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份淡雅之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35391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一份淡雅之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感受一份淡雅之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感受一份淡雅之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感受一份淡雅之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感受一份淡雅之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受一份淡雅之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一份淡雅之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一份淡雅之美感受一份淡雅之美解读郭昶老师我爱故乡的杨梅执教者:浙江省奉化市实验小学 郭 昶评析:浙江省奉化市实验小学 蒋增裕前记:28 日教学观摩时光顾着听了,手就不听使唤。而后向郭老师要来了他的这份教学设计。就这样时读时悟,时悟时思,断断续续持续了三日,这节课如一首好曲,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一直在郭老师的门下学习,听过师傅的谜一样的作文 、 布衣元帅 、 搭石等课,他那精湛、高超的教学技艺无不令人折服。上观摩课选这样的课文是需要力气的,通读王鲁彦的这篇我爱故乡的杨梅感觉语言平实,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回味,值得深究的地方。换言之,这样的文章在观摩课这一层面难以出彩。因此郭昶老师对这篇

2、课文作怎样的演绎,我们拭目以待课前谈话:课前谈话:同学们,做从来没做过的事时,往往要给自己鼓鼓气。今天到剧院的舞台上来上台,你给自己鼓鼓气了吗,你怎样对自己说的?同学们都说要多动脑筋,尤其是多发言,说话要响亮,看来要把嘴巴的一种功能说话发挥好,说到嘴巴,他还有一种最让自己享受的功能,那说是吃。一、谈话揭题,聚焦一、谈话揭题,聚焦“杨梅杨梅” 。1你最喜欢什么水果?我们家乡盛产哪种水果?早一个季节还有一种水果那就是杨梅,(板书:杨梅)2六月时刚吃过杨梅,你说说它是什么样的吗?( )的杨梅3这是同学们平时眼中看到的杨梅、口中尝到的杨梅,今天我们来读读书中的杨梅,看看它是怎样来介绍的。【赏析】:课堂

3、以聊生活当中常见的杨梅说起:“( )的杨梅” 。学生从多个角度说到杨梅的颜色、味道,待学生联系生活在脑海里建立具体的物象后,继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来读读书中的杨梅,看看它是怎样来介绍的。 ”利用阅读期待驱动学生饶有兴趣地读课文。简约而不简单。二、初读课文,学习介绍方法。二、初读课文,学习介绍方法。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完以后,把课文中介绍杨梅的句子划出来。2检查读音:贪婪 吮吸 细腻 嘴唇 汁水 豆腐 3交流句子,梳理介绍了哪几方面:(季节)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形状)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颜色) 杨梅先是淡红

4、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指名读,出示交流到的句子,分组读,想想分别是哪几方面?(点击出示:季节、形状、颜色、味道)师生对读,教师读歌谣,学生读句子(老师说得更简单,请你读读对应的句子):端午节后满枝头,桂圆大小遍身刺,淡红深红变黑红,酸酸甜甜人人爱。4小结:课文就是从季节、形状、颜色、味道这几方面很有顺序把杨梅介绍清楚了。这也是一般介绍水果的方法。【赏析】:这个环节从自由读课文,反馈检查,梳理文章脉络到初识一般介绍水果的方法。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有效、有度、有力有效、有度、有

5、力。我思考这个层面操作成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我想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有度、有力的初读课文的要求。指导初读课文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初读的目的简单明了:读正确每个字,读通顺每句话。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作者是如何写清杨梅的,划出有关杨梅的句子。后一个要求也是对中年级学生读书的一种有效的导向:边读边思考。而我们很多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对之前的初读要求往往一笔带过,或者有意无意地将其遗忘。 (这里的潜台词:这儿不过是作一个过渡而已。 )但是,我们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索一番,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习惯了老师这样有意无意地“遗忘” ,学生读书也将变得有口无心,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6、。在郭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引领孩子扎扎实实地,反反复复地回扣词语、语段,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把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更难得的是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编歌谣,学生读对应的句子;学生合作对读,一组读句子,一组同学来猜这是写杨梅的哪个方面。不但使朗读变得有情,有趣,而且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一般介绍水果的方法。一气呵成,可谓是四两拨千斤。三、关注三、关注“故乡故乡” ,体味回忆之感,体味回忆之感1理解“故乡” 。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杨梅既不是别人送来的,也不是街上买来的,而是故乡的杨梅(板书:故乡) ,你知道怎样的地方被称作故乡呢?(一个人出生后,在那里生活,长大后到外面学习工作,出生的地

7、方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是他的故乡。 )教师简介作者:作者王鲁彦出生在浙江镇海,后来到上海学习,先后到北京、陕西、桂林工作,那镇海就是他的故乡。所以课开头说,我的故乡在江南。 (板书:王鲁彦 镇海)【赏析】:有了“故乡”的介入,文章就有了另一种意味,课文的学习也随之提到了另一层高度。这里印象很深的是课堂上的孩子一开始对“故乡”这个字眼表达得不是很清楚,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信息:一个来自江苏的孩子。让其回答你的故乡在哪?孩子恍然大悟故乡就是每个人出生的地方,然后老师顺势小结:“一个人出生后,在那里生活,长大后到外面学习工作,出生的地方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是他的故乡。 ”2找寻记忆。作者长大后写故乡的

8、杨梅,写他小时候见到的吃过的杨梅,那就不光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那与杨梅有关的所有的深刻的记忆,经历、小事都会浮现在眼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 4、5、6 自然段,你能找到哪些有关杨梅的经历、事情,跟杨梅有关的记忆。交流出示: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

9、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指导朗读,读出其中的留恋、回味之感。同学们读一读,你发现这都是与什么有关的?(吃杨梅) ,对,这里作者对小时候吃杨梅的情景的回忆,该怎么读呢?指名读。看来吃杨梅时的记忆都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里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把这种回忆的感觉读出来。引导理解:同学们,老师就不懂了,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能吃呢?( )的小刺,说说反义词,理解“平滑” 、 “细腻” 、 “柔软” 。轻轻咬开它,喜欢吃就大口大口地吃吧?(品尝)越

10、吃越爱吃杨梅,吃得怎么样了?(引导用文中的内容说)小结:课文每段都先从一个方面介绍清楚杨梅,再写跟这方面有关的一些回忆,吃杨梅的经历,把故乡的杨梅又从记忆中呈现到我们眼前了,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孩很喜欢吃杨梅。这回忆里字字句句都是留恋、品味,满心的喜爱,难怪作者说“我爱故乡的杨梅” 。【赏析】:充满了强烈的语文意识,紧紧抓住吃杨梅不同的三个句子:“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进行反复地品读,感受写法的不

11、同,体会语言的多样性。从而感受留恋、回味之感,喜爱之情。继而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但不知为什么学生总不能进入情境,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在后面的环节中似乎造成了学生情感的断层,教师与学生无法融合在一起。四、聚焦四、聚焦“爱爱” ,自悟喜爱之情,自悟喜爱之情1自读“杨梅树” ,品味喜爱之情我爱故乡的杨梅,那第二段写的是什么?(杨梅树)学生自己读读第二段,你能不能从这段话中感觉到作者心中的爱。举手交流,指名读。3交流:杨梅树在雨中干什么样?(吮吸、伸展、欢笑)教师读,同学们做一做。杨梅树在欢笑什么?你仿佛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干什么?3同学们,这是故乡的记忆,只有看到过雨中欢笑的杨梅树才能有这样美好的记

12、忆了。齐读。小结写法:课文先写杨梅树再写杨梅果,再按季节、形状、颜色、味道四个方面把杨梅介绍得清清楚楚,字字句句表达出喜爱之情。再读课题。【赏析】:语文课,既不是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课,也不是架空语言文字,所谓的“感悟”课。语文课当中训练与感悟应该是一个统一体,两者应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这点上郭老师的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在交流“杨梅树在雨中干什么?”时,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课文。孩子们兴趣盎然,教师合理、适度地利用了这一课堂资源。当教师发现一个学生读句子时, “吮吸”这个动作做得很投入。请他来说说:“你吮吸够了吗?”学生说:“不够!”老师故作恍然大悟状:“怪不得说是贪婪地吮吸呢!”以语

13、文的方式帮助学生解读“贪婪”这个词的意思。五、拓展阅读,体悟五、拓展阅读,体悟“爱乡之情爱乡之情”1作者仅仅是爱故乡的杨梅吗?教师配乐介绍,介绍创作背景和原文材料:出生于江南镇海的王鲁彦,长大后来到陕西,漂泊异乡,卧病在床,望着窗外的连绵细雨,想起了故乡的雨,故乡的天,写下了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他在文中写道:故乡的雨,故乡的天,故乡的山河和田野,还有那蔚蓝中衬着整齐的金黄的菜花的春天还有那熟识的道路,还有那亲密的故居2你听出作者心里的想法了吗?其实他最想说的是什么?交流。这是作者心甘情愿绵延不尽的乡恋、乡情、乡思,这对故乡的思念也浓缩成一篇文章一句话:我爱故乡的杨梅。引读课题。3同学们读着读着

14、,不仅被作者笔下的杨梅所吸引,更被这一份思乡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这里的故乡的杨梅不仅是作者的,也成为我们的了,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种滋味这份情吧。4学生齐读课文。5总结:常言道:“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 ”正是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牵挂,对故乡杨梅的深深喜爱,才有这样深刻的记忆,才有这样细腻的描写。我们奉化有最有名的水蜜桃,下节课也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的介绍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写一写。【总体感受】:体现了郭老师对教材挖掘的高度和深度,教学思想的深刻:解读“杨梅” ,了解写作手法;解读“故乡” ,体悟思乡之情;解读“我爱” ,感受喜爱之情。通过三个层面的教学引领孩子进入文本,去读懂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一份

15、乡情。而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力求简约:不蔓不枝,干干净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呈现出课堂张力思维的张力、情感的张力、文化的张力乃至于智慧的张力。所以这是一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令人浸染一番的课,语文味十足的课。这样一节课听下来,尚有一点困惑,几番思量仍不得其解:对于三上的孩子而言,就他们的阅读感知能力,是不是一定要将这篇文章提升到思乡情怀的高度?如在学生听完老师补充的创作背景和原文材料之后,让学生交流:“你听出作者心里的想法了吗?其实他最想说的是什么?”以及最后配乐朗读全文时的那种语调当中都可见教师努力地去渲染情境,营造氛围,铺垫搭桥,但学生一下子没有真正走进去。我的设想能否在体悟喜爱之情之后就此打住,补充写水果的小文章,让学生模仿着就某个方面(外形、颜色、味道)先来写片断。与第二课时衔接,也为第二课时的写作奠定基础。未经深思熟虑,草草几笔,望指点迷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