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共40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35588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共40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共40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共40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共40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共40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共40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共40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共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共 40 讲)讲)课标为主岳麓兼人教版课标为主岳麓兼人教版 撰稿人 山东省实验中学 魏 明专题四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点睛专题点睛】 本专题讲述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本专题讲述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 后的政治建设、后的政治建设、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 设的成就和设的成就和“一

2、国两制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讲述,要让学生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讲述,要让学生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艰巨性和必要性,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艰巨性和必要性,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近现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近现 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认识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认识“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理理 论对于完成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论

3、对于完成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第第 1 1 课课 巩固新生政权巩固新生政权此课在新版岳麓版教材中已经删除,其内容在课标中及人教版均未涉及。中华此课在新版岳麓版教材中已经删除,其内容在课标中及人教版均未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并入下课。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并入下课。第第 2 2 课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课标考点课标考点 1】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重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4、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重 点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点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和国宪法的制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1956 年年“八字方针八字方针”及及 19821982 年年“十十 六字方针六字方针” 的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等史实。的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等史实。【解析考点解析考点 1】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5、意义 (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2)主要内容: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并确定了 国家的首都、国旗及国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 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颁布的目的、主要内容、性质和重大意义

6、宪法颁布的目的、主要内容、性质和重大意义 (1)目的及主要内容:为了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以- 2 -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还规定了人民 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2)性质和重大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布极大地提高 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的建设

7、奠定了基础。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基础、指导思想、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基础、指导思想、主要形式(1)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 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是新中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指导思想:1956 年 4 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文革后得到恢复和发展,1982 年中共 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 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

8、织。4.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基于这一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先后成立五大省级自治区,还建立了 100 余个自治州、自治县。【考点释疑考点释疑 1】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区别: 经济基础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权分立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 行使权力主体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 三权分立制度:资产阶级

9、 活动原则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 三权分立制度:分权制衡【考点综合考点综合 1】新中国诞生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为紧迫的两项任务,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 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体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实现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使全体人 民处于国家主人的地位,具备了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起码条件。民主政治建设- 3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一个发展的过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现代特色的民主政治,这种民主制 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中国社会

10、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第第 3 3 课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考点课标考点 2】了解了解“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的发动、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认识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认识“文化大革文化大革 命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重点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重点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 制建

11、设方针、制建设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的修订、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写进写进 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解析考点解析考点 2】1.1.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在全国展开平反冤假错案工作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 民主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取得重大进展。 (3)加强法制建设:颁布了 1

12、982 年新宪法并多次修订,出台了选举法 、 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89 年 4 月, 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政诉讼法颁布,1999 年 4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行政复议法 。这两部法律 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依法治国”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 年 3 月,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 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2.2.中国的基层民主选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中国的基层民主选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内容:1987 年开始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 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

13、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 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2)意义: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 的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考点综合考点综合 2】从 1966 年到 1976 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时期。 这十年间民主与法制建设被迫中断,法律制度遭到严重践踏,民主政治遭受破坏。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

14、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法 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 4 -第第 4 4 课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考点课标考点 3】重点掌握重点掌握 19811981 年叶剑英提出年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九条方针” 、80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的 伟大构想、伟大构想、19841984 年六届二次人大通过年六届二次人大通过“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 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等史实。简述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等史实。简述“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理

15、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 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解析考点解析考点 3】1 1简述简述“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构想形成的过程(1)1981 年,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2)80 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完整的“一国两制” 理论逐渐形成。 (3)1982 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障 (4)1984 年, “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 2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理论的两次成功实践及其历史意义理

16、论的两次成功实践及其历史意义(1)两次成功实践:1984 年 12 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 年4 月,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2)历史意义:香港的回归祖国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香港、澳门成功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考点释疑考点释疑 3】 新中国建立后,祖国统一大业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一 国两制”为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并已由构想逐步变为现实:香港、澳门顺利回归,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已成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