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的心理准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366674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前的心理准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前的心理准备一、 迎接中考前学生的心理相对于以往会有什么变化? 中考临近,同学们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由于小学升初中不需要入学考 试,中考,是学生们一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大考,其重要性不亚于高考。中考, 是一种国家行为选拔性考试,也是一种分流性考试。考生最终将进入重点高 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中专等。从某种意义讲,可以决定大多数学生今后 发展的方向。随着中考进入倒计时,考前紧张繁忙的复习,、社会上对考试的 关注、学校临考前异常氛围、家庭临考前的紧张空气,同学之间相互情绪感 染,一切的一切,使得面临中考的同学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学习和生活方式 上产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如良好的心态、饱

2、满的精神、充足自 信心、稳定的情绪、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的调整等,有利于学生正常发 挥,取得预期考试效果;同时,也有的变化表现为消极的,如缺乏自信心,产 生焦虑和不安、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感甚至恐惧感,这样,对考试将产生负面 影响,影响考试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从历年中考情况看,中考前及考期,学生出现的变化是普遍在的。表现症 状也带有一致性、共同性。有的人认为,变化主要指学业有障碍者或学业不良 者,其实,学业优秀和学业中等水平的学生也同样出现考前心理和生理变化。 区别只在考试动机强弱、情绪症状的程度差别上。 总的来说,出现变化是正常的,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压力 感。我们

3、把这称为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 二、 在产生变化的前后中,学生会有怎样的表现? 考试焦虑(或恐惧)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分考前焦虑、考 中焦虑、考后焦虑。考前焦虑是最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考试焦虑一般表 现如何呢? 1情绪层面:主要表现在考前复习阶段,紧张、不安、浮躁、有压力感; 异常兴奋或过度抑郁;悲观消沉或易于冲动;心神不定或心烦意乱;心猿意 马、患得患失。考期出现头脑发胀、眼前发黑,甚至头脑一片空白;考后为某 一题、某一科没有考理想或考砸、倍感自疚、反复自责。 2生理层面:心悸、冒汗、头昏、颤抖、泌尿道或胃肠道不适。食欲减 退、厌食、失眠、周身无力、精神恍惚、整天犯

4、困。 3认知层面:考前、考期可能出现注意力异常;表现为在复习中或考试中 过分关注某事物(如一听考试二字就心跳);注意力不集中,如看书走神,一 道题想半天也做不出来;思维形式失调,出现思维障碍,回答问题不能判定、 缺乏逻辑性;记忆力减退、疏解压力能力降低、社会功能(如听、写、操作、 讲)等反应迟钝、减退。 考试焦虑发生率,一般来说,毕业班明显于非毕业班;女生多于男生,性 格内向学生多于性格外向学生。 三、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产生考试焦虑综合症的心理机制比较复杂,一般来讲可以从学生内部因素 (个体)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认识、分析和探讨。 1个体因素 (1) 遗传、个性心理及身体状况:一些神经类

5、型属于弱型的学生对环境 刺激较为敏感,易产生压力感,出现焦虑程度较高的症状;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一旦面临考试,特别是中考这样的大考,就怕陌生的环境、监考教师、同 考场考生,特别是在诸如面试、体育考试、操作考试等情境下,担心在大庭广 众之下出丑,因而产生恐惧感,导致自我社会功能的减退影响应试水平的发 挥;一些情感脆弱、腼腆、自卑感和虚荣心较强的学生,总怕考不好丢面子、 惹人笑话,这也极易在考前产生异常焦虑;还有的学生身体状况不佳(包括长 期体质羸弱和临时性疾病),终日忧心忡忡、焦虑万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临时抱佛脚”,延长复习时间和强度,打疲劳 战,“打夜车”,睡眠时

6、间大为减少,体育锻炼和最基本的休闲娱乐时间基本 剥夺,使自己体质短期内下降,犯下考前准备之大忌。 (2) 考试认知与考试动机: 首先是考试认知偏差。学生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 应付能力的评价不当,易导致考试焦虑。有的学生在个人的前途、名誉问题的 认识上发生偏颇或过分看重,如认为考不上重点或考不上普高就觉得前途一片 黑暗;觉得对不起父母十几年的含辛茹苦、老师们的辛勤哺育以及自己多年的 学习生涯。有的学生对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评价过低,担心考试失误和发挥 失常,担心最怕出现的试题等等。如此这样,他们在考试时便会造成高度的神 经紧张及强烈的情绪反应,产生过度焦虑。再就是考试动机的偏

7、颇。心理学研 究发现,把考试的动机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过强和过 弱的动机都产生相反的效果。学生的考试动机如果过强,就会造成强烈的心理 负担,产生考试焦虑。考试动机过强的学生对自己考试期望值估计过高,制订 目标脱离实际,非要考上重点学校或某所名牌学校。其实,期望值越高、个人 实际水准与期望值差距越大,焦虑也就更严重。考试动机过低的学生与之正好 相反,失去了努力的动机,恐怕连平时水平都难以发挥。我们要知道,考试最 终结果是:大多数学生与平时学习状况几近持平,出现的浮动一般在510% 左 右,只有极少数学生出现超常发挥与发挥失常。因此,客观、合理的自我定位 对复习、考试是十分必要

8、的。 (3) 知识准备和应试经验不足: 初三学生毕竟年龄偏小,初次面临这样的大考,如果考前对有关考试的内 容、知识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且缺乏相应的应试技能、经验,则学生在考前 和考试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情绪,遇到难题茫然无措。 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指家长、教师及社会要求的压力过大。一般来说,家长对孩 子要求越严、期望值越高,要求又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则对孩子的压力 越大,孩子也就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考分极为关注, 订指标,搞奖励,看到孩子考分不理想,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棍棒相加,造 成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觉得“考不好难以向家长交差”。学校片面追求升学 率,大搞题海战术

9、,以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考试重要性的过多 评论,对考试情况的不当评价和预测,对学生态度专制、苛刻等等。在这种学 校氛围里的学生也极易产生考试焦虑情绪。同时,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 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 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识评价。在社会升学、就业竞争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在 以“考试论高下”的社会环境里,学生的考试焦虑就越严重。 四、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1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焦虑是人们应付威胁情景或面临重大事件时的一种人的自然和本能反应, 并不是不正常的。这种焦虑可以调动我们的相关生理与心理机能来为即将来临 的事件或刺激做准备。 心理

10、学的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对考试而言是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的。 对考试一点也不焦虑、毫无反应、漠然置之的同学以及过度焦虑的同学都难以 取得好成绩。总之,完全不焦虑就不能使我们兴奋起来以活跃我们的思维,而 过于焦虑则会使我们因过于兴奋、紧张而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对自己 的正常发挥反而产生某种抑制作用。 压力是人对情境的一种自然反应,心理过程和症状与焦虑有相似之处。压 力一定要有,但要适度。“适度压力”或“适度紧张”就像调味品、像琴弦松 驰有度,会使压力变为动力。压力过大,超过人的承受能力,会产生心理疾 病,当然会影响复习和考试;压力过小,紧张不起来,同样会影响复习和考 试。“适度压力”能使人

11、们处于适度兴奋和情绪最佳状态;信心十足、心态平 静、精力集中、思维敏锐,增加社会行为能力。同时做到自我调整、自我欣 赏、自我反省、自我激励。 2保持良好的考前、考试心态 良好的考前心态,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良好的考前心 态有哪些特征呢 ? 首先,必胜的信心是良好心态重要组成部分。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这是 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有的学生对中考缺乏信心,甚至“绝望”,这种心态使 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贮存和提取能力都大为降低。 其次,保持正常的情绪状态是良好心态的重要方面。愉快的心境,有助于 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困难,提高复习效率。相反,消沉、倦怠等负向的 情绪状态会使大脑处于

12、抑制状态,影响复习效率。 3面对考生焦虑与压力,学校、教师、家长们应该如何? 我们认为,在中考复习考试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的应该针对考生进 行心理辅导,扮演指导者、引领者、合作者及心理辅导者角色,帮助学生顺利 跨越人生中有纪念意义的、比较关健的中考大关。这一时期,教师与家长也应 调整心态,针对实际情况,布署和调整工作计划与教育方式。因为,时至今 日,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水平基本已定局,期望出现大的奇迹是不现实不理智 的。要按学生的目前状况定出合理的期望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教学,进 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其基本出发点应是引导他们按实际水平,正常发挥。“拔 苗助长”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目前,下面几

13、点供大家参考: (1)就学校、教师而言,应做好: . 学校、班级要营造一个舒适、和谐、温馨的气氛。不要用过分偏激的语 言、过于触目惊心的标语式文字,令人过度疲劳的复习方式充斥整个复习应试 的空间。学校应组织各类心理辅导活动,班主任更是要在心理辅导方面发挥作 用。要因人而异地进行团体辅导(全班)、小集体辅导(同类学生)、个别辅 导,帮助他们消除、排解焦虑、减缓压力,调整心态,满怀信心迎接考试。 . 在考试动机方面,要让学生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排斥“不到长城非好 汉”、“不考重点就完蛋”的想法。在高考扩招、高职招生等大的环境下,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大为改观,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很多、成才 之路很广,“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要认为一考定终身,普高、职高生进入大 学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这样,可使学生们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