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90732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研究论文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约束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迫切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经验,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层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接模式。本文通过比较美、英、日、德四国的对接模式发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和谐对接是资金、产品和制度对接三方面的共融体,是金融市场自然演进与风险资本动态规制的最优范式结合。基于此,我国应在经济、金融微观制度基础变迁的基础上适时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对接模式。关键词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对接模式,保险投资一、引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创新和金融的深层次发展客

2、观上要求相对分割的金融市场子市场间突破金融抑制、清除市场壁垒,实现市场间的对接融合与一体化发展,这不仅是金融深化的显著标志,也是现代金融业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作为金融市场三大支柱中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问题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为各国所普遍重视。就国际范围来看,以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金融的发展正日益成为各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取向。就我国而言,现阶段,尤其是 2005 年我国保险投资政策调整后,探索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模式也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意义。理论上,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是一国金融体系内部系统性结构整合与发展的深化

3、过程,也是一个由市场分割走向市场融合的制度变迁过程,其内容不仅涉及两个市场的资金互动,还包括资本市场为适应保险机构入市在交易机制、产品结构、交易质介、风险监控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以及保险机构自身的管理框架、监控制度、经营战略、产品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创新。从实践上看,各国两市场对接的进程中涌现了大量成功的案例与值得借鉴的对接模式,但也不乏失败的教训。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在对接的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有众多成功经验可循,且一般而言,成熟国家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主要通过以下三条渠道进行:资金对接、产品(服务)对接和制度对接。本文针对目前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局限于资金对接或将资金对接、产

4、品对接和制度对接分散研究的问题,将两市场的对接模式纳入一个整体框架,通过对美、英、日、德四国资金对接、产品(服务)对接和制度对接基本情况的介绍和比较指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和谐对接是资金对接、产品(服务)对接和制度对接的统一体,而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的构建则是对接的微观经济基础,并针对发达国家对接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模式提出了相关的制度安排。二、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国外关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模式的探讨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1929 年大危机之前西方国家就有金融混业经营和不同金融子市场间对接的实践,20 世纪 90 年代,以美国金融现代法案的出台为标志,西方国家再

5、次走上混业经营的道路。从国外的研究来看,由于发达国家两市场对接模式已基本形成,现有文献大多集中在保险资金运用具体问题以及保险资金资本市场投资定量分析技术和风险控制理论的研究上,关于金融市场对接的表述仅见于Arvanitis,AdanasiosV(1995)和 Kollmann,Robea(1998)。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AlanGart&David(1983,1994)研究了保险投资的渠道,发现二战后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市场利率的上升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推动保险资金运用形式由贷款向证券投资转移,证券化资产在保险投资组合中比重提高,且投资风险管理技术也日趋丰富,衍生金融产品、资产负债管理等在保险投

6、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DeAlessi&Louis(1996)论述了保险投资监管的问题,指出对保险资金的科学监管是一种必然,无论是严格型监管还是宽松型监管,保险监管的目的都是引导保险资金运用的健康发展。NeilCrockford(1998)和 MorganStanley(2002)则强调保险资金运用的必要性和意义,前者发现保险资金运用途径的有效拓宽以及保单证券化等创新方式的出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后者则提出资金运用是保险业的核心业务,没有资金运用就等于没有保险行业的论点。目前,国外保险投资的技术操作主要依据的是现代投资理论,具体包括资本组合理论、资本市场理论和资本市场的效率理

7、论。在保险投资风险控制理论上,Schlesinger和 Doherty(1985)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成功地引入到保险领域,提出要对各种风险进行综合管理的思想。Gerber(1979)和 Beard,Pentitainen 和 Pesonen(1984)以及Cummins,Derrig(1989)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保险精算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从而将风险的控制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提升到了风险控制理论的高度。Babble&Klock(1988)、Lamm-Tennant(1989)&Bouyoucos&Siegel(1992)的分析则表明保险企业资产负债匹配的风险管理手段与企业的利润目标

8、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未来保险风险控制理论发展的方向。另外,SantomeroA.(1995)和 Babbel(1997)从保险技术工具选择的视角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具体思路,并详细论述了保险风险管理的 4 种主要技术工具。(二)国内研究国内关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市场对接必要性以及对接路径的探讨上。吴敬琏(2000)让保险与资本市场互动分析了我国这两个市场间相互依存的重要性,为我国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产方对接提供了一个思路,但该文未从操作层面加以论述;陈东升(2000)和傅安平(2004)对中国寿险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必然性及趋势进行了系统论述;严建红(

9、2000)通过对两个市场对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定说明了对接的重要意义;魏华林和刘娜(2006)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两个市场融合发展的动因、微观基础及重要性。与此同时,朱楚珠和严建红(2001)系统研究了中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动力、进程及影响,并从资产、负债和资本方对接 3 方面。设计了一个对接操作系统;于殿江、周成建(2004)通过对两市场互动发展的国际经验实证以及不同保险投资模式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可选择的融合路径;张卫(2007)则从绩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最优路径。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王宪章(2001)指出两个市场对接需要培育基本的环境和条件,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

10、都需要准备和改革;詹绚伟(2005)对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比例问题以及投资策略进行了探讨;于承(2006)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于资本市场的法律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张成军(2001)、王丽英和曲士英(2004)以及杜若宇(2006)等对中国保险资金介入资本市场以及不同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关于两个市场对接问题的研究较为分散,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且绝大多数的学者在谈到两个市场对接时仅局限于资金对接,并且往往侧重于从保险企业这一主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其如何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提高投资绩效等,而对资金对接的其他方面,如两个市场生态环境的构造、保险市场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

11、路径却很少论及,且在谈到市场对接这一问题上,只有极少学者能够将对接的三个方面(即资金对接、产品对接和制度对接)全部纳入对接模式的框架。三、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机制分析如前所述,完善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模式是资金对接、产品对接和制度对接的统一,本部分主要以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为例对这三方面的对接机制进行分析。(一)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金对接资金对接是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的首要环节和基础性内容。一方面,保险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并通过股权融资的资本结构优化效应和债券融资的杠杆效应,在增强保险公司风险分摊和损失补偿能力的同时,借助外部资金补充渠道,实现

12、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上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和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险基金的形式,运用股票、债券、不动产投资以及抵押贷款等形式参与二级市场的流通,在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资金供给、提高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对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结构的完善以及市场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展历史悠久,市场较为成熟,对保险市场的开放度普遍较高,一般对保险资金入市不加限制或限制极少,各国的资金对接主要集中在后一方面保险资金的资本市场投资上,且保险投资效益成为衡量各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度的基本尺度。1.美国在美国,保险资金是资本市

13、场重要的资金来源,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是美国资本市场上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美国保险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在整个资本市场市值总额中的比重长期维持在 25%左右。且美国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政府和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在投资结构上,以寿险公司为例,从美国寿险公司历年资产分布表(表 1)可以看出,在美国寿险公司近半个世纪的投资历史中,公司债券一直是寿险公司投资的主要工具,且大多数年份这一比例维持在 35%40%之间,逐渐形成了美国以债券为主导的保险资金投资模式。2.英国英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悠久,保险投资活动也十分活跃,与美国相比,寿险

14、公司在资本市场投资的品种同样涉及股票、债券等领域,但从英国寿险公司投资结构表(表 2)来看,英国保险资金投资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以股票为主导,股票在资本市场投资的比重远远超过其他形式,从而形成了以股票为主的保险资金运用模式。3.日本日本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金融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保险投资的主要领域才从贷款转向有价证券投资,并且由于其特有的“以法人为中心”的股票持有结构,日本寿险公司以交叉持股的形式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对方稳定的大股东,从而成为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证券化投资的比例逐渐上升。至 2003 年 6 月,日本保险公司证券投资的比率已达

15、%,其中外国证券投资占%,股票投资占股票总市值的 15%左右。以日本生命保险公司为例,1996 年 3 月其就已在 94 家日本上市公司中处于第一大股东地位、在 104 家公司中处于第二大股东地位,作为第一至第五大股东持股的公司总数达到 450 家。4.德国作为保险与证券两业始终融合的典型代表国家,德国的保险公司也在资本市场上大量投资,但从其投资结构看,债券投资占有绝对的比重,其次为抵押贷款,股票投资的比例极低,这主要与德国金融体系的结构以及本国保险公司的投资理念有关。(二)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产品(服务)对接产品(服务)对接以及连接两市场、兼具两市场优势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的出现是特定环境下的

16、产物。近年来,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趋势的推动以及保险市场上风险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作为保险业经营主体的保险公司具有更大的借助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各国陆续在保险产品市场上推出了一系列资本创新的品种,主要表现为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创新、负债证券化和服务创新等方面。1.美国适应金融监管放松、混业经营等形势,20 世纪 70 年代众多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功能和优势于一身的投资性保险产品创新在美国应运而生。如变额人寿保险(VariableLifeInsurance)以通货膨胀为背景,于 1976 年在保险市场首次出现;1979 年万能寿险(UniversalLifeInsurance)问世,具有缴费灵活、保险金额弹性化、非约束性等优点。同时,从各国巨灾风险证券化发展情况来看,美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产品开发也居世界前列。自 1996 年 12月发行全球首支巨灾债券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先后成功发行了 SwissRe 的加利福尼亚地震债券、USAA 美国海湾和东海岸飓风债券、WinterhurRe.暴风雪债券等。在保险衍生证券开发方面,1992 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最早推出了自然灾害期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