岳麓版历史选修4《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课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8025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4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选修4《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4《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4《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4《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4《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选修4《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选修4《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课件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 学者亚里士多德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 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 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 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前384 前367前347前343前336 前335前323 前322出 生求学雅典离开雅典 (柏拉图死)成为亚历山 大王子老师马其顿征服 希腊重返雅典 创立学园再次离开 雅典逝 世“北方 小驹”“学院 之魂”“博学 家”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1御医之子 2学院精英 3王子之师 4逍遥学派 5落寞而死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二“学院之魂”1.探索真知的精神2.严谨的科学态度3.高尚的人格“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求知是人类

2、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三、亚里士多德主要思想及其评价1.哲学思想:2.逻辑学:3.政治思想:4.伦理思想 :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法治优于人治中道理论5.教育思想: “三育”和谐发展教育观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 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 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000年上海高考历史题)(2001

3、年上海高考历史题)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这个推论(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 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

4、,结论正确(2002年上海高考历史题)3.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革命和内讧的 原因是什么?结论:最好的城邦治理方式法治优于人治政体分类有两个标准:1.政体的宗旨 2.政体的形态(执政的人数)一人 少数人 多数人正宗政体 君主 贵族制 共和制变态政体 僭主制 寡头制 平民政体极富者品性“逞强放肆、至犯重罪” 极贫者品性“懒散无赖、易犯小罪” 中产阶级品性懂得节制,很少野心,具有大家公认的中 庸美德 实际可行的最好政体中产阶级执政的共和政体4.伦理思想:“中道理论”想一想: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提出了“中庸 之道”的思想。这难道是巧合吗?两 者的中道学说有何联系与共同点,又 有何区别呢? 教育思想亚

5、里士多德顺应灵魂三个部分提出三 种教育:体育德育和智育。他认为体 、德、智三者象物质和形式的不可分离 ,互相联系,亚里士多德是最早论证和 谐发展教育思想的。 在教育史上,他最先按照儿童身心 自然发展的顺序来确定教育年龄分期。 “体育应先于智育”,“躯体之注意应 先于心灵之注意”。对道德品质教育, 他把重点放在道德习惯的形成上,注意 培养勇敢的品质。 Aristotle知识综合:亚里士多德孔 子哲学 思想政治 思想伦理 思想教育 思想思想来源于具体事 物,物质、精神世 界不可分割敬鬼神而远之革命原因在于不平 等、法治优于人治以礼治国,为政 以德,反对苛政 和刑杀、人治中道理论中庸理论教学方法别具

6、一格因材施教、有教无 类、启发式教学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 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屈之间的中庸.文雅 是滑稽与呆板之间的中庸.高尚是卑屈与顽强之间的中 庸.娇柔是坚韧与病态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材料二:喜怒哀乐之未发,謂之中;发而皆中节, 謂之 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孔子请你参考课本上有关中庸的方面论述,比较中西方 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的内涵。相同: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1.亚的“中庸之道”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与其政治观 认识论是一体的;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出于礼法,没 有更多的哲学思考.2.亚认为“中道”

7、 核心是一种美德,是对激情的控制 和支配,不能完全消除,不能放纵,应该舍弃其两端而取其 中。 “中道”是相对的,受时间 地点 条件的制约,因 人因环境的差异有所不同.孔子认为“中道” 核心是仁,更多是从圣人的角度强 调如何做,没有指出为什么做,强调的是一个“度” “过犹不及”,有初步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没有否定两端 是不好的. (参考答案): 两者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 哲学思考.他更多是从圣人的角度强调如何做, 没有指出为什么做,强调的是一个度,有初步的 辩证法.认为做任何事”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 达不到,不及,同样都不好,只有恰到好处才是中

8、庸;由于孔子认定礼是仁的形式,因此应当由礼 来决定什么是过, 什么是不及, 什么是恰到好处. 孔子还认定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叫做和;取消 矛盾对立面的差异叫做同.而达到这种境界的最 恰当的途径是”和而不同”.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属于伦理观的一个方面.他有 哲学思考.与他的政治观和认识观是一体的.他明确指 出中庸之道是一种美德,是对激情的控制和支配,不能 放纵,应该舍其两端而取其中.他的中庸之道是相对的 ,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应人的环境差异有所不同. 认为凡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 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的问题.过度与不及 都会产生失误, 而中间往往会取得成功.在亚里士多 德看来, 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 人生境界.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没有哲学思考;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主要 体现在处理事情和人生态度上, 有哲学思考,两者有 本质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