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0888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教育基础复习资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123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教育学教育学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一一) )识记识记 1、 “教育”的概念, (第 8 页) 广义:广义: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 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 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 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是人类社会

2、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比起广义教育的概念来,在外延上,狭义的教育 仅是广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内涵却要丰富得多。其主要特点是它是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主要体现在: 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活动的 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是 一个具有自

3、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其主体性体现在: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学校 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此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受教育 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受教育者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创造性和他们 个人的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主体性特征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 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

4、和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 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首先,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其次,最佳的 教育内容是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教育内容内在地包括教育目标。因为教育目标是教育 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标准,是教育内容传授的出发点和归 宿。 4.教育物资是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根据这些物质资源在教育中的小同作用, 可以把它们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这是教育活 动中物的要素(非教育基本的要素) 。 ( (二二) )理解理解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历史:原始社会、古代社会、现代社会 形态和特征:原

5、始社会:原始社会:(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产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 产劳动结合在一起 (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古代社会: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1)最早出现学校教育(2) “学在官府,政教 合一” ,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所垄断,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和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 奴隶主。 (3)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4)鄙视和脱离生产劳动“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与人”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 (著名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中国:(1)分官学和私学。学校教育被地主阶 级所垄断,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官学还具有鲜明的等

6、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 “学而优则仕。 ”欧洲:欧洲: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都脱离生产劳动, 都是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现代社会: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1)改革教育目的,出现双重教育目的, 既要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又要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2)改革教育内容,增进许多自然科 学内容,增设许多新的学科, (3)改革教学方法,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新的教 学方法。 (4)改革教育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学(5)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 提出普及义乌教育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1)教育权为广大人民所掌握,教育为社会 主义服务, (

7、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倡唯物主义,反对 封建迷信(4)全社会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反对民族压迫(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途径。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礼记学记西方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归纳法, 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捷 克教育家写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法 国爱弥儿 ;瑞士斐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

8、育学 ;德国福 禄贝尔人的教育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美国杜威 民本主义与教育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苏联教育部长凯洛夫主编的 教育学 ,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 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1)夸美纽斯的最主要的观点是: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大自然是 如何运转的,教育就应该怎样去做。他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他 还提出了“泛智”的思想,主张应该让一切人掌握一切知识,成为百科

9、全书式的学者。为 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比如世界图解 。 (2)赫尔巴特最主要的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 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 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的 “四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后来又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赫尔巴 特的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3)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的 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的步骤,而不应该从教育 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教育应

10、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 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 的二元论(比如工作与游戏、劳动与闲暇、普通科目与职业科目)有机统一起来。杜威的驾驭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 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即称教育 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三)运用(三)运用 1、 “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政策法规。 区别:区别:教育

11、学是一种研究活动和科学理论,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而教育 政策是主观制定的,是一定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两者可能一致,也 可能不一致。所以两者是不能等同的。联系:联系: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一定阶级、 集团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也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这样,方针政策的贯彻 落实才是比较可行的。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究 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源于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它是运用理性的思考对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研 究,找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背后的客观规律,总结上升成科学理论的。教

12、育实践经验是 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 (一一) )识记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 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教育目的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人的社会角色,比如“劳动 者” “建设者” 、 “接班人” 、 “公民”等;另一部分是人的质量规格或总的素质要求,比如 “全面发展”等。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各类各级 教育工作。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

13、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理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 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意义: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 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的社会条件)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

14、功能观。 功能功能:个体:(1)教育促进个体生理发展的功能;(2)教育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功 能社会:(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经济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包括:(1)传递与保存文化功能;(2)活化文化的功能;(3)交流融合文 化的功能;(4)选择文化的功能;(5)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类型: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分,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分,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分,可分为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 (二二) )理解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教育方针) (1)1959 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为工

15、农服务,为生产服务。 ” (2)1957 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打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 觉悟的文化劳动者” (3)1958 年颁布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规定 “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 (4)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 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 (5)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16、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依据。首先,教育目的的确立受社会生产力的 制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及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 政治制度的制约。 4、教育功能的演变 (三)运用(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 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智育智育 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育与教学是不同的概念,智育是教育的一项任 务和内容,而教学是实施教育的途径,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其它各育的 任务。 智育的意义智育的意义 1.智育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各育的核心。居于基础地位 智育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