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研究报告.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1042172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办教育研究报告.ppt 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民办教育研究报告.ppt 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民办教育研究报告.ppt 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民办教育研究报告.ppt 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民办教育研究报告.ppt 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办教育研究报告.ppt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办教育研究报告.ppt (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办教育研究报告 目录引言 . .5第一部分:还教于民,中国民办教育的兴起 7一、我国民办教育的历史演进. 8二、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阶段. 9三、我国民办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11四、我国民办学校发展的两个台阶 .14五、两种力量的结合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希望.15第二部分:民办教育,不拘一格塑人才 16一、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 17二、民办教育的主要办学领域 18三、民办教育的社会价值 19目录第三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区域发展模式 20一、民办公助模式(上海模式) 21二、教育储备金模式(广东模式) 23三、拾遗补缺模式(温州模式) 27四、扶贫教育模式(中西部模式) 29 第四部分:我国民办教

2、育的办学模式 30一、民办教育办学模式分类 31二、教育股份制模式 33三、教育集团模式 36 第五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资金运作模式 42一、经费来源 43目录二、收费模式 44三、经费运作模式 46四、合理营利渠道 48 第六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内部管理模式 49一、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50二、明确民办学校的财产属性 52三、赋予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53四、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 54 第六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外部环境 57一、我国民办教育的市场环境 58二、我国民办教育的政策环境 61三、我国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 63附: 民办教育相关法规引言中国的民办教育,类似国外的私立教育,是相对于

3、公办教育存在的。其划 分主要是从举办教育的出资方的性质不同而讲的,即非国有教育部门投资 ,均属于民办学校。 中国的民办学校,虽类似西方私立教育,但有着本质的不同,其资产从一 定意义上讲是属于国家的,个人或非教育集体只是拥有使用权,并不得赢 利。新中国民办教育主要是1978年以后才逐渐出现的。 我国的民办教育目前有四类学校:民办高校、民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 各类培训学校。其中以民办中小学及各类培训机构最多。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共计 6万余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共1274所;民办中等专业学校1036所;民办 职业中学689所;民办普通中学(初中):17

4、02所;民办小学:1806所; 民办中小学校的数量仅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0.5%左右;民办幼儿园25000 余所。其余均为各类培训机构。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在校生总数 :约1066万。 引言从投资方式,可将民办教育机构(各种短期培训机构除外)分为以下 几种模式: 民办公助模式 政府将一些经营较差的公立学校,通过实验的方式,给予 学校很大的自主权,实行民办的经营方式。在北京、上海这种模式较多见 。 多渠道股份投资模式 政府以外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投资办学。包括 企业办学,有实力的个体经营者办学,有条件的专家、学者个人融资办学 等。这种模式在沿海较富裕的地区很常见。 教育储备金模式 学生入学

5、时,向学生家长收取高额储备基金。基金的利 息或经营收益用于学校的运做。学生毕业或离校时,学校将储备基金如数 退还给学生家长。这种模式主要出现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部分 还教于民民办教育在中国的兴起 一、我国民办教育的历史演进民办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的私学大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 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多学派均占一席之地。其间办得最成功、影响最大 的是孔子。私学的诞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打破了“学在 官府”的局面,对以后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诸子办学开始,私学在教育内容、教学办法、办学体制等方面弥补了官 学的不足,对社会文化的传播继承起了巨大作用。 我国近现代私立

6、学校并非演绎自古代私学,而是首先见于外国人在华开办 的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下的新式教育理念,如管理 方式的正规化和教学内容的世俗化,对中国人自办的新式私立学校的产生 和发展,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人自办的私立学校,基本上是教会学校 的翻版,在办学思想上没有太多突破。但在创办过程中,却涌现了陈嘉庚 等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办学之士。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走了计划经济的路子,对私立学校采取了收回改造的 政策,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后。二、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探索时期(1978-1987)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第十九条 第四款

7、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 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第一次在宪法中对社会力量办学作出原则规定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更进一步指出:地方要 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并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单位集 体和个人损资助学,但不得强行摊派。国家与政府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支持和 舆论向导,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沉寂30年的民办业余学校悄然萌发。稳步发展时期(1987-1991) 1987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 若干暂行规定,同年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还联合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财务 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和支

8、持社会力 量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维护学校正当权益,保护办学积极性,在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尽力帮助解决办学中存在的困难,对办学成绩卓著者给予表彰和奖 励。”这些法律性文件的实施标志着民办学校被纳入国家正常管理体系,初 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多学科的民办教育体系。二、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阶段大力发展时期(1992年初1999年初)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 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标志着民办教育进入空前活跃和发展阶段。1993年 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表述了国家关于发展民办教育 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 针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起了很大

9、的作用。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及教师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文件较为明确地指出了中国 民办教育的性质、地位,提出了民办教育的总政策和一些基本政策。从补充走到并重(1999年初至今)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该次会议对中国许多教育的发展,重新制定了更为大胆和开放的定位,民 办教育的定义也第一次从“对公办教育的补充”而改变为“与共办教育并重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甚至开始直接给予部分民办学校已资金支持。三、我国民办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 略决策,选择了大力发展教育,改革办学体制,形成国家办学为主,社会 各界参与,

10、多形式办学模式的策略。 教育需求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个人金融资产迅速增长,存在巨大 的投资潜力和投资需求。富裕起来的人们对教育需求空前高涨,他们不再 满足于公立学校的办学条件,而是希望子女在具备先进的教育设施、良好 的教育氛围中接受教育。 蕴藏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 中华民族爱教、重教、兴教和从教的悠久历史 传统为今天复兴民办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现实看,中国经济的高 速发展,使企业的经营资产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办教育有了需要和可能 。另外,社会上有一批离退休骨干教师愿意发挥余热 。 西方国家教育市场化的改革 进入七十年代后不久,西方由于经济不景气 的重击,各国纷纷将目光投注到教育的市场

11、化改革。一方面,改革公立学 校教育体制僵化、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弊端;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私立 学校的发展,比如:1991年,美国出现了被媒体认为是历史上最为大胆的 教育私有化计划,即以发明家爱迪生命名的“爱迪生计划”(Edison Project )。中国民办教育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潮 流。 四、我国民办学校发展的两个台阶关于收费与费用的支配问题,是民办学校面临的第一个台阶。其典型的直接表现是创办人群体在经过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取得开办和招 生的首战胜利后,产生谁来支配所收取的巨额经费以及如何支配这笔经费 的矛盾。多数学校为此而内部混战,少数学校则因此而夭折。跨越这一台

12、阶,大多数学校花费12年的时间,一部分学校甚至要用34 年的时间解决这个“难”题。这一带有普通性的经费问题的出现,不排除个别办学者和投资者是抱着急 功近利、快速发财的非教育目的而进入办学领域,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学校 没有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合法的经费监理机制。解决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利用基金托管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和经费来源的解决方式最为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我国 民办学校目前已基本跨越了这个台阶。四、我国民办学校发展的两个台阶置换干部教师,形成一个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和水平较高的第二代干部教师 队伍,是民办学校必然要遇到和必须要跨越的第二个台阶。如果说,第一台阶一般在学校创

13、办后12年内出现的话,那么第二个台阶 一般会在第35年内出现。民办学校在创办时充分利用了名校、名校长、名教师之“名”,使自己得以 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亮相于社会,并被社会所认可、所接纳。然而,教育是个长线的事业,不可能长期“借重”一时的名气,迟早要走出 诞生之初赖以依托的“襁褓”,完成新老更替和走向自力更生。名校长、名教师多数是退休人员,发挥“余热”,时间毕竟有限。这就要求 民办学校在用人上要有长期的打算和战略的思考,要求教师能相互配合, 形成一支有机的、和谐的、有特色和相互提高的教育集体。能否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师队伍的新老更替,便成为考察一所学校是否已 经进入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一个最重要的

14、标志。可以这样说,哪所学 校对这第二个台阶在学校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觉悟得早,认识得深,跨 越得快,哪所学校就能够在社会的竞争之中掌握生存的主动权。 五、两种力量的结合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希望 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除靠政策给以大力支持外还要靠两种力量的结合 ,即:一种是具有企业精神的教育家,一种是有教育远见的企业家。这两 种力量的结合将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 民办教育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光靠自身的学费收入是根本不够的。现在越 来越多的民办学校想靠“以商养学”、“以工养学”、兴办各种企事业。这是 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这是正确的。但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 不能赢利。在保证教育主权的前提下,给企业家以适当的赢利,以换取教 育事业的更大发展,这是搞“活”教育应有的远见。 全国民办教育办得出色的上海前进进修学院院长蔡光天以及广东出现的一 批具有“企业精神的教育家”他们大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