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151559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点综述“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文意的前提。所谓“文中”指理解概念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复习重点梳理论述类文章对重要概念的理解的知识。知晓重要概念的定义、范围,解答题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难点1.结合语境理解概念的含义。概念的语 境意义,是理解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2.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任何事物都不 是孤立存在的,概念也不例外。3.准确理解概念的特定意义。“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位置不同,概念的意义也就有所区别。4.概念的感情色彩及其附加意义。概念也有“感情”,心有灵犀,用心感悟。复习思路复习本讲应充分利用好学之窗,广泛积累知识;灵活运用典例

2、精析,感悟方法;仔细揣摩备考锦囊,总结规律;充分利用习题,拓展能力。对论述类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1“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要解释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具体而动态的、和字典义有 着某种联系的意义。2“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章的词语理解,一是具体语言环境的词义。一 个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一定的临时的具体的意义。3“重要概念”有下列内容:(1)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2)对文章结构起总领、照应或过渡作用的词语;(3)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4)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5)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6)有

3、修辞作用的词语;(7)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8)概括性极强的词语。例 (2009全国高考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

4、公羊传穀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 “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_“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_箕踞也可以看,_

5、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_用现代的话说,_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

6、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1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思路分析 C项,“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这样说来,

7、清代今文经学派还是承认“经”跟“经纬”之“经”有关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比如C项需要考生阅读第一段两处信息,加以整合才能正确判断。答案 C2文章最后一段“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句中“这些”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答:_思路分析 “这些”指代的内容一般应该在前文或者前句。这里,“这些”指代的内容就应该在上一句或几句。概括时,不能简单化,如答成“仓颉篇、急救篇”;也不能照搬原句,答成“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救篇等都是识字课本。”应该根据文意及题干要求进行适当地变化。参考答案 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救篇等识字课本。3. 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南北朝

8、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_“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_箕踞也可以看,_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_用现代的话说,_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答:_;_;_;_;_。思路分析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实际考查中不会运用这种命题形式,但关联词不仅关系到文章内容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而且包括文句之间的层次及逻辑关系,对于文意及句意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呼应上句的内容,从书的大小的变化,说明体积小的书给人阅读带来的阅读方式上的变化,“甚至”,紧承上句,语意递进。“虽然但”构成转折关系,说明“庄重性”并不是重要的,接着用“也”进一

9、步指出了“人性化”的趋势。)参考答案 而 甚至 虽然 但 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是对文中重要概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及外延能够清楚、确切地领会和把握,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重要概念的字面意义,还要准确理解它的特定意义。这是我们正确理解、准确把握阅读材料内容的关键,是进行高层次鉴赏的前提,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B。 具体说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的本质属性为基础一般的,要理解的概念在材料中一定会用一定的篇幅进行说明的。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对照选项一一对应,找出选项中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把握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如第

10、1题中关于“经”的含义的理解,就应抓住其作为“古代经典”这一本质属性。2. 联系具体语境理解理解概念的关键是把握它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 (大语境);二是指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小语境)。在理解概念时,这两种“语境”同时起作用。 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如第2题中,对“这些”这个指代词语的理解,就要求联系前面的具体语境,特别是前两句的内容来把握。又如例题中最后

11、一段的“它”“这”都属于这种情况。另外,由于汉语词语的多义性,在不同的文章、句子中就会表达不同的意义,这都要我们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要学会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些词语之间孤立起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就有联系。这也就要求我们注意句子中的复指关系,以及那些看起来“没有实际意义”的关联词和虚词。如在理解“经”这个概念时,可以从它与“纬”联系起来,在对比中进行理解;第3题中的关联词,组成了一个句群,其关系比较复杂,只有将它们联系起来综合考虑,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在文意的理解类题目中时有涉及。4要紧扣写作背景、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词语阅读时,如果对个

12、别词语在理解上遇到困难,不妨将其同文章的写作背景、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联系起来。5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及其附加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附加意义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意义。词语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褒义、中性、贬义,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语境中,褒义的词语可以表达讽刺的意味,贬义的词语可以表达喜爱或赞美的感情。这种用法往往在文学色彩较浓的论述类文章出现。论论述类类文章阅读阅读 依旧是考生失分较较多的板块块之一,主要原因有哪些呢?忽略逐句理解的基本方法。阅读时阅读时 ,片面理解快速阅读阅读 ,导导致实际阅实际阅读读的“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这样 的阅读阅读 自然难难以应对应对 十分注重语语句理解的高考试题试题 。客观观要求你精耕细细作,主观观却只是粗放经营经营 ,结结果只能是三个字“不理想”。对题对题 型的思维规维规 律缺乏应应有的把握。把握规规律,就是把握论论述类类文章阅读阅读 理解试题试题 的基本特点,把握命题题人创创制选选项项的基本思维维走向,熟悉并自觉觉利用相应题应题 型的解题规题规 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