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二中2018届高二月考分析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157554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永二中2018届高二月考分析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江永二中2018届高二月考分析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江永二中2018届高二月考分析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江永二中2018届高二月考分析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江永二中2018届高二月考分析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永二中2018届高二月考分析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永二中2018届高二月考分析语文(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永二中2018届高二月考(二)分析语 文成绩说明试题说明答题分析试题解析江永二中2018届高二月考试题(二)语 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 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 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 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 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 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 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 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 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

2、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 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 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 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 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 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 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 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 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 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 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 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 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 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

3、言 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 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 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 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 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 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 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 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 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 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 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 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 、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 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

4、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 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 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 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 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 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 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 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 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 术家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 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 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 高

5、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 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解析 A。B “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 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 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 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 这四个层次”错。 C“由低到高”错。 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 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 ”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2对“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 ”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 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

6、具备了知识 ,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 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 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 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 ”中的“自我”。 解析 B。“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 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 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 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 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 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 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 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

7、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 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 、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 ,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 他三种境界。 解析 B 。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 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 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 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 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 D “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 种境界”错误。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 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 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

8、,其他次之 ”。 二、阅读下文,完成48题。(15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 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 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 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 人无名。(逍遥游) 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行比一乡 比:比较 B德合一君 合:联合 C而征一国者 征:征服 D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加:更

9、加 解析D。A比:合,联合。B合:符合。D 征:取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小大之辩也 审容膝之易安 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门虽设而常关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解析B。A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 谓之间。B而:连词,表转折,却。C于: 介词,表对象,对于介词,表比较,比 。D以:连词,表修饰介词,表时间, 在。 6下列与“彼且恶乎待哉”句式不相同 的一句是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翱翔蓬蒿之间 C之二虫又何知 D彼且奚适也 解析B。B省略句,其他三句为宾语前置句 。 7下列对“

10、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A如果能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 ,遨游于无穷无尽的领域,那么还有什么等待的 呢? B如果能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 ,遨游于无穷无尽的领域,还等待什么呢? C至于能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 ,遨游于无穷无尽的领域,他还凭借什么呢? D至于能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 ,遨游于无穷无尽的领域,还要依靠谁呢? 解析C。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子和宋荣子固然比“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这四种人略高一筹, 但正像鹏鸟和蜩、斥鴳一样,区别只是“小大之

11、辩”,共同点是“有所待”,还都算不上逍遥游 。 B作者在文中提到宋荣子和列子是为了衬托自 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 自己理想的境界是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C本文宣扬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只是庄子头脑中 的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实际是消 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 度。 D追求绝对自由,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 的思想。从这点看,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 思想主张。 解析D。 9翻译下列句子。( 12分)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 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 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晏子春秋) (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梁丘

12、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 沮。 答案 (1) 肯做事的人常常可以获得成功, 愿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为、者 、常) (2)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先 生了! ” (谓、不及、夫子 ) (3)况且全世上的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 此而奋勉;全世上的人都非议他,他却并 不因此而沮丧。 (且、举世、誉、加、劝 、非、沮 ) 参考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先生 了! ”晏子说:“我听说,肯做事的人常常 可以获得成功,愿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 目的地。我没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经常 去做而不放弃,经常前行而不停止的人, 有什么难于赶上(

13、我)呢? ”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日 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霁光:雨后的日光。 10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作者将花草置于 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来写,请简要地描写这 一情境。(4分) 答案 经过一夜的雷声阵阵,春雨淋漓, 终于赢来了早晨的晴明:霁光浮瓦,碧色 参差。这样的早晨花草就更见娇嫩、柔弱 了。 解析(1)情景、情境与意境。(2) 找出 意象。感受、想象。 概括特点。 描写画面。领悟情感。 11有人认为“含”“卧”二字最有表现 力,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诗人对自然景物不是客观地描摹, 而是将它赋予了人的情

14、态。这两个字不仅 写出了花的娇弱状态,也透露了它们满腔 的愁怨,让人喜爱,让人怜惜。 解析 (1)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2)景物 意象特点。(3)阅读效果。 (4)作者情感。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 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 ,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 ,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 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 “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雷是“轻 ”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 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

15、春雨洗得干干净 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 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 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 美景。 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 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与 杜甫的春望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 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 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芍药,犹如多情的少女 ,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憨湘云醉眠芍药裀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 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 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 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12默写下列名句。(11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 , 。( 陈情表) (2)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 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3)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