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文治教育思想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_郭齐家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57196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唐文治教育思想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_郭齐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唐文治教育思想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_郭齐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唐文治教育思想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_郭齐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唐文治教育思想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_郭齐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唐文治教育思想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_郭齐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唐文治教育思想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_郭齐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唐文治教育思想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_郭齐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育 研 究1996年第 10期论唐文治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郭齐家唐文治先生 ( 1865 1954) 是中国近代高 等工程教育的开拓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高等 理工大学 交通大学教育体制的奠基人之一, 是中国近代改革封建旧教育的杰出代表。 他 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文化和高等工 程教育事业。 他除旧布新,锐意改革, 积极进 取, 勇于开拓, 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和近代高 等工程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 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 教育思想作为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 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锐意改革,谋求中国社会和教育的近代化毛泽东同志在 论

2、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中 曾说:“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 先进的中国人, 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 找真理。 ” 唐文治先生正是当时的一位 “先进的中国人”。 1902年他出使英、 法、 比、 美、 日五 国, 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许多海外奇闻。 他在 由英回京条陈 等著述中, 对西方国家 “致治 保邦之略” 有较深的感受, “其中切近易行为中 国所万不能缓者, 厥有三事”。 第一件是兴商务。 他认为整顿商务,奖劝兼施, 是 “民生命脉所 关, 箴膏起废之良药”。第二件是办路矿。他认 为创办路矿可以收海外之赀财, 拯斯民之困厄,通四方之风气, 辟数世之利源, 一举而数善。第 三件是开学堂

3、, 他认为 “国运隆? 必与学校盛衰相消息, 此断然无可疑者。”从唐文治先生 的 英轺日记 中可以看到,他在考察中深感中国要富强必须走实业救国之路,首要的是大 办自己的民族工业,培养科技人才, 大兴教育 事业。 他感叹英国教育发达, 称伦敦的学堂 “一隅之地共有学堂四百九十八所”, “英自学堂 盛行而囚徒日减, 堂中多一儒冠,狱中即少一 赭衣”。 他在清廷商部任职期间,做了不少有益于 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工作。在他的推动下, 清政府批准了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立案,这 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07年唐文治先生弃官从教, 同年 8月出任上 海高等实业学堂 (原名为南洋公学 )

4、 监督。 当 时该校 “前任监督久不到校, 颇形废弛”, 经过 他力加整顿,对专科设置进行调整, 把铁道工 程班改设为铁路专科; 又停办商科, 增设电机 专科,使该校转为培养工程技术方面的专才。1908年他当选为江苏省教育总会会长。1909年 主持在校内增设航海专科。 1911年 8月航海专 科独立为吴淞商船学堂,兼任该校监督。 武昌 起义爆发后, 宣布更改校名为南洋大学堂。1912 年 “南北和议” 达成后,又改校名为交通部工 业专门学校。 此后改铁路科为土木科、 电机科 为电气机械科, 增设铁路管理科;铁路管理专 科的诞生, 标志着中国高校的系科设置由工科转向 “工管结合”, 这无疑是一大

5、进步。与此同 时,对各科的课程设置亦作了改革, 新的课程65设置以工科大学为蓝本, 学生修完这些课程后, 实际水平可达到工科大学学生的程度, 铁路科 开设的课程共 18门, 改为土木科后, 又增加了 10门课, 达到 28门课程。电气、 机械增加了 9 门, 均达到了工科大学的要求。 为了创办工科 大学,他还努力提高附中、 附小的水平,加强 了附中附小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以保证大学有 合格的学生。他决定在附中、附小增加数学、物 理、 化学、 国文、 外语等教学内容;中学的课 本直接从美国购买, 课堂上用英语讲授,毕业 后接着升入本校工科造就,以保证工科大学学 生的质量。至 1916年高等实业学校

6、 “粗具大学 规模”, 其专业设置、 课程建设、 实验实习、 考 试考察等各个教学环节以及试验厂、 图书馆等 配套设施所具备的程度, 学生的学习质量, 均 可与当时西方著名的高等工程学府齐步。 唐文 治先生从 1907年至 1920年任该校监督、 校长 达 14年之久, 为培养中国第一代高级工程技术 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0年他辞去工业专门学校校长职务, 旋 在无锡创办国学专修馆, 后改名国文大学、 国 学专门院、 国学专修学校,历任校长, 长期主 讲于该校, 致力于阐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抢 救祖国的文化遗产、 培养古文献的研究人才作 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采用学分制, 实行军训, 并 非一

7、味拘泥于成法。 1939年设分校于上海, 名 师荟萃一校。 唐文治先生一生殚精竭力,锐意改革, 积 极进取, 兴实业,办教育,育人才,其主旨在 于认识、 探寻中国社会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道 路问题。 所谓近代化,尽管在当时未曾明确提 出, 但按一般学者的理解,它本身就是发达的 中心社会加诸于落后的边缘社会上的一种 “发 展模式” 的意识形态,事实上反映了落后的边 缘社会文化形态的重新整合与塑造。 鸦片战争 以后,中国近代沦为落后的边缘社会, 社会革 命所追求的目标在一开始就是以西方发达的资 本主义国家为未来 “发展模式” 的。 如果说辛 亥革命前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维护封建 传统的保存

8、主义的文化改良运动, 那么辛亥革 命后的新文化教育运动则是以反封建为目标的 文化建设运动, 它旨在突破乃至完全推翻中国传统的社会制度、 文化教育制度,促使中国文 化教育形态重新塑造。 中国近代化, 这在当时的人看来,也绝不 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而是包括高技术、 政治民 主和非封建主义意识形态、 人本身得到全面发 展等多项社会发展指标在内的经济政治 文 化教育人的全面近代化。 辛亥革命以后到 “五四” 前后的新文化教育思潮, 从理论和实践 上虽然当时各家各派所追求的发展模式都存在 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思 潮作整体观,则这一文化教育思潮所追求探索 的和努力实践的正是中国社会和中国

9、教育的近 代化。 如蔡元培的完全人格教育论, 主张人的 全面整体发展, 同时又主张学术自由、 兼包并 蓄,以推动中国学术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 革。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和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 验,要求从中国社会的基础 乡村建设与改 造开始,重构社会基层,重建家庭、 伦理、 文 化等根基, 铲除国民的各种劣根性, 从平民开 始形成近代社会、 伦理、 组织、 家庭、 政治等 近代观念, 养成近代社会生活与生产的能力与 习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要求以 普及教育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培养人民的政 治民主观念和参与政治实践的能力, “探讨最合 理最有效之新教育原理与方法, 促进自觉性之 启发,

10、创造力之培养, 教育之普及, 及生活之 提高。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提倡以高技术发 展民族工业,要求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 因素。 张謇的实业救国伦, 认为教育与实业有 着密切的关系, 办教育须有经费,而经费来源 则依靠发展实业, 实业的改造和发展,又必须 依靠教育培养出各门各类的专门人才。 唐文治 先生则强调学以致用, “试以制造器械之法与夫 测量勾股之学”, “实心实力求实学, 实心实力 务实业”, 培养造就 “体用兼备” 的人才。他大 力贯彻 “尚实” 的教育思想,宣传教育的目的 是“正人心, 救民命”, 是要培养振兴中华实业、 挽救民族命运的专门人才。 如此等等,都从某 一方面或某一

11、角度为探寻中国近代化道路,为 谋求中国社会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历史 贡献, 都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冲决了封建旧教育 的束缚,开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新天地。66挽救世风, 倡导中华民族崇高之人格唐文治先生为了维持人道,挽救世风, 积 极倡导中华民族崇高之人格。 他说:“诗有之: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今日吾国是何等景象? 外人方讥我为无礼义、 无教化之国, 痛心曷已, 剥极而复, 当在此时。 愿吾学者共雪此耻。 更 愿吾国民共雪此耻也。” 1912年他著成 人格 一书, 示人以立身 处世之标准。他在自编 年谱 中说: “著 人 格 成, 余初欲作校训, 后因胸中欲言者甚多, 爰著此书, 定子弟

12、、 学生、 师友等凡五格, 为 一卷。 ” 后一年又增 军人格。他说: “人格者, 人道也, 人道有标准,合乎此者为人, 不合乎 此者非人; 譬之学校试验然, 若何而及格, 若 何而不及格。 礼记 缁衣 孔子曰: 言有物 而行有格也。 是谓之人格。 ” “是书宗旨, 专在 发明人道, 示以当然之格。 ” 在 学生格 一文 中, 阐述了作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格,应分 “诚”、 “有恒”、 “有耻”、 “尚志”、 “爱敬”、 “尊 师”、 “公德”、 “勤”、 “俭”、 “游息” 等。 在 师友格 一文中, 阐述了对教师的要求和取友 的重要, 指出 “务实”、 “教法”、 “爱护学生” 三 端,

13、而最重要者, 尤在以身作则。 ” 在 社会 格 一文中,他反复申诫提高国民道德水平的 重要性, 他提出一是要重 “信”, 这是做人的根 基; 二是要 “责己者严, 责人者恕”, 做到勿偏 私, 勿争名争利,而要多为他人着想; 三是要 讲求操守, 在辞受取与之间, 要合于道义。 他针对当时人心披靡,公德不明, 礼义扫 地, 学风不正之通病,提出教育宗旨应以民德 为先, 然后于民智、 民生、 民力, 次第注意, 要 有所先后。 1913年 3月规定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章程第一章宗旨曰: “本校隶属交通部, 为国立 专门学校, 教授高等工业专门学科,养成工业 人才, 并极意注重道德, 保存国粹, 启发

14、民智, 振作民气, 以全校蔚成高尚人格为宗旨。 ” 他针 对当时社会混乱,有似 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 代, 救之之道当以孟子之学为先。 孟子提倡气 节, 斥绝贪利, 故他以 “人生惟有廉节重, 世 界须凭气骨撑” 二语,勉励学生, 做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人。他说: “为直, 为义, 为严毅, 为干固, 此所谓真气节是也。 ” “世道衰微, 吾人 当转移风气而不为风气所转移。 ”他谆谆教导 说: “处今世而言教育, 必以尊崇人道为惟一宗 旨。在座诸君, 孟子 所谓必有名世者, 他日 出而救人心,救民命, 是吾国学会(按指苏州 国学会 ) 之光荣矣。”他要求学生切记 “正人 心, 救民命” 六字,

15、强调人道教化, 教育为先, 提倡取人为善, 与人为善, 先要有克己工夫, 要 能躬行实践, 在日常行事中修养身心。他反复陈说立国的本源在于继承发扬我国优秀文化, 提出 “欲拯民命, 先救人心;欲救人心, 先明 正学”。他论述人的道德行谊, 出于专长之外, 品行心术端正,才堪做领导,即为其人之 “表”。论天下兴亡, 古今得失, 皆在一 “表” 字, 有师表而后有君表,无师表不能治学校, 无君 表不能治国家。他说: “君子教育, 心术为先。 ”君子教育的目的, 最终要达到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 ”10他在 1923年为 南洋大学年刊 作的序言 中曾这样说:“夫人心正, 而后有真正之学问, 而后

16、有真正之是非, 而后有真正之人才。 ”又说: “政者, 正也, 未有身不正而能正人者也, 未有 心不正, 而独能正其身者也。 ”11他还说过: “余平素讲学宗旨, 惟以正人心,救民命为急,然 ? 诸空谈无益也。 ”12唐文治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家,他对中国传 统文化与传统道德有深刻的研究,有真实的体 验,认为它是研究人的心性、 提高人格、 净化 心灵的学问,它探讨的是人生的方向,它触及 的是人的心灵的最深层次, 它涵盖的是人的真 性情、 真生命、 真智慧,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 化与传统道德, 应当强调时代的悲情和个人真 实修养的感受, 对它的理解与把握, 取决于人 们对人类的关切所达到的深度。 认为必须以自 己的生命去体验, 以自己的身心去研究, 以自 己的心灵去撞击, 以自己的人格去呼应与契接, 从安身立命、 提高人格、 净化心灵的角度去领 悟, 路数就对了。如果仅把它当作一般的知识、 学问、哲理去学习, 与自己心灵深处不相干, 那 肯定不会有真正的收获的,那肯定不会达到 “正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