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生理考点精析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9328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生理考点精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生理考点精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生理考点精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生理考点精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生理考点精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生理考点精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生理考点精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生理学占农学动物考研当中占 75 分,试卷涉及的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分析论述题。 ,其 中单选 15 小题共 15 分,简答题 3 个共 24 分,实验题 1 小题共 10 分,分析论述题 2 小题,每题 13 分共 26 分。动物生理学主要考察的内容是 (1)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 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内在机制。 (2)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动物生理学课程考试 特点 1.3.动物生理学课程考试特点动物生理学课程考试特点 动物生

2、理学更多地从器官和系统方面来研究动物生理机能,动物生理学的特点是名词和概念比较多,这些需要牢牢 记住,各个器官的作用和某一系统的作用也是考察重点。同时,实验题继续成为必考内容,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将实 验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复习准备 动物生理学共有 11 章,61 小节,154 个知识点,以下是根据农学考试全国统考后,我们整理出来的动物生理学考 点和分值的分布,还有通用知识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动物生理学的出题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有的放矢的复习。 1 生理学研究水平生理学研究水平 细胞、分子水平 器官、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器官、系统之间,机体与环境联系与协 调 2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

3、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高度整合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 分组成。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3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神经-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4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1)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 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2)形成条件: 细胞膜

4、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 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可兴奋组织 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3)形成过程: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Na+ (4)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5)动作电位特征: 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 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 成正比。 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低常期,它们与动作电位各时期的对应关系是:峰电位绝对不应期;负后电位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正后 电位低常期。 5 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兴奋性: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

5、力 、细胞兴奋周期变化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恢复。 a、绝对不应期:在神经接受前一个刺激而兴奋时的一个短暂时期内, 神经的兴奋性下降至零。此时任何刺激均归 于“无效” 。 b、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神经的兴奋性有所恢复,但要引起组织的再次兴奋,所用的刺激强度必须大于 该神经的阈强度。 c、超常期: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神经的兴奋性继续上升,可超过正常水平。用低于正常阈强度的检测刺 激就可引起神经第二次兴奋的时期称。 d、低常期:继超常期之后神经的兴奋性又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的期。 e、阈下总和:阈下刺激相继或同时作用时,有可能引起一次兴奋,称为阈下总和 6 化学突触化学

6、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 概念 、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经典突触传递是一个电-化学-电过程: 电:指突触前末梢去极化 化学:指 Ca2+进入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扩散,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上的受体)发生特异结合, 电位:突触后膜对离子通 透性改变,离子进入突触后膜,产生突触后电位。 、接头传递 I、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1)神经-骨骼肌接头,也叫运动终板。 (2)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 与经典突触传递过程基本相似,其化学门控通道为 ACh 门控通道产生兴奋性 突触后电位,称终板电位(EPP) (3)突触后电位

7、和 EPP 都是一种局部电位,不具“全或无”的特征,但其大小可随 Ach 释放量增而增加;不能传 播,只能在局部呈紧张性扩布;可以产生总和。由于终板电位的紧张性扩布,它可使与邻接的普通肌细胞膜去极化 而达到阈电位水平,激活该处的电压门道,引发一次可沿整个肌细胞膜传导动作电位。 (4)Ach 突触的递质化学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保持 1:1 的关系:在终板膜以外的肌纤维膜的基膜上含能使 Ach 分 解的胆碱酯酶,能迅速降解,以便再次接受新的 Ach。 (5)经典突触传递与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的特点 单方向 性; 有时间延迟(突触延搁) 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易疲劳性,称为突触疲劳 II、 神经

8、-平滑肌和神经-心肌接头传递 曲张体内含有大量的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突触小泡,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当 神经冲动抵达曲张体时,递质从中释放出来,靠弥散作用到达效应细胞膜的受体,使效应细胞发生反应。 非突触 性化学传递的特点: 传递花费的时间长; 不存在 1 对 1 的关系,作用较弥散。 能否对效应细胞发挥作 用,取决于效应细胞膜上有无相应的受体存在(2009 年动物生理学分析论述题第年动物生理学分析论述题第 20 题)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题)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过程及其生理意义兴奋性变化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答案答案】神经细胞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9、。 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 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失活。 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失活。 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 生理意义: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融合。 (2010 年分析论述题第年分析论述题第 21 题)题) 电刺激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可引起腓肠肌收缩,试分析这一过程中骨骼电刺激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可引起腓肠肌收缩,试分析这一过程中骨骼 肌的兴奋收缩机制?肌的兴奋收缩机制? 7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 .红血液的生

10、理特性 选择性通透 悬浮稳定性 渗透脆性 可塑性 .红细胞的生成 雄激素、甲状腺素、生长素可增强红细胞生成,雌激素抑制红细胞生成 8 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 .白细胞的生理特征 (1)白细胞渗出 (2)趋化性 (3)吞噬作用 (4)分泌多种细胞因 子 .白细胞的功能 1) 、中性粒细胞 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趋化性强。 2) 、嗜酸 性粒细胞 能进行吞噬,无杀菌能力。 3) 、嗜碱性粒细胞 不具备吞噬能力,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4) 、单核 细胞 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构成单核-巨噬细胞体系,在体内发挥防御作用。 5)、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和 B 淋 巴细胞两大类。 9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血

11、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1)凝血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凝血因子 FX 激活成 FXa 并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 ; 第二阶段是凝血酶原(F)激活成凝血酶(Fa) ; 第三阶段是纤维蛋白原(F)转变成纤维蛋白(Fa)。 (2)触发血液凝固有两种途经: 依靠血浆内部的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形成而发生的凝血称为内源性激活途经。 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而发生的凝血称为外源性激活途经。 10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理特性 .自律性:(1)心肌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 高,称为起搏细胞,是正常的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由高到

12、低顺序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2)窦房结细胞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驱动压抑(以前者为主)两种机制控制潜在起搏点。 (3)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4 期自动除极的速度;最大复极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 .传导性:心肌细胞之间通过闰盘连接,整块心肌相当于一个机能上的合胞体,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细胞 间传导。 传导的特点: (1)主要传导途径为: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心室肌 (2)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形成房室延搁,以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 (3)心房内和心室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播,传导速度快,从而保证心房或心室同步活动,有利于实现泵血功

13、 能。 (4)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心肌细胞的直径;动作电位除极速度和幅度;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兴奋性: (1)动作电位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特点是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 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Na+通道的状态、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距离等。另外,血钾浓度也是影响心肌兴奋性的重 要因素,当血钾逐渐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会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心室肌在有效 不应期终结之后,受到人工的或潜在起搏点的异常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由于期前兴奋有自 己的不应期,因此期前

14、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心室舒张期,这称为代偿间隙。 .收缩性:(1)心肌收缩的特点:同步收缩 不发生强直收缩 对细胞外 Ca2+的依赖性。 (2)影响心肌收缩性的因素:Ca2+、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等加强心肌收缩力,低 O2、酸中毒、乙酰胆碱等减低心肌的收缩力 11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 产生这一反射,其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称为减压反射。 A、基本过程:动脉血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经窦神经和减压神经将冲动传向中枢通过心 血管中枢的整合作用导致心迷走神经兴奋、

15、心交感抑制、交感缩血管纤维抑制心输出量下降、外周阻力降低, 从而使血压恢复正常。 B、特点:压力感受器对波动性血压敏感。 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100mmHg 左右)上/下变动时,压力 感受性反射最敏感。 减压反射对血压变化及时纠正,在正常血压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心肺感受器反射 在心房、心室、肺循环大血管壁上存在的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 反射过程:牵拉、化学物质心肺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BP。 意义:调节血量、体液量及其成分。 .颈动脉体和主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当血液中 Pco2Po2H+都可刺激该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 深,加快,血压升高。 (2009 年动物生理学简答题第年动物生理学简答题第 17 题)心脏正常起搏点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题)心脏正常起搏点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 【答案】正常起搏点对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1)抢先占领:在潜在起搏点尚未兴奋之前,正常起搏点的兴奋已到达潜在起搏点,使其兴奋而产生动作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