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27138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题名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复习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复习课)课程模块:人教版必修 1 第一章 第三节教学背景分析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属于课程标准中“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大重点和难点。 要求学生从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作为地球运动的结果,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还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已成为各地高考、会考考查的重 点。复习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二.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1. 1.设计情境:以第八届地理小博士大赛引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赛兴趣;提出复习课题。 2

2、. 2.以“明”概念, “懂”规律、 “会”应用三个环节来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 (1)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程,用动画演示“明”确概念,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直 观认识。 (2)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动画演示得到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的总体规律(近大远小, 来增去减) 。利用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图逐一讲解叠加知识,解决难以理解的正午太阳 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问题。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大大降低了 难度。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并列举事例(如影子长短, “阳光权”问题 产生,太阳能路灯的安装等)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培养学生学知识 迁移应用,激发其学习

3、地理的兴趣。 3.通过第八届地理小博士大赛选拔赛的笔试部分的活动:检验学生运用规律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4.课后拓展-论文部分:培养学生人地和谐的自然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地理学科修养。 三三.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能说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能够简要分析正午 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能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2.方法与过程 (1)采用逆向思维法,突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规律和方法,如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4、、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培养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2.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地理分布 范围。 五五.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1 课时课时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全国第八届地理小博士大赛开赛了, 同学们想参加吗? 倾听,思考通过大赛形式来 引入复习,调动 学生的情绪,增 强学生的关注力。 为后边学生活动 埋下伏笔。过 渡这节课

5、我们就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的专题复习。明确两个概念 演示地平面内太阳日运动的动画 1.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 2.2.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展示春分日太阳光照图: 带领学生找到球面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学生思考回答 1.太阳高度:是指 太阳入射方向和地 平面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 是指一天中最大的 太阳高度,即地方 时为 12 点的太阳 高度角。 将正午太阳高度 与太阳直射点两 个概念由文字介 绍,转变为图形 描述,图文转化 帮助学生理解概 念环节一 “明” 概 念方法指导:球面上如何寻找正午太阳高度? (三找:找 12 点经线;找该地的地平面-切线;找太阳光线)3.3.正午

6、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请学生看课本 P19 三幅图提问: 1.春秋二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太阳 直射点分别在哪条纬线上? 2.正午太阳高度全球变化规律如何? 总结:无论任何日期,正午太阳高度 的纬度变化都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 减。学生思考,回答 春秋分日: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 夏至日: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 冬至日: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通过学生自主回 顾知识。分析二 分二至日光照图, 总结各日正午太 阳高度的分布规 律。环节二 “懂” 规 律过渡:除了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变化规律,我们还要研究同一地点,不同季

7、节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投影】3(2)季节变化规律 演示动画: 提问: A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 中的变化与直射点的远近有关系吗? 引导学生得出规律:离太阳直射点 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离太阳直射点 远正午太阳高小。 展示: 图 1、2、3 带领学生分析完成学案。方法指导: 近大远小说变化;纬度范围说极值。学生观看动画演示: 首先理解太阳直射 点的远近与某地正 午太阳高度一年中 变化的关系。 填写学案: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 变化 图 1:夏至日 图 2:冬至日 图 3: 南北回归线之间把“抽象知识形 象化”大大降低 了难度。过渡:我们分析了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和随季节的变化规律,那

8、么 某地在一具体日期里正午太阳高度到底是多大呢?4.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讲解: H =90两点纬度差 带领学生:计算 40N 在春秋分日的 正太阳高度(角)? 学生思考并计算: 40N 在夏至日、 冬至日的正太阳高 度(角)?提供计算方法, 务必让学生掌握 H 的重要性。环节二 “懂” 规 律方法总结: 两点的纬度差即为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 12 点经线所对应的圆弧弧度。 同个半球“两者减” ,不同半球“两者加”环节三 “会” 应 用“会会”应用之习题篇应用之习题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 ; ;(2)将 A、B、C、

9、D 四点按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投影】4环节三 “会” 应 用“会会”应用之生活篇应用之生活篇 1. 观看图片推断拍摄的时间? 2. 因“阳光权”纠纷而诉诸公堂的 报道屡见不鲜!“阳光权”纠纷 怎样产生,如何避免呢?学生得出结论: 1.太阳直射点上, 物体的日影为零。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日影越短,正午太 阳高度越小,日影 越长,且日影方向 背向太阳。 2.选择当地正午太 阳高度最小,计算 南楼的影长,楼距 大于影长。地理源于生活, 引用与学生生活 密切相关的地理 现象,有助于激 发学生学习地理 的兴趣,学以致 用。环节四 选拔赛把全班分为四组,从中挑出自己喜欢 的水果来代表自己的队

10、伍,组长代表 来选择。每个水果标下有各队的必答 题,题目确定后开始答题,计时 5 分 钟。做完可以帮其他队完成答案。小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环节五 论文篇调研篇:北京四合院冬暖夏凉,夏季 凉爽的原因? 播放视频请同学注意观察总结。 要求: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论证李强楼南北两侧走廊宽度是否合 理。若不合理应怎样改进?写一篇小 论文。学生观察视频, 回顾所学学以致用,为课 外研究性学习, 提供思路和建议。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产生太阳高 度日变化,地球的公转所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 之中发生变化。板书设计正午太阳高度角应 用影子问题 楼间距 集热板。公 式规 律H=90-两地纬度差概 念纬度变化 规律季节变化 规律 太阳直射点近大远小说变化 纬度范围说极值教学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