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199765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2009-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2009-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2009-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2009-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20 00 09 9 年年普普通通高高等等学学校校招招生生全全国国统统一一考考试试(福福建建解解析析卷卷)语语文文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长太息以掩涕兮,_。 (屈原离骚 ) 故木受绳则直,_。 (荀子劝学 ) 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 (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蜂房水涡,_。 (杜牧阿房宫赋 ) 月出于东山之上,_。 (苏轼赤壁 赋 ) 【参考答案】 哀民生之多艰 金就砺则利 无边落木萧萧下 人道寄奴曾住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徘徊于斗牛之间 【考点】默写常

2、见的名句名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精华。背诵一定数 量的名句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它有助于培养学 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 定的审美能力。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汉字规范书写, 能力等级为 A 级。从试题所考查的文本来看,诗、辞、文、词、 赋均有所涉及,体现对各种文本的关注;从试题的样式来看, 较之考试说明中的样卷、省一检、省二检等试卷有一定的 变化,即要求学生必须填写每个句子,而不是采用四选三的方 式,这样既可避免要求默写的句子之间的难度不一致,又可以 不使学生避重就轻,更没有超过考试说明的要求(因为

3、示 例本身就是六句均为必答题) ;从试题所设置的点看, “哀” 、 “民生” 、 “砺” 、 “利” “萧” “寄奴” “矗” “徘徊” “斗”等字, 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或笔误字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试题的内容及 难度看,命题者所选入的六句话均为名句,学生对其可谓是背 得滚瓜烂熟,得分的关键已不在于会不会背,而在于能不能写 得对。这充分体现出试题的能力等级与试卷的命题原则。(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 2-4 题。 张自新传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 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 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

4、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 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 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 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 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 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 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 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 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 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 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

5、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 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 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 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 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 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 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 有删节) 注屹屹:同“矻矻” ,勤奋不懈的样子。青紫:古 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儇:轻佻,不

6、庄重。 弟子员:生员 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 【参考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 ,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 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 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确定实词在特定的语境 中的含义。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

7、 力等级为 B。C 项中“怪”在此处应是形容词意动用法,可解释 为“以为怪”或“为而感到怪异/奇怪” 。A 项中的 “了”采用组词法和代入法可以排除。B 项的干扰性最大,部 分学生对“戚”字有“忧愁”的意义比较陌生,但学生如果能 联想到祭十二郎文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 捕蛇者说 “蒋氏大戚”中“戚”字的意思,此项就不难排除了。D 项中, “面”为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当面” ,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面”字的用法与选项是一 致的。学生若能判断出“面”于此处的用法,应该不难排除。 考生在作答此题时,应注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中的“在文中”这一限制

8、语,也就是说,选项中的实词的 含义即使是对的,但如果放在文中解释不通,那么,该选项就 有可能是错误的。如 C、D 两项,均考查了实词在文中的文言用 法所延伸出的含义。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 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 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 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 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 选材典型,形象饱满。【参考答案】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提取信息

9、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这种筛选与提取, 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材料的基本涵义,有时要求答 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 果等等。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等级为 C 级。A、B、C 三 项均可以从文本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如 A 项,对应位置在第一 段;B 项对应位置在第三段,原文为“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 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 ; C 项对应位置为最后一段。而 D 项侧重从全文的角度进行分析 和理解。对比原文后可以发现,B 项中的“无法与他们交流” 与原文中的“与

10、之语,不答”在意思上不相同,从文意上看, “不答”是“不想回答、理睬”或“不愿回答、理睬” ,而不是 无法与他们交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5 分) 译: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4 分) 译:【参考答案】 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 ,而把他哥哥藏在别 的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方法之一。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古代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 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将原 文中的字

11、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只有在难以直译或 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 手段。 文言文翻译题大都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 ,能力等级为 B 级。 第 1 小题, “且” “宁耶” “以” “忧”为得分点, “且” 译为“况且”,“宁耶”译为“怎么能呢”或“难道 能吗” , “以”译为“因为” , “忧”在此处为使动用法,译 为“使担忧” “让担忧” 。重点考查了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词类活用两个考

12、点。 第 2 小题, “诣” “代” “匿”及省略句式为得分点, “诣”译 为“前往” , “代”译为“代替” , “匿”译为“藏匿”或 “把藏” 。同时,此句中有两处省略,一是承前省略, “自 代”后应该要补出宾语“兄受搒掠” ;“而匿其兄他所”省略了 介词“于” ,补充完整应为“而匿其兄于他所” 。 【参考译文】 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 聪明绝伦。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勤奋不懈而茫 然无所获,张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向来很熟识的一样。他性格 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的,把他 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 架扔他(

13、以提醒他) ,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 佛老师一样。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 家读书,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 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 “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 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 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黧黑。晚间归 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 不知道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每 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 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

14、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 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 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 ”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 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 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 言玩笑,自新一切都不理会。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 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 下终究怎么样呢?”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 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 是急迫。自信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 怏不乐,想弃官

15、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 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 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 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 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世间的乘时得势者, 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古语说: “丛兰欲茂,秋风败之。 ”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迹。(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 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 分) 【参考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 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能力等级为 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 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