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69602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施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施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教研活动。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学生学的评价是基础和根本,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定量描述(可测量)以及定性描述(非测量)两个方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评价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病,直接影响到当前新课程的改革的实验与推进。以往的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1)在评价的功能上,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2)在评价的形式上,以单一的测试作为评价形式;(3)在评价的内容上,用单维度的评价代替多维度的评价;(4)对评价结果,所谓“标准答案” ,缺乏

2、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方法;(5)评价实施机制存在缺陷,缺乏明确的评价目标和系统设置。以上的问题,直接导致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广大教师一直用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导致了教学评价形式趋于单一化。因此,要开展评价改革的实践,就必须从新型评价体系的内容、功能、形式、特征以及评价操作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功能和分类美国教育专家布卢姆根据教学评功能,把教学评价分为三大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现代评价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新课程标准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我们认为,全面了解新型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教学评价的改革实践。

3、(一)诊断性评价:是一种学习前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学习前具备必要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性。诊断性评价主要用于对学生学习动机、态度和兴趣等方面进行学习前的了解,识别不同学生认知情感的状况,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这种评价并不局限在学科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时候,如果感到有些问题妨碍了学生的学习,那就必须设计和采取某种特殊的手段来诊断这个问题。诊断性评价作为学生信息的重要来源,是良好教学工作的一个一个重要保障,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增强教师备课的针对性。而且这种评价思想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好班级授课制中统一的目标要求与学生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二

4、)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学习中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反馈教学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偏差,帮助学生矫正错误。形成性的教学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习的条件、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 ,为教师调整教学措施提供依据。显然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就是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过程进行监控式的评价,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不断的信息反馈中全面推进教学进程,其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三)终结性

5、评价:是一种学习后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对被评价者进行某种能力的证明或必要的分等。终结性评价是一门学科结束的时候进行的,主要针对总的教学效果,关心的是最终的目标达成与否。主要目的是确定不同学生各自所达到的不同水准或等级,并给予权威性的判断或证明。布卢姆认为,终结性评价的这种判断的确在师生中间引起季度焦虑和抵触情绪,但这类评价同样也为教学所必需。以上三种评价在功能上的划分只是相对的,诊断性评价也常借助于有关终结性评价的结果;而终结性评价既有助于确定随后教学目标的适当起点,又可象形成性评价那样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最终给学生作学业成绩评定时,除了主要依据终结性评价外,往往还需要参照平时的形成性评价。由

6、于三种教学评价的固有功能及其联系,在实践中已成为新型教学评价体系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结合使用,正如新课程标准所强调:教学评价必须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二、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四大基本特征(一)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往的评价,教师总是认真地演“独角戏” ,扮演唯一的评价者,其对象就是学生。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方案的按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即除了教师之外,教学管理者,包括行教育政部门、教研部门

7、和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是评价的参与者,都应该担负对学生的评价、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参与的主体不仅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反馈信息,而且各主体均能从中受益。(二)评价目标多元化传统教学评价的另一弊病,就是在设置评价目标时,偏重单纬度目标进行评价,忽视多纬度目标的评价。评价目标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方面的评价。表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忽视了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评价注重对单纯的知识结构的考察,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教学评价专家们认为,教学评价目标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三个维度:1)认知的维度;2)情意(或情感)的维度;3)操作(或运作)系统维度。认

8、知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意目标包括对学习者对学科学习的感悟和掌握、学习者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教学目标应包括这三个方面,但在实际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偏重认知的维度,而在认知的维度中又偏重知识的教学。其中,最容易被忽略是情意的维度,认为这个维度在教学上不能测量,很难操作。情意的目标是存在的,但在评价中很少设置这种目标。根据目前统计材料看,很少有教师认为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具体评价。事实上,根据专家们认为,情意的目标并不是象有的人理解的那样,完全是内心中隐藏的东西而不能观察、测量,不好进行评价。情意目标也是具有外在表现的行为指标。在我们看来,情

9、意目标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教学实践中经常谈到的非智力因素。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的评价。教学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对智力因素起调节和催化的作用,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情意方面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健康的心理。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大胆回答问题,创造性地思考和发表意见,都纳入教学评价的重要目标。(三)评价形式多样化以往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要么是教师通过学生上黑板前做一些题目进行评价,要么就是通过提问让学生或集体或个别回答完成。新型教学评价,要求根据评价

10、目的、作用和特点的不同,创造性地设计各种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的评价。集中式,就是在某一单元的时间和某一限定的空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但不拘泥于硬性规定的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只要教师对学生有了新的观察,就可以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写在作业本上,可放在记录袋中。国外有教师把课室后面的黑板当成评价阵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印上一个手印,记录上业绩,并拍照留念。分散式的评价,就是把在课堂教学以外所进行的一些游戏或竞赛活动纳入到评价的范围,学生各自记录自己的得分等情况。还有在“作业展览”及其它各种比赛中

11、,要求学生记录自己表现和结果。当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学生成绩记录袋,就是采用这种评价方式。这种分散式评价方式,能够及时积累、总结成绩与失误。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特别能激发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和自觉实践的行动。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他们在游戏考评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四)评价手段多样化测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新型教学评价强调手段的多样化。特别是打破了原来以测试为单一的评价手段之后,非测试型评价手段就显得色彩斑斓,多种多样了。教学评价专家认为,教学

12、评价,从概念上就不能等同教学测量。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测试的教学评价;另一种是不使用测试的教学评价。使用测试手段的教学评价形式有口试、笔试(分主观题和客观题)等。不使用测试手段的教学评价形式有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建立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还有心理咨询、几位教师合作对课堂整体运作进行观察等等。当然,非测试型教学评价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非测试型评价需要工具的支持(即文字资料或信息记录) ,这些工具包括:1)课堂教学记录。2)教学日志(群体记录) 。3)教学日记(个人记录) 。4)个人教学分析。5)教学谈话记录。6

13、)课堂教学观察。7)问卷调查。8)教学个案研究。9)学生成绩档案跟踪。三、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尽管新型教学评价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但是根据国内外当前教学实践看,教学评价的改革尚存在许多困难,如形成性评价、档案建立等,所需的时间、经费以及教师的专业培训,与终结性评价、与纸笔测验相比,其操作过程需要设备和物资的支持。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探讨更加省时省力、可操作的各种工具和方案。根据当前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在整体上把握以下几个策略:策略一:把自我评价作为学会评价的终极目标自我评价既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 “自我评价是体现

14、学生评价中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 。我们认为,自我评价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种“元认知过程” ,其中一个重要机制就是自我监控,对自我认知和记忆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在评价活动中有效地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仅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十分有益,而且这种自我评价过程会为教师提供学习信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同时学生也调整了自身。同样,教师也要经常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自身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帮助教师修正目标,纠正错误。当前国外一些评价实践证明,学生自我评价

15、能力与学业水平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越强,学业水平就越好,对课程发展的反馈作用越大。因此,在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中,教师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策略二:明确教学评价的三大基本任务及其实施原则新课程标准从三个层面提出了教学评价的三条基本任务,一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长远持续发展的层面,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从教师自身教学反馈的层面,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评价水平,全面提高教学效

16、率;三是从学校管理的层面,要求学校必须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帮助教师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学生、学校必须明确各自应该履行的职责。从教师的层面,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理念。教师作为评价的一个主体,应经常自身反思教学,写教学扎记,进行自我评价。教学评价不是由教师单一地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积极、主动把评价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上级评价,并应把学生组织起来,共同进行评价。另外,教师应善于进行合作式的评价,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评价和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评价。二是从学生层面,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评价。教学评价的落实,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评价,单靠教师或其它外部的压力,是很难推进的,而学生的自我评价的养成必须从小学开始抓起。学生必须自觉参与,动手动脑动口,不断形成和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三是学校管理人员,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评价的研究。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这使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