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四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8618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四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四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四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四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四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四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四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省四校江西省四校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12 月)试题月)试题(含解析)(含解析)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数 150 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逍遥游是庄子内 7 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

2、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

3、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

4、。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 2 -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

5、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

6、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2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逍遥游被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B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C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

7、能实现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C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D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答案】- 3 -1C2D3A2试题分析:理想人格是“至人” “神人”和“圣人” ,不是“逍遥游”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

8、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D 偷换概念。3试题分析:真正的“逍遥”是不存在的。【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A 项曲解文意。二、古

9、代诗文阅读(3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小题。(19 分)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泰、子澄为奸臣。

10、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 4 -克。”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谓燕可旦夕灭。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进益急。始削藩议起,帝入泰、

11、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时购泰急。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注: 临:管理 畀:给予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克: 战胜B时购泰急 购:收买C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 窜:放逐、流放D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 坐:定罪、连坐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遗诏诸王临/国

12、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B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C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D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齐泰很有见识,在燕王初造反时,就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因此受到燕王忌恨。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B建文帝素来器重齐泰,在未做皇帝时就看重他,后来即位,就让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家政事,不久将他的官职提升为尚书

13、。C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D齐泰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被捕后,忠于建文帝,不屈而死,他的亲人受他牵连被判死刑或被流放,儿子因为年幼,没有被处死。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5 分)- 5 -(2)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5 分)【答案】4B5C6A7 (1)自从削弱藩王封地的建议开始出现,建文帝听从了齐泰、黄子澄的进言,说以天下制约燕王一隅之地非常容易。 (2)燕王朱棣(知道之后)却很高兴地说:“昔日汉高祖那样的

14、英才也只能率领十万兵马,李景隆有什么才能,他的人马正好足够成为我的军资。”5试题分析:“国中”做前句的状语, “王国吏民”并列词组,不要分开, “诸王”作后句的主语, “矫皇考诏” “间骨肉”并列结构,中间段开。【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国中”做前句的状语, “王国吏民”并列词组,不要分开, “

15、诸王”作后句的主语, “矫皇考诏” “间骨肉”并列结构,中间段开。6试题分析:事件的顺序颠倒。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 发生在前,齐泰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 贼的身份发生在后。且强加因果。【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 6 -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

16、 A 事件的顺序颠倒。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 发生在前,齐泰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 贼的身份发生在后。且强加因果。【参考译文】齐泰,溧水人,原名德。洪武十七年在应天进行乡试获得第一名。洪武十八年又中进士。后来任礼部、兵部的主事。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明太祖去郊外的祖庙进行祭拜,选择朝中为官九年并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齐泰符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明太祖前去祭祀,明太祖为他赐名泰。洪武二十八年,齐泰从兵部郎中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曾经问过边境将领的姓名,齐泰一个不错地说了出来。然后明太祖又询问各种图籍,齐泰拿出袖中的手册给明太祖,简要而详细地说出了各种图集,于是明太祖很重视他,并且皇太孙朱允炆也素来很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