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6554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4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 其伟大意义 方 文 博士马克思最大的理论贡献是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从而实现了人类历史观、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 伟大变革,使人们能够客观地、科学地认识社会 生活现象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并指导人们改 造社会的实践活动。这是历史上任何理论学说无 法与之比拟的。 1983年3月,为悼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中央举 办了由上千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在这个隆重的大 会上,我作了题为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伟大变 革的发言。我发言的开头一段话是:“一种思想 体系对历史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同它所蕴涵的真 理性成正比。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风行一时的 理论学说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可是,马克思主

2、义 却与时俱进,日益显示出它的真理的威力。在马 克思长眠于海格特公墓以来的一百年中,马克思 主义越出欧美,以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 今天,我仍然以这段话来缅怀这位千年伟人。 众所周知,马克思是1883年3月14日去世的,在3 月17日马克思下葬时,参加吊唁的只有11人。在 他生活了大半生的英国,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 离去,但是,恩格斯在安葬马克思时的悼词似乎 今天仍在人们的耳际回响。他向世界庄严地宣告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现在他逝 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 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 爱戴和悼念。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一百多 年过去

3、了,恩格斯的话语,不断为实践所证明。 在马克思逝世后,他的理论并没有被他的敌人所 驳倒,相反地,却变成了伟大的现实,在人类历 史上产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时期还 出现了令资本主义世界胆战心惊的社会主义阵营 。更让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豪的是, 在千年之交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最伟大的 思想家”。一,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伟人”说 明了什么 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西方媒体和学界曾 几次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第一次是1999 年7月,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一批教授发起, 评选“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第一思想家”。经过 一周的评选,结果是马克思荣登榜首。第二次是 由英国

4、BBC广播公司在1999年10月在网上开展的 ,评选结束后该公司宣布:人们评选的“最伟大的 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 文分列为第二、三、四名。并且指出:“尽管20 世纪出现的一个又一个专制政权歪曲了马克思的 本来思想,马克思作为一个哲学家、社会科学家 、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 得到学术界的尊重。”接着,在12月,英国路透社 在政、商、学术、艺术四界的名人中评选“千年伟 人”,结果,马克思又同爱因斯坦和甘地人选。 1999年12月19日澳门日报报导了这个 消息,发表了评论,并刊登了三位“千年伟 人”的大幅照片。12月25日,台湾中国时 报在报导时指出:“马克

5、思有关资本积累 及资本集中的说法,放在当今大购并潮的 背景之下似乎更具意义,苏联瓦解、中国 大陆也已改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年,这 么多学者肯定马克思,的确有些出人意表 。”这些活动不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媒体,而 是在资本主义媒体开展的,就更加发人深 省。 不久前,2002年12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 表一篇题为共产主义后的马克思,又追述了这件 事。文章认为马克思以下四个方面的思想至关重要: 第一,马克思认为社会将遵循某些既简单又包罗万象 的运动定律,因而可以对其发展方向做长期的预言。 第二,他认为这些规律无一例外都是经济性质的规律 ;塑造社会的唯一力量就是“物质生产的力量”。第三 ,他认为这

6、些规律的表现形式始终是阶级斗争,直到 历史的终结。第四,他认为在历史终结时,阶级和国 家必将消亡,地球上将出现一个人间天堂。文章还说 :马克思极具独创性地预见到资本主义制度惊人的生 产能力。他预言,资本主义将把发明创新推动到前所 未有的程度。但是,“资本主义的巨大生产力将迫使其 跨掉。关于资本主义的前景,你可以说,马克思错在 时间的把握上;当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时,事实将证明 他是对的。按照这种说法,马克思的许多观点都无法 驳倒。他的许多假设、分析特点和思维习惯在西方学 术界甚至更大领域都广为流传。”我之所以作这么多的 引证,是想让人们看看西方学者和媒体对马克思的评 价。值得注意的是,在2005年

7、,英国和德国学者又把 马克思评为人们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哲学家和最有 预见的哲学家。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将马克思的 理论贡献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即揭示了人类社 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发 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剥削的秘密与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特殊规律。这两个伟大发 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马克 思的理论力量和逻辑力量正是体现在他的这些基 本思想上,并且赢得了千千万万人的尊重和敬仰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发现它的真理 的价值。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伟人”,和 近十年来在西方召开的一系列大型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讨会,都说明当代仍然需要马克思

8、。二,人类历史观的演进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 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 石。列宁称之为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科学 的别名”。这些经典性论断,如果不从它的 历史和理论内涵去把握,是很难深刻理解 的。 综观人类思想史,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对自 然认识的同时便开始了对自身的认识。而后者比前者要困 难得多,复杂得多,漫长得多。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从“神”到“人”,再到用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去 说明社会历史的、漫长的、曲折的发展进程。回溯人类的 自我认识史便会发现,历史越是久远,人们对自己历史的 认识便越是带有浓

9、重的神秘色彩。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 期内,人们既不能正确说明自然界,更不能正确解释社会 现象,而把这一切都归之于一种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 神”是当时人们回答历史之谜的总答案,神学历史观禁锢 着人们的头脑。这种情况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 如此。这是人类对自己历史认识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 但是,社会实践是强大的推动力,随着工商业和自然科学 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认识视野的进一步扩展,冲破这 种神学历史观也是不可避免的。 “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人道主义思潮,标志着从“ 神”到“人”的历史性转折。这一历史观的重大转折 ,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事实之中,正 如恩格斯所说,即使宗教包含的某些

10、材料所发生 的变化,也都是“由造成这种变化的人们的阶级关 系即经济关系引起的”。至于作为其对立物应运而 生的人道主义思潮,就更是如此了。人道主义也 称人文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始自14至16世 纪的文艺复兴时代。它表现为古典学术研究的形 式,实际是以古典文化对抗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 ,含有鲜明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宗 教神学的意义。在封建主义和神权主义的统治下 ,为人的存在争一席之地。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增长,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 命时期,人道主义不仅得到充分的理论论证,而且以“人 权宣言”的形式在政治上完全的肯定。这时,“自由、平等 、博爱”为中心内容的人道主义,突出表现为“

11、天赋人权”的 思想,认为自由、平等是人所固有的,是人按其本性与生 俱来的“自然权利”。这种以自然权利和自然法为依据、以“ 人权”形式出现的人道主义,虽然并非科学,但没有防碍 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而正是 这种理论有效地满足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要求,在当时 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对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但 是,历史上的人道主义在理论上的致命弱点,是离开社会 关系和历史发展来谈人和人性,赋予“人”以普遍的抽象形 式,并把这种抽象的人作为自己学说的中心和出发点,作 为说明社会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则。所以,这种抽象的人道 主义,尽管是人类认识史的巨大进步,但它不可能成为说 明社会历

12、史的真正科学的学说。 从总体来说,不论是神学历史观还是人道 主义历史观,实质都是用某种观念来解释 历史的唯心史观。因为,不论是“神”还是“ 人”,都是被抽象化了的观念的产物,并把 它们“描述成历史的动力”。德国著名的古典 哲学家黑格尔,更是把这些形形色色的认 识抽象化为绝对观念,认为这种绝对观念 才是世界万物的终极动因。黑格尔不仅使 这种理论更加精致,而且还赋予它以辨证 的因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唯心主义 历史观统治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三,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是在前人已取得的成 果的基础上,并回答时代问题的前提下实 现的。马克思所面临的时代课题,首先是 “ 在

13、理论上发展唯物主义”,“修盖好唯物主 义哲学这所建筑物的上层”,创立唯物主义 历史观,为社会历史认识提供科学的理论 依据,指导刚刚兴起的工人运动。同时, 也用这种科学历史观去指导他的政治学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 马克思是在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开始自己的理论活动的, 因此,他不可能不受当时德国精神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费 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但是,他通过自己的理论探 索,终于找到了摆脱这种理论困境的出路。这就是,他超 越关于“人”的抽象议论,而把自己研究的基点放在探讨“现 实的人”和“人的世界”。马克思说:这种历史观所由出发 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 居状态的人

14、,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 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是一些现实的个 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正是 通过研究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这种活动赖以进行的社会关 系,才一步步地接近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这是马克思能以 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个首要前提。 其次,马克思究竟把握了什么,才使他能以实现 这个伟大发现的呢?可以肯定地说,关键问题是 在于他扑捉住了生产关系的重要思想。众所周知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并阐明了生产力的概念 ,但没有也不可能提出生产关系的思想。这是马 克思的伟大功绩。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精神交往 不过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而在各种物 质

15、关系中生产关系又是最基本的,它不仅是政治 制度和“国家的现实基础”,而且也是“一切实际的 财产关系的真实基础”。这样,马克思就从人们的 各种关系中划分出了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最基本 和最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不仅对 生产力诸因素结合的性质和方式有了更为科学的 认识,而且有可能揭明生产过程本身内在结构, 揭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四,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基本思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形成于19世 纪40年代下半期,在欧洲革命风暴时期得 到实践的验证,直到1859年,在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才得到了经典 性的表述。这里,我想将其最基本思想引 证如下。 马克思说,“我所得到的

16、、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 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生产中发生一定 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 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 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 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 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 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 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枯。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 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 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 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 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只提出自己能够解 决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