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6119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论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 2010-04-21 10:21:51 来源: 组织人事学研究 周晓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要任务,就是要深刻认识防止利益冲突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利益冲突的性质特征,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具有深远而现实的重要意义一、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具有深远而现实的重要意义 第一,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是党完成执政使命的深刻内涵。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

2、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成立以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顺应历史方位转变,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得到全国人民衷心拥戴,推动着执政使命有序实现。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看,党实现执政使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来预防和化解利益冲突的过程,就是通过化解利益冲突来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过程,就是通过发展人民群众利益来推动和实现执政使命的过程。 第二,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历史实践一再证明,没有共产

3、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就不可能持续改进和提升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福祉,更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执政党主体资格,最核心的路径,就是要积极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能的风险与挑战,及时疏导和化解来自方方面面的利益冲突,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最终实现党执政地位巩固和人民幸福状态改善的双赢目标。 第三,构建防止利益冲突

4、机制是党增强执政能力的现实选择。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加速推进,特别是长期推行非均衡化发展战略后,各种利益冲突逐步显性化、集中化、扩散化,人民群众还有不高兴不满意的地方。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贫富悬殊对比鲜明;区域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较大,社会心理失衡状态明显;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较低,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反映强烈;意识形态竞争激烈,社会综合治理及精神文明

5、建设任务繁重。党必须重视解决这些现实矛盾,坚持通过防止和化解利益冲突来增强执政能力,注重通过增强执政能力来强化执政合法性资源,努力实现执政能力与执政合法性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二、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 在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精神与全面部署,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统筹推进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及反腐倡廉建设,发扬与时俱进的

6、改革创新精神,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实践特征,不断创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着力形成防止利益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在党的理论纲领及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引导全社会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谋划工作,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动态适应,经过 35 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防止利益冲突机制,逐步营造起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及国家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

7、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干部群众思想工作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强化多角度、深层次、广覆盖、大交叉的观察视野,激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制度功能,综合运用先进思想理论和方式方法,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创造业绩、服务人民。必须全面落实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努力掌握事物的真实面目及运动发展规律,运用规律去理清思路、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检验成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切实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智于民、问计于民。 三、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的主要内容三

8、、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的主要内容 目前,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转型时期,利益冲突存在各个领域,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产生原因错综复杂。针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利益冲突,依据这些冲突的不同性质、具体特征以及深刻根源,应当着重从以下方面来系统谋划防止利益冲突机制。 (一)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防止利益冲突的思想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重与时俱进与改革创新结合,既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力吸收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坚持建设与教育并重,特别要注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民树立远大理想和

9、共同目标;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名利观,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与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加强中国历史、党史及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教育,引导人民树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细化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核评价办法,优化防止利益冲突的行为导向 我国已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阶段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行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适应新阶段新要求,中央出台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

10、体系。当前的紧要任务,就是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进一步细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增强考评指标的操作性与实效性。既要根据工作单位的性质特点突出考核重点,又要注重考评结果的综合运用,注重将考评与使用结合起来,推动考评机制真正发挥导向作用。比如,资源基础较好地区重点考评工业经济发展指标,而地质脆弱地区则突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状况;经济发达地区重点考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指标,而贫困落后地区则突出解决困难群众民生问题状况。又比如,考评思想政治工作应强调党委(组)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上党课、撰写调研报告等内容,考评民生建设应突出学校、医院、道路、饮水点、住房等建设情况,考评社会治安应突出人民群众安全感、有无黄

11、赌毒现象、精神文明建设状况等项目。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防止利益冲突的物质基础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着眼于发展中大国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行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内涵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好瓶颈要素和薄弱环节,着力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良性循环的软硬环境。既要考虑到“入世“后面临全球竞争必然遭受的国际经济风险和科技革命冲击,又要考虑到国内基础设施较差、产业结构低度化、行业竞争无序性、劳动力成本提高、环境污染和

12、生态破坏加剧等情况,还要考虑到本地区本部门干部群众素质、自然地理条件、产业产品基础、资金政策支撑、人才技术来源等要素。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尽量平衡需要与可能、目标与条件、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差距,才能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检验标准及激励约束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防止利益冲突的组织基础 突出抓好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两大重点,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把那些政治坚定、品德优良、业务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和关键位置上来。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注重从生产一线以及完成

13、急难险重任务、承担危险艰巨工作、长期超负荷运作的人员中发现和识别干部,注重选拔重用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人才,决不让老实人吃亏,更不让“老好人“得不到好处。坚决打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下决心治理迷信选票、滥用选票、“见票不见人“的错误做法。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务素质、发展绩效素质,着力解决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要研究选人用人的特点和规律,把注意力集中到提名、推荐、酝酿、决定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注意从纷纭复杂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寻求对策,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五)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与反

14、腐败工作机制,强化防止利益冲突的制衡力量 坚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思想,在研究新情况剖析新特点把握新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强化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重点查处在领导机关、关键岗位、重要部门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腐败问题,实行严格问责,决不给腐败分子留有任何机会。整合社会监督资源,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信访渠道、互联网络的监督作用,突出发挥巡视监督的制度功能,注重运用好巡视成果。既注重已有制度的贯彻执行,又注重从实践中总结制定出切实管用的操作措施,注重借鉴世界各国反腐败工作的成功做法,不断提高

15、制度反腐、综合反腐、全民反腐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加强腐败成本研究,真正让腐败分子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道德上无地自容,着力形成不愿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政治生态格局。 (六)推进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规范防止利益冲突的主体形象 适应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客观需要,政府必须尽快转变职能,由统制型、管制型、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实现“小政府大服务、小政府高效率、小政府有限责任“的运行目标。政府主要提供国防安全、外交谈判、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政策指导、市场管理规则、精神文明建设纲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制度保障,提供医疗救助办法、就业

16、扶助政策、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措施等公共服务。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清理不符合法治精神的各类文件、规定、制度和办法,重点清理经济领域的规范性文本。政府工作人员要增强法治观念、服务意识、效能责任,切实转变作风,坚决改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注重以良好形象和优异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七)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防止利益冲突的群众基础 因较长时期实行重点突破、差别带动、特殊激励等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短腿现象比较明显,存在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现象。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必须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率。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从业、安全生产、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财政资金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