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306我们的中华文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775732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306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文化生活》306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文化生活》306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文化生活》306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文化生活》306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306我们的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306我们的中华文化(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必修3 3 文化生活文化生活考点概览览向定考位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 化的贡献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 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 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以及包容性等2.从试题类 型上看:题型以 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 题为主。材料题主要立足文化 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 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 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 系考点考向概览 【基础整合】 重要标志重要见证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民族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各民族文化自身文化其他民族文化【同步检验】1判断正

2、误(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 )(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 文化都是相同的。(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 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5)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 2连线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表现源远流长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博大精深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包容性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考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考点突破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 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载体,记载记载 了文化发发展的历历史轨轨迹和 丰富成果。汉汉字文化内

3、涵丰富,是中华华文明的重要标标志史书 典籍是中华华文化一脉相传传的重要见证见证 。我国历历史上编编撰的史 书书,规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为世界所仅仅有 特别提示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 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 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 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同、 通用,也不能笼统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 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 精神向往

4、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 ,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 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 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 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 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 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 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5、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 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 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 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 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特别提示 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具体体现。 高考提能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源远远流长长博大精深 区 别别侧侧 重 点侧侧重于从纵纵向和动态动态 ,即 从中华华文化发发展的轨轨迹上说说 明中华华文化的特征,强调调中华华 文化历历史悠

6、久,在历历史发发展的 长长河中从未中断过过侧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态, 即从中华华文化的内涵上说说 明中华华文化的特征,强调调 中华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 多样样、范围围广阔阔 表 现现汉汉字和史书书典籍是中华华文化 源远远流长长的见证见证中华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 表现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 民族性三个方面联联系都是中华华文化区别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中华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华文化源远远流长长和博大精深 的原因之一 图示: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例1 2011广东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 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 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

7、五千年历史 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的特点 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能因时而变,故错误。优秀文 化能促进经济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故 错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 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故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A。 命题角度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012年高考安徽卷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 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 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是

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等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故错误。人民 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错误。“中国 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 表现之一,故正确。 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突破 1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1)含义: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求同 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 分。 (2)意义:有利

9、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特别提示 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的力量与肩负的时代任务 (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深 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 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 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 竭力量之源。 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保 证证实实践证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导 和马马克思主 义义的指引下,才能创创造中华华文化新的辉辉煌,实现实现 中 华华民族的伟伟大复兴兴措

10、 施全面认识认识 祖国传统传统 文化,取其精华华、去其糟粕, 使中华华文化的发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应、与现现代文明 相协调协调 ,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现时 代性(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中华文化的衰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 微的过程。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 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 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 、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不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 他文明。 (3)判断中

11、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 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 、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高考提能 1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高考点拨 考查包容性的含义: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 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 个角度来思考。 考查包容性的意义。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 包容性的含义 例3 2012课标全国卷 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 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 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 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

12、主,以西方文化 为辅 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及包容性。在澳门不 同宗教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中西借鉴、交流和融 合,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 互借鉴和兼收并蓄的,具有包容性,符合题意。文化的性质 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错误。在材 料中没有体现。答案为B。 命题角度2 包容性的意义 例4 2010福建卷 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 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 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 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

13、善。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解析 “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 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说明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 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D符合题意。A、B、C本身正确, 但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A、B、C。答案为D。易错点1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 基本特征1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 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 、

14、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的特点。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C民族性 D区域性解析 “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 ”,这些信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民族性和区域性是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A、C、D都不符合题意。易错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 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22010广东卷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 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 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 本题以广东重点打造四大品牌为情境

15、,考查考生 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我国不同区域的 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的特色,B错误,A正确。C否认了地域文化的共性,排除。D 将中华文化当作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是错误的。易错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 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3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 、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 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 命力,是因为它( ) 薪火相传、博大精深 尊重差异、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沿袭传统、洋为中用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