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练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67959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磨练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磨练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磨练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磨练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磨练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磨练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练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磨练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评论员观察)磨练新常态下的历史耐心(评论员观察)新常态,需要智慧的耐心,不头脑发热、按捺不住,也不能做木头人、无所作为,贻误了宝贵的发展契机在大棚中查看草莓的生长情况,在物流公司考察电商配送平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江苏调研,重点关注经济发展。“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对江苏的要求,更是对宏观发展方向的指引。无视规律,急于求成,我们的教训太多。从“大跃进”到“洋跃进”,只想着快速赶英超美,却是做决策时仓促草率,定指标时不切实际,结果,在一些地方,杀鸡取卵式的发展虽然有眼前的短暂收益,资源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以史为鉴,可知得失。搞经济建

2、设,有着特定的规律,须循序而渐进。若是头脑发热,靠行政命令强压,甚至搞成运动战、突击战,必将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绊倒在前进的路上。今天,新常态的保持,经济转型的深入,对体量巨大、情况复杂、在现代化爬坡中的中国而言,仍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要求,“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大跃进、洋跃进,现实中仍然残留着影子。有的地方,一看到经济增速波动就慌了神,赶紧下派招商指标,环评不要了,税收不要了,能改观数字的全拉进门。还有的干部,一提城镇化,不问三七二十一,连夜琢磨起土地财政来。其实,驾驭市场经济好比炒股票,菜鸟坐不住,高手看趋势,心急,永远吃不成热豆腐。问题来了,什么才是经济建设

3、的“慢”规律呢?比方说,前些天央行降息,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股市有积极的反应,但要真正流向实体经济,让饥渴的小微企业缓过来,往往还得 36 个月。再比如产业升级优化,无论雾霾的治理,还是服务业比重的提升,都得靠数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更何况,咱们东中西部的条件千差万别,都着急一脚油门奔向“北上广”,又怎么可能?什么叫耐心?耐心,可称为一门希望的艺术。以大历史的战略视角观察之,“三大改造”的完成,工业体系的建立,改革开放的破冰,战胜危机的调控,一步步舒展开的中国梦想,每一步都难有笔直的迈进,呈现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晰了消费、投资 9 个方面新常态,更似波浪的新曲面、螺旋

4、的新弯折,只要蹄疾步稳、扎实推进,定会追寻到经济破茧重生的新希望。当然,新常态绝不意味着不要增长了。恰恰相反,稳增长始终被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如一位省长所言,决不能把新常态片面理解为对经济调整下滑的“无所作为”,让经济“自由落体”。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人均 GDP 还处于第八十四位还处于第八十四位。明年 5 项主要工作中,前两项都着力于稳增长,凸显了中央的总体判断:当前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不可失。反“四风”“铁八条”后,一些人抱怨“为官不易”因而“为官不为”,乃至借口“不再简单以增长率排名论英雄”,逃向了另一极端。应当懂得,不唯不唯 GDP,不等于

5、不要,不等于不要GDP。实际上,没有一定的没有一定的 GDP 增速,就没了群众福祉、社会安康增速,就没了群众福祉、社会安康。对治理者来说,引领新常态,需要智慧的耐心,不头脑发热、按捺不住,也不能做木头人、无所作为,贻误了宝贵的发展契机。“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实却十分甜美。”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最关键的还在干部心态的稳定。磨一磨自己的“心常态”,磨一磨为官的修为、从政的定力,方能撇去浮躁的泡沫,迎来甘洌的清泉。以司法正义克服命运偶然(人民时评)以司法正义克服命运偶然(人民时评)司法原则和正当程序的确立,恰恰是为了克服命运的“偶然性”。既包括对遭受偶然侵害的人们提供权利救济,也包括不让司

6、法链条上的偶然失误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扣人心弦的“司法剧集”近日持续更新。继聂树斌案被指令复查之后,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也有了惊人逆转。15 日,内蒙古高院作出再审判决,撤销原一审判决和二审裁定,并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相关报道见第九版)。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执行死刑后又“沉冤昭雪”的案件,彰显了司法纠错的勇气和决心。呼格案因其错综复杂的案情、跌宕起伏的进展,自然容易引起媒体和公众的追踪。当“不白之冤”一朝尽洗,我们除了为不可挽回的生命惋惜、为造化弄人的命运感叹,还应该从法理上重新思考司法与正义的一些基本原则。逝者已往,来者可追,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不幸的案例中汲取借鉴,最终推动司法的进步。有必要简单回

7、顾一下 18 年前,让年轻的呼格吉勒图走上不归路的这起命案。那是1997 年刑法典公布的前一年,也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尚未施行之时。罪刑相当、疑罪从无等基本原则尚未得到普遍实施,更不要说成为公众的一般理念。需要承认,当法治原则缺失时,个体的裁决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偶然性的影响。正如呼格吉勒图在 1996 年“偶然”地遭遇了女厕命案,又“偶然”地遇上了当时的“严打”,同样,本案的峰回路转,也是由于“偶然”地碰到另一嫌犯的供认。司法原则和正当程序的确立,恰恰是为了克服这种“偶然性”。既包括对遭受偶然侵害的人们提供权利救济,也包括不让司法链条上的偶然失误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制度的恒定,正是为了补救个体命运

8、的偶然,减少冤错、促进公正。同样重要的还有纠错的及时性。法谚说,正义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然而,如果正义迟到得太久,以至于错过了一个鲜活生命时,正义又如何体现?在今年 10 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主动披露了一起“徐辉强奸杀人”的冤假错案,彰显了纠错的坚定决心。相信呼格案的再审结果及司法机关的态度,将使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现代司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15 日上午,再审判决宣布后,内蒙古高院副院长赵建平向呼格吉勒图父母真诚道歉。法律给了已经逝去的生命一个说法,给了当事者家属一个说法。这提示我们,和“不放过真凶”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是“不错抓无辜”以及“知错就改”。哪怕

9、有一个疑点,不管是实体上的还是程序上的,司法者都必须慎之又慎,因为迈出去的这一步,很有可能就指向无可挽回的深渊。司法机关要做悬崖边的守卫者,对每一起案件“锱铢必较”。回顾此前的一些冤错案件,之所以能够柳暗花明,固然有偶然的因素,但正是基本法治原则的严格落实,才使正义从偶然变成必然,让法治成为每个人的守护神。“我泪水涔涔,却不是为了个人的不幸。”呼格吉勒图,连同徐辉、张高平叔侄、于英生、李怀亮等人,遭遇了个体的不幸,我们对此表示极大的同情,也期待更加完善的法治,为社会群体带来普遍正义。据说在蒙语中,“呼格吉勒图”有“幸福之地”的寓意,这个内蒙古小伙已经无缘到达这个名字里的地方,但十八届四中全会确

10、立的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将为每个人允诺一个正义的彼岸。吃空饷当治吃空饷当治 发空饷该查发空饷该查根治“吃空饷”,还得管住“发空饷”。仅治“吃”者一头,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长效途径劳者得酬、在岗取薪,天经地义。然而,“吃空饷”却屡屡挑战这样的共识,不仅流失了公共财政,更侵蚀公众信任。12 月 1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近期将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治理行动,彰显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治理决心。“吃空饷”是个老问题了。早在 2005 年,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了清理“吃空饷”工作,之后不断有各种规定出台。但是,这一现象仍屡禁不绝。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很多地方开展了清理“吃空饷”

11、专项治理,在河北,5.5 万人被清理,在四川,清理清退 2.8万人,河南、吉林,也分别清理 1.5 万人和 8600 余人,据不完全统计, 这些地方追缴的资金动辄上亿元。成效明显的同时,也让人思考,如何才能根治这一顽疾?“旷工饷”“病假饷”“冒名饷”“死人饷”很多吃空饷者,都与“发空饷”者手中的权力息息相关。黑龙江依兰县人社局违规将交通局原局长之女录用为交通局事业编制干部后,一直未上班,现任交通局长到职后对该问题也未作任何处理;2011 年,时任山西忻州市静乐县县委书记的女儿被指从入读大学开始在省疾控中心吃空饷 5 年,而疾控中心负责人竟称此人在“脱产学习”。正是有了“权力安插”“权力配合”“

12、权力庇护”,使得“吃空饷”问题难以根治。有“吃空饷”,就有“发空饷”,一为果,一为因,两者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共同点是弄虚作假,钻制度漏洞;不同点在于“非法所得”与“利益输出”之别,“谋求私利”与“权力滥用”之异。然而,在制度缺失、执行不力、监管缺乏、权力滥用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对“吃空饷”查处不力,“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些所谓严厉惩处也不过是收缴所得等。对于发饷者,更多因“没进个人腰包”而不予追究。如此这般,难怪“吃空饷”问题会屡禁不止、屡治屡冒。可见,根治“吃空饷”,还得管住“发空饷”。仅治“吃”者一头,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长效途径。老问题怎么破?还是要靠制度。举凡有“吃空饷”的

13、地方和单位,都可以找到财政资金管理上的问题,如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如在单位挂名不上班、已终止人事关系但仍领取工资津补贴等,无不与公共财政资金制度的弊端和管理漏洞有关。这就需要提高公共财政和人事制度的制度化程度,通过改革健全财政统发工资共管机制,解决薪酬拨付方与薪酬接受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健全编制、人社、财政、预算单位共同负责的工资发放管理制度,实现程序规范、责任明确。同时,还得加大违规成本,尤其是对于人事、财务等监督管理不力、失察渎职的相关责任人,要加大追责力度,充分体现制度的惩戒性与权威性。本质上,“吃空饷”骗取或侵吞了公共财物,是一种贪污行为。作风建设久久为功,依法治国

14、深入推进,在治理“吃空饷”上,政府部门拿出反腐的劲头、拿起法治的武器,就一定能根除病灶、解决问题。互联网商战,呼唤互联网商战,呼唤“伟大的对手伟大的对手”(评论员随笔)(评论员随笔)商场并非你死我活的战场,即便是商业对手,也可以是事业伙伴。待到功成名就时,更应当为有一个“伟大的对手”而庆幸从“双十一”到“双十二”,寒冬里的中国电子商务,热度不降。毫无疑问,这个市场的蛋糕仍将不断做大。但采取何种竞争手段分享这块蛋糕,值得思考:是越“暴力”越给力、越“出位”越有为,还是有别的更好方式?留意网上广告的人,时不时会看到竞争对手叫板互掐。比如,某网络购物平台在一些都市媒体上刊登整版广告,画面以打脸为主题

15、,向商业对手隔空叫板。作为回应,一个“回扇巴掌”广告同时在网上传播。双方语言都有出格,以至于我们不忍直视。甚至还有渲染暴力的,譬如某化妆品电商网站的吉祥物“直接踢飞”疑似竞争对手的猫狗动画形象。这样的广告,与其说富有创意,不如说变了味儿。或许,商家本意是在比较中凸显自身优势,为消费者选择提供参照信息;或许,是希望在较劲中萌发创意,让消费者印象深刻。更或许,以为自己是电商,比的就是“一鸣惊人”,要的就是“任性”“放肆”,然而,他们忘了,再任性也不能逾越相关法律,再放肆也不应自毁长城。广告自有其法律禁区,我国明确规定,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因此比较广告也被喻为“悬崖边的舞蹈”。

16、如果语言低俗暴力,攻击意图明显,触犯了相关广告法不说,公众也不可能买账,网友用“节操碎了一地”来评价近期广告恶战,不就是有力的证明吗?广告互掐只是商业对手明争暗斗的一个侧面。犹记当年蒙牛伊利的“抹黑门”、腾讯360 的“3Q 大战”,将互联网作为战场,明枪暗箭互射。如今,仍有一些竞争对手,制造似是而非的信息,刻意抹黑对手,污染商业生态。而法律能够插手的案例目前并不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与网络服务模式的更新速度相比,法律规定相对滞后,一些法条相对模糊,网络企业缺乏足够的主观动力和客观标准来规范自身行为。正如工业时代的到来不等于工业文明的成熟一样,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不等于信息文明的成熟。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互联网尤其是电商,当前急需形成严格的行业自律、完善的市场制约,杜绝不正当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当然,信息文明的成熟,不仅体现在行规、法律的跟进完善,还需要电商以道制利。纵观商业史,没有一个伟大的企业是靠雕虫小技和阴谋诡计成就的。失去商业伦理支撑的企业,或可显赫一时,未必能在社会尊重下持续辉煌。商场并非你死我活的战场,即便是商业对手,也可以是事业伙伴。就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