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咏怀古迹五首3高三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7549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6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咏怀古迹五首3高三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三语文咏怀古迹五首3高三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三语文咏怀古迹五首3高三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三语文咏怀古迹五首3高三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三语文咏怀古迹五首3高三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咏怀古迹五首3高三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咏怀古迹五首3高三语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 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 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 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 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 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 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 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 、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 ,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 焉。”咏怀古迹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 离开汉

2、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 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 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 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 怨恨之情。这首诗 给我们塑 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 人物形象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昭君怨恨 什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远嫁异邦,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 的幽怨。环珮空归月夜魂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怨恨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 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 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 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

3、奸,昭 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 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 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 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 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 者的昏庸造成的“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 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 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 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 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 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 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4.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

4、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 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 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 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 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 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 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 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 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 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 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 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 足以摧折人心!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

5、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 符?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 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昭君 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 悲也”所以作者在

6、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的深沉怨恨。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 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 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 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群山万壑赴荆门”开篇不写昭君,却描 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 的何在?.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 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 适

7、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 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 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 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 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 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 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 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 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 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 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 个青年女子远

8、离父母之邦,嫁到 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 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 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 格的象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 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 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 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 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 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 么悬殊!“连”对“向”, “连”字写出塞之 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 ”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 ”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

9、空间,即 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 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名句赏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 、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 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 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 !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 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 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凄凉与冷落 ,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先看后下,节省时间 分类清晰,查找方便“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 空”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 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 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

10、 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 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 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古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 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空归月夜魂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昏庸 糊涂的怨恨(“画图省识春风面”)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 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 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 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

11、的 感慨。总结: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 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 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 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 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 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 间的连接点。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 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 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 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 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西施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注:据史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困于

12、会稽,派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送宝器,美女( 西施在其中)到吴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 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学以致用:、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 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 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 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 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 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 个人鸣不平,立意较浅。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 时”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 首诗的

13、三、四句作简要赏析。崔诗“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 借景抒情、比喻对比、反问迁移扩展:同样是“昭君出塞”的事迹,杜甫笔下的昭君 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满腹“怨恨 ”的昭君,而在唐张仲素王昭君:“仙 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 塞多。”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 ,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这两首诗中,却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的 确,昭君出塞功不可没,正如翦伯赞所言:“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 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昭君成了一个为 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义无反顾、欣然 前往的巾帼英雄。

14、李白王昭君:“昭君拂玉鞍,上 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 关道,天涯去不归。” 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却回凭寄 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 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吴雯明妃: “天心特为留青冢, 春草年年似汉宫。”明 妃 曲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南北。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 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

15、 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 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 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 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 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 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 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 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 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 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 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 。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 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问 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 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

16、了;而白居易的 “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 有关王昭君的故事既载史籍, 流传也广,自汉代以来以此为题材 的作品颇多,但主旨不是悲王昭君 之流落塞外,就是责毛延寿之贪赃 弄奸。王安石却不取此想法。他认 为杀毛延寿实属冤枉,因为像明妃 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妙意态是画不 出的。这一观点并不是简单地为毛 延寿开脱罪责,而是含蓄地揭示明 妃的不幸实际上是由于皇帝的昏庸 造成的。 同样,关于其思念汉室,王安石并 不就事论事,作一般的悲悯之语, 而是展开视野,由明妃联想到更多 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联想到在南 的失意,而言外之意,则又由美女 的失宠联系到才士的不遇,以对昭 君个人的强为宽解翻转出广阔的人 生主题,揭示了封建时代“人生失意 ”的普遍性与无可奈何。 王安石这一立论易犯胡汉不分、内外无 别之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