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779646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Y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已开发油田开发中后期油田开发设计和调整中常用的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砂体图、沉积微相分布图、储层微型构造图、栅状图砂体图、沉积微相分布图、储层微型构造图、栅状图、储层参数等值图、储层参数等值图等的编制步骤、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适用范围适用范围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1. 1. 油(气)砂体油(气)砂体单砂层中被非储集层、断层或原始地层水所分隔的相互独立的含油(气)砂岩体。2.2.相对均质单元相对均质单元在砂岩储层中,按照岩性和物性的相似性

2、所划分的相对均质体。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3.3.沉积单元(单砂层)沉积单元(单砂层)依据储层的多级旋回性,在一定区域内所确定的可连续追溯的最小沉积旋回,通常其顶底为泥质岩或冲刷面所分隔。 4.4.储层微型构造储层微型构造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由单砂层顶、底面的细微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通常其构造幅度和规模很小。3 术语和定义编图方向编图方向1. 正北、北东、正东、南东等方向放在图的右方;正南、南西、正西、北西等方向放在图的左方。2.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确定绘图方向。北南西东3 术语和定义编图准备编图准备项目横 坐 标纵 坐 标井 别井 类补 心 海 拔沉 积 类 型夹 层 类

3、型砂 岩 顶 深砂 岩 厚 度有 效 顶 深有 效 厚 度渗 透 率射 孔 井 段水 淹 级 别含 油 饱 和 度含 水 饱 和 度孔 隙 度地 层 压 力分 层 界 限井 斜 深 度井 斜 角方 位 角断 点 深 度断 失 层 位断 距测 井 曲 线油(气)层对比 剖面图油(气)砂体图沉积微相分布图储层微型构造图栅状图 储层参数等值图附录A(资料性附录) 数据准备参考表 备注:“”表示绘图所需数据;“井别”表示油水井类别;“井类”表示不同时期钻的生产井。3 术语和定义编图准备编图准备1. 井位底图须使用标准井位数据,图幅上应有断层线、油水边界线等地质信息和标识清楚的井号。 2. 井位底图可旋

4、转一定的角度,旋转后应在图幅的左上角或右上角标识出指北方向。 3. 井位底图主要分黑白和彩色两种。彩图应将不同开发层系井网的井圈和井号使用不同颜色标注。 4 . 井位底图采用钻穿目的层位的全部井。断层线条带线3 术语和定义编编 图图 要要 求求3 术语和定义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2.2.油(气)砂体图油(气)砂体图3.3.沉积微相分布图沉积微相分布图4.4.储层微型构造图储层微型构造图5.5.栅状图栅状图6.6.储层参数等值图储层参数等值图3 术语和定义1.11.1编图原则编图原则1.1.1 描述油(气)层在油(气)田某一方向剖面上的砂层号、连通状况、有效厚度、砂岩厚

5、度、渗透率等的变化。1.1.2 单井柱状剖面要按距目的层段最近的标准层拉齐。1.1.3 各井点的单井柱状剖面位置应一致。1.1.4 井号标注在井圈上方,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1.1.5 标明纵、横向比例。 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3 术语和定义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1.2编图方法和步骤编图方法和步骤 1.2.1 确定基准线、井轴线、辅助线。1.2.1.1 根据剖面顶部层位的深度设置基准线,位置在井圈下方0.2cm0.3cm。 1.2.1.2 在井圈正下方沿基准线垂直向下编绘一条线段作为该井柱状剖面的井轴线,线段长 度依据层位的终结深度确

6、定。 1.2.1.3 距基准线以下1.5cm处编绘一条辅助线,该辅助线代表剖面顶部层位的上对比界限, 以下按比例编绘单井小层柱状剖面。井1井2 井3 基线 1.5cm辅助线井轴线900井深0.2-0.3cm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B151E61B152E61 B151E62B153E62 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 砂岩厚度射孔层段小层层号油层组砂岩厚度射孔井段小层编号油层组1.2.2 编制单井柱状剖面。1.2.2.1 在基准线与辅助线之间标注柱状剖所需各项内容的名称。井轴线左侧依次为有效渗透率、射孔层段、小层层号;井轴线右侧依次为水淹级 别、砂岩厚度、有效厚度、油层组。水淹级

7、别3 术语和定义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2.2 在单井柱状剖面上按顺序和所规定的比例编绘储层厚度。含有效厚度的储层顶、底面线使用实线表示,无有效厚度的储层顶、底面线使用虚线表示。1.2.2.3 隔、夹层厚度可不按所规定的比例编绘,油层组间隔夹层相对厚一些,小层间隔夹层相对薄一些。1.2.2.4 钻遇断层时,在井轴线右侧使用“F”标注断点位置。1.2.2.5 未钻遇层位在单井柱状剖面中须用“未钻遇”表示。北151E62北153E62 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砂岩厚度射孔井段小层编号油层组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砂岩厚度射孔井段小层编号油层组0.7931.1391.217SII

8、SIISII-F0.44SIISIISII0.7750.775 101.2 0.6未 钻 穿3 术语和定义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3 井间连线1.2.3.1 同一期河道或同一类类型砂体直接连线连线 。1.2.3.2 同一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或不同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的迭加型、 切迭型砂体的连连通。3 术语和定义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3.3 同一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或不同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的不同微相 砂体的连连通 。1.2.3.4 同一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或不同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

9、,河道砂 切割席状砂的连连通。 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3.5 薄层层砂与河道砂上部的连连通。 1.2.3.6 废废弃河道砂与河道砂的连连通。1.2.3.7 同一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或不同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的不同河道 砂体的连连通。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3.8 同一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或不同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河道砂体连连通 厚度小于1.0m,且主要与层层位较较低砂岩的顶层顶层 微相连连通,可不连线连线 。1.2.3.9 一个层层在某一方向上与邻邻井同一沉积单积单 元(单单砂层层)的几个层连层

10、连 通,且 属同一沉积积微相,在两井间编绘夹层间编绘夹层 尖灭线灭线 ,之后合成一个层连线层连线 。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3.10 储层储层 在某一方向上的邻邻井处处尖灭灭,此时时两井点间间不连线连线 ,但须编绘须编绘 砂岩尖灭标灭标 志。 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4 所有与“未钻遇”层的连通关系均不表示。北151E62北153E62 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砂岩厚度射孔井段小层编号油层组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砂岩厚度射孔井段小层编号油层组0.7931.1391.217SIISIISII-F0.44SIISIISII0.7750.775

11、101.2 0.6未 钻 穿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5 编绘断层遮挡示意线。1.2.5.1 若断层仅层仅 在两口井储层储层 之间间通过过,不须编绘须编绘 断层层遮挡挡示意线线,仅标仅标注汉汉字“断层层隔开”,这这四个字从断层层遮挡挡起始层层写到最后一个层层,且所有被遮挡挡的砂层连层连 接线线整齐齐中断。1.2.5.2 在相邻邻井点中(含一口井)钻钻遇断点,此时时不要求反映断层层通过过井间储层间储层 的准确位置和断面的准确倾倾角。要根据构造图图确定断点组组合及断层层的倾倾向,并通过过井轴线轴线 断点处编绘处编绘 断层层遮挡挡示意线线。相同层层位的小层层,同盘盘的连

12、连接;异盘盘的不连连接,但须标须标 注汉汉字“断层层隔开”。断距2.5m 断失层位SII83 1.0 0.85 1.2 1.28 012 0断层隔开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6 编绘油底界限时,应垂直井轴线,居中编绘长3.0cm、粗0.8mm的横线,在该线左侧向上编绘一个离井轴线1.0cm的箭头,箭头以上表示纯油,在横线之下标注“油底”二字。油底1.5cm3cm1.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7 渗透率可根据实际情况分级,并由高到低分别标注红色、黄色、绿色、灰色等色标;非渗透层或干层空白;水层为浅蓝色;油水同层的上部标注油层同渗透率级别的色

13、标,下部标注水层的色标;同时有2个级别的渗透率,利用颜色相互渗透的方式来过渡。2.2.油(气)砂体图油(气)砂体图 2.1 2.1 编图原则编图原则2.1.1 描述控制流体运动相对独立单元的形态、分布状况等。2.1.2 按沉积单元(单砂层)为追溯对比的单元。2.1.3 利用每口井周围最近井进行连通关系对比,并以表格形式记录对比结果。2.2 2.2 编图方法和步骤编图方法和步骤 2.2.1 追溯油砂体。2.2.1.1 油(气)砂体不跨越所确定的追溯对比单元的界线。2.2.1.2 平面上断层线、砂岩尖灭线等可作为油砂体之间的界线。2.2.1.3 成片分布的油砂体,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狭窄的连接地带选

14、择岩性较差的部位,将该油砂体分为两个油砂体。2.2.1.4 相邻小层如在某一区域连通井点相对集中,则划为一个油砂体;反之,则分开。2.2.1.5 若在油层连通区域以外,油层延伸不超过五口井即尖灭,则此段油层不单独分开,仍然划在一个油砂体内;反之,油层在连通区域以外延伸超过五口井,则以紧靠连通井点的部位为分界,划分另一个油砂体。2.2.油(气)砂体图油(气)砂体图 2.2.2 编制油砂体平面图。2.2.2.1 分析油砂体本身的特点、演变规律及油砂体之间的关系。2.2.2.2 油砂体分布的层位变化较大时,相对次要的零散油砂体在图上不反映。2.2.2.3 按比例标绘各井点的储层,并标记厚度、有效渗透

15、率等。2.2.2.4 按注水井连接各井点油层的对比关系。侧向切开处以斜线表示,垂向切开时井点共用,以虚线表示,都须注明与之连接的油砂体号。 2.2.2.5 油砂体边界应外推1个开发井距。2.2.2.6 编绘砂岩尖灭线和有效厚度零线。a)砂岩尖灭线通过外点的二分之一处通过。b)存在砂岩尖灭线时有效厚度零线在这两点之间的四分之一处通过,无砂岩尖灭线时有效厚度零线在外点的二分之一处通过。 2.2.2.7 以砂岩尖灭线为单位对油砂体进行连续编号。2.2.2.8 利用各井点的平均有效渗透率,以勾绘等值线的方法进行渗透率分区,等值距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2.油(气)砂体图油(气)砂体图 2.2.油(气)砂体图油(气)砂体图 XX油田萨3油砂体平面图砂岩尖灭线侧向分切线有效厚度零线油砂体编号图 例1:25000 编图单位 编图人 审核人 日期 3.3.沉积微相分布图沉积微相分布图 3.1 3.1 编图原则编图原则3.1.1 以沉积单元(单砂层)为基本对比和绘图单元,精细描述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物性特征。3.1.2 沉积微相分布图完成后,应与相邻区域沉积微相分布图进行接图。3.3.沉积微相分布图沉积微相分布图 3.2 3.2 编图方法和步骤编图方法和步骤3.2.1 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