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分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50563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分配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分配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分配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分配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分配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分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分配(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章 国民收入分配第一节 国民收入l一、国民收入概念l社会总产品:C+V+Ml国民收入:V+Ml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l宏观经济指标l国民收入增长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l(一)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l从社会总商品角度看CVM,l l列昂剔夫,投入产出表MPS实践中的缺陷l(1)不能反映物质产品生产部门之外的 全部商品与劳务的产出情况;(2)不能 反映社会资金运作情况,不利于政府通 过经济杠杆进行宏观经济调控;(3)只 侧重于生产核算,分配、消费、积累等 方法的核算比较薄弱,不能反映国民经 济循环全过程。 MPS体系的缺陷根源于劳动价值论没有解 决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l一是没有解决服务劳动

2、创造价值问题, 以及服务商品的价值计量问题;l二是没有解决考虑了固定资本折旧和消 费倾向等实际问题在内的投资与消费的 总量平衡关系;l三是没有解决与商品价值到生产价格转 形理论相关的经济核算问题。(二)国民账户体系(SNA)l国民账户体系(SNA) ,又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与MPS相比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民经济的运行发展状况,体现市场经济的一 般特征。但它的理论基础是有疑问的。一般认 为SNA建立在宏观经济学总量平衡模型基础上 : lCSGNPCIl但现代宏观经济学被证明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有人认为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合理的理论解释 还要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柳欣)。 l我国当前

3、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1995年)l(一)核算方法l最终产品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 品来计量国民收入 lCIG(XM)l增加值法l通过把各经济部门所生产的增加值加总而得到 国民收入l收入法l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二、 SNA体系的核算方法与主要指标SNA体系的主要核算指示l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 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l国内生产总值(GDP)既定时期一国领土范围内既定时期一国领土范围内 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l国民生产净值(NNP

4、) GNP-GNP-折旧折旧l 国民收入(NI) NNP-NNP-间接税间接税-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政府补政府补 贴贴 l个人收入(PI) NI-NI-未分利润未分利润- -所得税所得税- -保险保险+ +转移转移 支付支付 l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PI-PI-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第二节 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l一、按资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l按资分配l按生产要素分配l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 观依据:l1.多种所有制并存l2.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实现l3.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 二、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l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的是单一公 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l生产资

5、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l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为按劳分配限定了物质条件l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个人劳动力所有权仍然 是排他性占有关系。l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市民权利”)l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区别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 的特点:l1. 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 而是在企业和社会两个层次上按照不同的方式分别进 行; l2.公有制经济只是在企业层次上实行按劳分配;l3.在社会范围通过两条途径贯彻劳动平等的分配原则: 一是在整个社会范围保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进而保证企业层次上按劳分配的普遍性,二是国家 利用各种再分配手段维护劳动平

6、等基础上的社会公平 ,缩小由财产分配差异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 l4.按劳分配通过工资、资金等货币形式进行;l5.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制约。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l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l由于剩余价值的公共占有,按劳分配与按资分 配在公有制经济微观层次上并行不悖l由于市场经济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按劳分配 与按要素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同样并行不悖l由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由于国家按公平与效 率相统一的原则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劳动平 等的原则在整体上得以体现 ,按劳分配在社会 范围同样占主体地位l l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 应该是,坚持在以按劳分配为主应该是

7、,坚持在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其他分配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其他分配 形式,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形式,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 结合;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相互结合;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相互 关系;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关系;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 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率先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率先 富裕起来,带动整个社会最终走富裕起来,带动整个社会最终走 向共同富裕。向共同富裕。l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l 劳动平等,l 勤劳致富l 的社会主义风尚!l 三、“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l亚当斯密的二重性l劳动价值论和购得劳动价值论l“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 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

8、泉。”l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l 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l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l三位一体公式的实质是将获得收入的条 件与创造收入的源泉混同,其要害在于 将分配的表面现象当作财富创造的本质 。l其目的是把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秘密 掩盖起来l实行按要素分配与坚持劳动价值论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l初次分配和再分配l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实现。l国家财政是指国家凭借它的权力对国民收入进 行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l财政预算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民收入的 一部分进行集中和使用,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 支出。l银行信贷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制度l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

9、再分配形成的经济关 系。l社会保障制度l社会保障体系(体系所包括的保障项目:社会保 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个人储 蓄保障等)l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主义的 意义。l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第四节 阶级与阶层l一、阶级的含义l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 l“所谓阶级,就是这样的一些大的集团,这些 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在法 律中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 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 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 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 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

10、能够占有另 一个集团的劳动。”l经济学范畴和社会学范畴的统一l资本论中的经济学范畴:资本(资本 家)和劳动 (雇佣工人)l现代经济学中这两种范畴是互相脱节的 ,生产者、消费者等等不是社会学范畴 。二、当代资产阶级国家阶级的变化l庞大的中产阶级,一个概念模糊的社会 集团的总称l劳动民主,工人参与企业管理l工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普遍提高三、中国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l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阶级和阶层 状况和关系的新变化l工人l农民l知识分子l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l自由职业人员l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 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 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

11、企业的创业人员和 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 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 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l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所作报告 四、公平与效率l公平与效率两大目标的相互依存和相互 矛盾l机会和规则的平等收入分配公平l财富占有公正社会成员的基本 生存与发展需要l社会公平意味着社会稳定、社会秩序, 追求公平意味着创造经济发展的基本条 件,也就是追求社会经济的长期有效率 。l公平l 效率l 共同富裕l 社会主义l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l商品使用价值l一般等价物l必要劳动l资本有机构成l产业资本l纯粹流通费用l级差地租l国民收入l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l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表现形式又是什么? 2.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3. 简述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4. 为什么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 核心问题? 5. 为什么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三、论述题(20分)什么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马克思是如何解决资本 总公式的矛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