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6642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二.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方式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 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 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 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 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 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趣味思考轻 风 扶 细 柳 淡 月 失 梅 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

2、不显, 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 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 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 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 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 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 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 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 生辉。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一是抒情性,抒情是诗词的核心;二是音乐性,讲究押韵平仄;三是形象性,借意象表情大意;四是概括性,语言浓缩,内容跳跃 。动词 一般动词 1、陶潜:悠然

3、见南山 2. 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3.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4.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 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5.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见”字表现出自然而 然的悠闲。 (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 (体会意境) (感受情趣)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 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 ”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 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 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 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 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 感。

4、(与其他词义相近的词比较)“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 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 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 “闹”字把无声的姿态 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 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 勃的生机。 (由物及人思考)(由景及情考虑)“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 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 吹笛人之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 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 的内心痛苦。 活用动词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 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 到春天的生机形象。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 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 见出其动态。 山光悦鸟性,潭影

5、空人心。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 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 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 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形 象地表明了感叹 时光匆匆,春光 易逝的这份儿“着 色的思绪”。以上各句中的“老”、“肥” 、“悦”“空”、 “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 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形容词、副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闺中少妇不

6、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 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 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 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 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 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数 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 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 相思之深。 叠 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

7、起强 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拟 声 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作 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 其境之感。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 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 多彩。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 珠,又笼在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 ,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 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

8、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 啼山客犹眠。” (王维)作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表颜色的词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 白) 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白两色相对使用, 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 意境。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在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的诗中,常见青 色与白色相对,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在这些 诗句中常常以亘古不易的事物,如青山、青松等来反 衬年华易逝的蹉跎人生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 一耕佣。若

9、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 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注词中“伊吕”,指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周武王 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这首词时,正推行变法。1.指出下面诗句的含义历遍穷通 汤武偶相逢 2.作者写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以文解文知人论世浪淘沙令 王安石 “历遍穷通”:这里指“伊吕”二人学识广博精深,阅历丰富成熟老到。 汤武偶相逢:伊尹、吕尚幸遇明主, 商汤、周武慧眼识贤人之故事 文中的伊尹和吕尚之所以建功立业,除自身的才干 外,更重要的是遭逢明主。王安石当时正在推行自 己的变法主张,当然首先要取得宋朝皇帝的支持。 因而该词正表现出王安石的这一希冀

10、以及他推行变 法的决心和勇气。 理解语言的方法 以文解文 以旧解新鉴赏语言的角度 客观景物的特点 读者的主观感受词语的修辞技巧 作者的主观感受知人论世三层次名目(叙述运用什么表达技巧 ) 内容(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作用(评价妙处及对表达思想内容有什么用处)思路清晰:叙析评表述要清晰规范如梦令如梦令李清照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指 。红瘦, 。这里的“肥 ”和“瘦 ”,使用了 的手法。词中把用来写 ,如今却用来写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 之情。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有新意。枝叶茂盛花

11、朵稀少拟人人的“肥”、“瘦”二字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 对春天的留恋和惜别叙名目析内容评作用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古诗鉴赏表述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 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 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特 别巧妙,历来倍受好评。请你谈谈 这个字好在什么地方。提示:客观景物

12、的特点,词语的修辞技巧,作者的主观感受,读者的主观感受。“红杏”句专写杏花 ,以杏花的盛开衬托 春意之浓。词人以拟 人手法,着一“闹” 字,卓绝千古,将烂 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 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1)寻找并鉴赏诗句中精练的词语:1.鉴赏精练的动词 2.鉴赏精练的形容词(2)如何进行语言表述(步骤如下)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 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 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回答“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这 类题的思考步骤:咏柳 宋 曾巩 乱

13、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例如: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答案:“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写出 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具体解释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不仅写柳,更 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作用)课堂示例(06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艘。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艘: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带”采用了拟人手法,(步骤1)赋予 “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 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 (步骤2)

14、 使画面具有动感。 (步骤3) (06年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 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 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lun)夜煮茶 。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 ”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 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 饱含愁苦与无奈。 诗眼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整 首 诗某 一 句传神的动词富有情韵形容词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艘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 是吹笛

15、人之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 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 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 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 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 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 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 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 ,用字尽妙于此。 (06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 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荦(lu)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 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 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 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 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作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