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中的“泄余”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590481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中的“泄余”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学中的“泄余”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学中的“泄余”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学中的“泄余”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学中的“泄余”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中的“泄余”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中的“泄余”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勋_ 针学二二,_中_ 国金塾兰丛兰丝冬199;午多_2斟,(总策16期)国际经济学中的“泄余”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徐进前“泄余”(Th eventofSurlPus )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但它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 视。实际上,“泄余”理论与一国的对外经济发 展及其国际收支的 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从根本上来讲,一 国国际收支能否保持平衡主要取决于该国的进 出口,以往这方面的研究仅停留在进出口弹性对调 整汇率以改善国 际收支的影响方面,而忽视了 一个国家的闲置资源或剩余生产能力在改善国际收支中的 巨大作用。实际上,调整汇率能否改善一国

2、的国 际收支,还要看该国是否具有剩余生产能力,是否能将其转向出口生产部门,从而扩大出口,促进 国际收支平衡。对于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而言,商品货币化程度越高,其剩余生产能力就越能被开发和利用,发展外向型 经济就越具有坚实的基础,其国际收支就越能保持平衡。因此,探讨“泄余”理论 的渊 源及其原理,不 仅对我 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长期保持我国国 际收支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一)“泄余”理论源于古典理论中亚 当斯密的论述。亚当斯密在 国富论 中指出:“无论在什么地方进行对外贸 易,所有的人从中得到两个明显的好处。这种贸易将他们 国内无需求的 上地和劳动的剩余产品输出,交换回本

3、 国需要的其他东西,通过把剩余产品交换成别的能满足他们部分需求的东西,这种贸易使剩余产品产 生了价值,也增加了人们的享受。这样,狭窄的国内市场并没有阻碍手工业、制造业任何部门的劳动分工达到尽善尽美。通过开拓市场,消化可能超过 国内消费的劳动产品的任何部分。这种贸易鼓励人们提高生产能力,最大限度 地增加年产量,来增 大社会的实际收益和财富。”这段话包括了两个主要思 想,其一,对 外贸 易可以克服 国 内市场狭窄的困难,将超国内需求的剩余生产能力 转移到出I L部门。这一思 想成为后来国际经济学中“泄余”理论的先驱。其二,通过扩大市场范围,对外贸易也改善了劳动分工,提高了国内劳动生产率总水平。这一

4、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劳动生产率”理论,而研究“泄余”理论要从“劳动生产率”理论出发。“劳动生产率”理论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区别在国际分工 和专业 化方面,主要表现 为:(1,在“比较成本”理论中,参加贸易国是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亚当斯密:国富论第1 0卷,第1 3页,甘农版实现“专业化”,即沿着静止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而在“劳动生产率”理论中,参加贸 易囚 可以通 过扩大市场范围,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不断技术革新,通过 出l贸 易形成的压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J. S穆勒根据这种区别认为“比较成本”理论的收益 是直接收益,而“劳动生产率”理论的收益是间接收益,而且是优等收

5、益。由此引申,穆勒认为工业发展初期阶段的国家可以通 过增加对外贸易引入新的需求,而形成一种工业革命。(2)在“比较成本”理论中,“专业化”被看成是资源 的再分配,而且是完全的可逆过程。而在“劳动生产率”理论中,“专业化”调整和重新组合生产结构,满足本国 出口需求,是不可逆转的。“泄余”理论与“比较 成本”理论的区别为以下两个方面:(1)“比较成本”理论假设一个国家在参与国 际贸易前,其资源 既定,并且得到充分利用,国 际贸 易使得这个国家所而对的 一套新的相对价格,在国内生产和出口生产之 间更有效地重新分配既定的资源。在一定的技术和充分就业条件下,出口生产仅以减少国内生产为代价。“泄余”理论则

6、假设原来封闭的、即将进入国际贸易的国家拥有这样或那样的剩余生产能力,即超过 国内需求的剩余。对外贸易的作用并不是重新分配既定的资源,而是为剩余资源的产出提供新的有效需求。因为这种剩余资源在没有对外贸易的情况下,只会处于 闲置状态。这样出口生产的增 长不一定会减少国 内生产。(2)“比较成本”理论假设,较高程度的要素内部移动,生产和消费的较大弹性使得没有被用于 出口生产的剩余生产能力会被国内生产所吸收。而“泄余”理论认为剩余生产能力完全可以转至出口生产部门,扩大出口。以_L论述显 示 了“泄余”理论的特点。由此出发,可以推出以下结论:(1)从原来封闭到开放后参与国际贸易国家的立场看,适合出口的国

7、内剩余生产能力是增加进口和扩大国内经济规模的资力,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础。(2)从经济基础稳固且面对 瞬息多变世界市场的贸易参与国的立场看,经济实体拥有相当数量的难以由出口生产转移到国内自产自销生产的剩余生产能力,很难抵御世 界经济衰退和 国 际贸易锐减对本国经济的冲击。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在这 点上是有区别的。发达 国家难以抵御这种冲 击是因为其在为满足 出口市场的需求、重组生产结构的过程 中有相当 的 剩余生产能力不能消化。欠发达国家难以抵御这样的冲击是因 为其虽有一定的生产资源和出口生产结构,也拥有剩余生产能力,但缺乏及时调整生产结构的能力,因此不能将剩余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内生

8、产部门。那 么欠发达国家在较封闭的状态 中为什么会有剩余生产能力呢?因为在既定 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处于封闭的系统中,必然存在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的 不平衡,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情况下、这种不平衡会被适当的价格引导 后逐步被调 至均衡。实现均衡意味着生产要素稀缺,劳动力充分就业,因此,不存在剩余生产能力。只有当一个国家参与国 际贸易,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结合,才会具有一定的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出口生产。因此,结论是引入较发达的市场机制和相应的经济体制,使欠发达国家从较封闭的经济模式 中跳 出来,可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泄余”能力的国家。事实上,对 外贸易的增长本身就使这些 国家逐步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

9、被注入货币经济的 活力。这阶段,生产要素的不平衡配置,特别是人口与资源失调本身就蕴藏着剩余生产能力。亚 当斯密在 国富论 中暗示过,封闭和欠发 达的经济体制决定了一 国具有相对剩余生产能力的同时,必定是国内市场狭窄,特别是当这种封闭经济本身缺乏良好的国内运输系一句厂感;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第58 1页,阿希里版。统和适当的投资机会时更是如此。从 另方而说,卜无( J f毛好的囚内诊、偷系 长 和找资机全的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本身就使其剩余生 产能力得以消化,即“泄 余”。(二)研究“泄余”理论不能忽 视1 9世纪以来欠发 达 国家国际金融一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过程。这方面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

10、那些欠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对外贸易时,相 对于自然资 源来说,人口是稀少 的,这包括东西亚、拉丁美洲。识一至非 洲的一止匕国家。其二,一 1.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大 步推进时,这些欠发 达国家的 出l一!生产急剧扩大,沿着典型 的“生 长曲线”的轨 迹发 展,即先急剧上升,然后逐渐下降。这 两 个特 点暗含J 对“泄余”理论与欠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扩张和国际收支状况之关系研究的有效性。第一,在许多欠发 达国家可发现特有 的出日生产的 高速扩张 和国际收支的持续顺井。欠发 达国家出口生 产的扩张并不 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革新 的结果。一般情况 下,农尹土品出口生产的扩大是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如增大耕种面积

11、,大鼠使用劳动力等。其他非农产附、出日生产的扩大也不过是靠通过 最少的资本支出知递增 印廉价劳动力供给才实现的。这些都是增加资源总量 的方法,而不是提高既定资源 生产 率的 方法然而,正是资源总量 增加的方法使欠发 达国家在对外贸易扩张初期通过不断地 利用剩余资源。扩 大 出1 1,形 成出l下生 产持续扩张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 的局 面。此外.欠发达国家之 间还存在人口密度的差别,尽竹气候和 地理位置相 同,国家间的 人口资源哄赋 的差异决定了各国“泄余”能力 的 不 同。第二,与 俄林的要素察赋论相比,洲比余”理论 对欠发 达 国家更适 应 一 此。因为 按 照俄林的理论,进入国际 贸易的国

12、家已经拥有高度 发达和朴;对灵活 的经济制度,它 可以根据要素供给变动 的可能,不 断地调 整其结合和实施 的 方式。这 对 欠发 达 国家来 说是很难办到的。欠发 达国家 的经济体制较 原始,无论技术和资本资汾都很缺乏,国内产品和 可出口产品需求无弹性。因此,欠发达国家很难变动和 调 整各种要素的比例。“泄余”理论比t t匕较成本”理论 更适于欠发 达国家,因为:首先,欠发 达国家的剩余生产能力在欠发 达国家参与 国际贸易之前就 不 同程 度地存在,通常由于 新 的资源开发和外资及劳动力的 流 入,这种剩 余生产能力提高了。尽竹在“比较成本”理论 中,国际资本 和劳动力的流 入对剩余生产能力

13、提尚所起的作用儿乎被完全忽 视但它使我们意识到,这种建立在一国内部要素的完全 转 动和不 同国家 间要素的 不完全移动基 础上的 剩余生产能力,是可以在满足国内需求的条件卜产生的。这此国家可以充 分利用剩余生产能力,扩大对 外贸易,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 国际贸易的发 展。、, l 然,从 历 史唯 物主义角度看,应排除宗主国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惊夺性 贸 易发展所造成的欠发达国家虚假剩余生产能 力增大。事实上,那种掠夺式贸易所榨取 的欠发 达国家 的资源 和财富,不仅使欠 发达 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大量减少,而且使社会付出更大的机会成本,严 重影响了欠发达 国家的发展。其次,欠发达国家是以农业 为

14、其经济基础的。欠发 达国家以传统耕种技术加_L交 通设施的改善、新农产品 品种的推广等,使大片 闲置土地 得以开发米增大剩余生产能力。这意味着通过 增加市场需求,充分 利用 未开发的资源,以最 小成本扩大农业生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 出口农产品的动机使半封闭的农业 经济实体获得出口生产所需 的额外劳动力,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 和剩余生产能力 灼增 强,促进 了欠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这里,农业 经济发展的基础取决于两种类型 的农村经济实体的存在。其一,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买体,他们将 自己生存所需物品的产量压 缩到 最低水平,腾 出部分 农产品用于出口。这类型的经济实体虽然以微薄的储备为基

15、础以、事出口生产但他 们 仍将面临农产品短缺的危险。此外,不 利于出口的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及价格 波动使出口得到收益的 可能性变得模糊 了。因此,这类出口受到抑制或发展 缓慢。其 二,一 开姑就拥有 剩余资源的农业经济实体,他们利用其剩余资源可以很快地完成由 白给自足 的自然经 济向商品经济和以出口为主体的货币经济转轨。剩余资源 的作用有两个方面:(1)能 校大限度地满足人们自身生存所需求的产量;(2)能通过付出额外的劳动作用于剩余资源产生 出 l收益。这 两点使这类经济实体逐渐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 向货币经济迅 速 转化。再次,在由自然经济向货甲经 济转化过程中,欠发达国家必然会产生剩余生产能力

16、。随右比较利益 基本原理的运用和边际劳动生产率递减规一津 发生效应。当转轨最后完成 时,“泄余”理论 更显其价值。因为只妥自然经济没有 被货币经济所取代,就必 然会产生剩余生产能力。亚洲、非 洲许多欠发 达州 家发展的厉史就证明了这一点。“泄佘”理论比俄林 的要素票 赋 沱史按 近 欠发 达国家的现实。因为在俄林的理论中,贸易参与国 不会 由j岌人卜l持续 增 氏而 使山内而 求 同增,进而 导致出口能力成比例下降。俄林的理想 贸 易模式是把人口增加过多的因素看作人日资源优势,从而使一国具有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 品 出口比率。其实,俄林的理沱比较适应于人口众多而 又较为发达 的国家,因为 这些 国家可以把本国的农业和共他产业 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的 出口生产结构。然而,欠发达 国家在人口持续过快增长,而又不能把增多的人口转化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源,以建立起劳动密集 型对外贸易结沟来应付本身日益增多 人口带来的需求增长 时,欠发 达国家具有的剩余生产 能力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就会被人口增长因素所抵消。(三)从以上论述可知,“泄余”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