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话语转换综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3485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话语转换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班主任话语转换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班主任话语转换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班主任话语转换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班主任话语转换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话语转换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话语转换综述(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班主任话语系统转换及其相关研究综述班主任是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的直接责任人,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和骨干。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变革已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同时,班主任话语系统的转换这一关键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就班主任工作及话语系统转换的历史背景、研究背景和若干基本问题、相关问题等略作综述,为有关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信息支持。一、有关概念辨析和线索梳理1-5由于本文的主题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相对自足的分析框架,所涉及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在国内尚处于相对离散的状态,而有关“话语”的研究本身是多层面、跨领域的

2、边界模糊的研究领域,为此有必要首先进行有关概念的辨析和线索的梳理。(一)概念辨析(一)概念辨析1班主任(班主任(Homeroom Teacher,Class supervisor)我国教育大辞典 (1998)界定为:“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领导的助手和骨干,联系学生与教师、家长、社会教育机关的纽带。 ”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1988)规定:“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 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1988)中规定:“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

3、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国家教育部 2006 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2班主任工作职责和班主任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和班主任制度近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规定班主任的职责包括:要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主要指思想道德教育) ;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和团(队)文化建设和安全教育等) ;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包括:指导和组织班团队活动等)

4、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引导家长和社区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等。班主任制度是学校依据有关法规管理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规章制度的总称,它包括对班主任角色的定位、基本工作任务和工作范围的界定、工作质量的要求等,并包括班主任的设置、任用、考核、奖惩、培养及培训等具体规则和办法。班主任角色在教育制度上的出现,是与 17 世纪产生的“班级授课制”联系在一起的。班级授课制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当在 1819 世纪的欧美国家。国外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很普遍的,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设置班主任,有类似我国班主任的班级教师。国外实行班主任制的有德国、前苏联、日本等,也有的实行“导师

5、制”如英国等。各国的班级教师在职责和工作重心方面有所差别,其称呼也各不相同。英国称为“导师” ,而美国对班级教师的称呼有“班级顾问” 、 “本班教师” 、“辅导员”等。我国教育实践中最早使用“班主任”这一名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老解2放区,1952 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 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中,明确地提出了班级设班主任,确立了我国的班主任制度。3 3话语和教育话语(班主任话语)和教育话语系统话语和教育话语(班主任话语)和教育话语系统话语(discourse)来自拉丁语的 discursus(也有少数译著将 utterance 和 speech 译为话语) 。在港台等地的话语刊

6、物上,discourse 多译成“述说” , “叙述” , “说法”等等。人类的语言现象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语言和言语(话语) ,语言是抽象的、系统的一种表达规则。一旦运用某种语言系统在具体的语境中说话或写作,形成的口语或文本,即是话语。一个“话语”是一种表达(utterance) ,或一个谈论(非规定的) 。按语言学的解释,话语通常指一系列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独白、对话,也可以是众人的交谈,还可以是文字的标志;它可以是一句问候,或一张便条、一本洋洋万言的文稿等。在各种西方文字的词典里都作说话、讲演、论述解。“话语”概念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话语”可理解为“语言的形式” 。而广义

7、地讲,“文化生活的所有形式和范畴”都是“话语” 。话语最初只是语言学的概念,后逐步扩展成为社会学和哲学等研究的对象。由此对话语概念的理解,不仅存在各种不同学派的差异,还存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差别。一般话语是由两个互相依存的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话语内容,也就是言语者表达的核心内容;另一个部分是话语形式,也就是言语者借以表达思想的形式。简言之,话语是语言和意义的结合体。言语、语言和话语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言语必须借助语言,语言只能通过言语才能发挥其表达和交际的功能。言语的结果,必然会出现话语;话语把言语的成果巩固下来,显现出来。任何话语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交际者的表达就是在言语活动进行话语建

8、构的过程。按表达方式分类,话语可以分为五种(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按语言形式,话语还可分为口语和书面语。而按言语主体单复数,又可分为独白和对话。话语是一种价值化和功能化的特定语句单位,是不同社会实践领域中包含着特定价值的文化意识载荷系统,是价值化、功能化、包含主体命义、社会指向和历史规定性的思想载体。它是语义和语用上连贯的、用来实现一定交际目的的一种交际行为的体现,它是一种隐匿在意识之下,却又暗中支配各个群体不同的言语、思想、行为方式的潜在逻辑。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下,决定自己该说什么、怎样说的潜在制约机制。作为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 “话语”是具有特定实践功能的相当完善

9、的语言单位。福柯(M.Foucault)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 ”关于教育话语,是指涉及教育领域(问题或现象)的生活形式、话语形式及所建构的话语类型或精神定向。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通过有形话语(课堂言语、教科书、教育法规等)和无形话语(师生的体态、举止等)进行和完成的。话语分类可根据其表达的内容,如可根据学科专业划分为,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经济话语、教育话语、法律话语等。还可在其中细分,如按主体分

10、教育话语可以分为校长话语、教师话语、班主任话语或学生话语等。按话语现象或领域分,教育话语可包括教育政策话语、教育研究话语、课堂教学话语、班主任工作话语或校园话语等。据此可知,本文的“班主任话语”狭义地可理解为作为话语主体的班主任言语交际行为的结果,基本限于传统语言学的框架中;而广义的班主任话语的分析框架主要是社会学意义的,它是指涵盖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话语现象、基本概念、核心理3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是反映班主任工作理念、概念等的思维方式的外在表达方式,是该领域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常用的表达班主任工作问题的语言方式、专业术语、核心理念或观念等的集合。广义的班主任话语反映了班主

11、任工作及其研究领域的发展活力、潜力及同相关领域的关系。班主任话语的发展意味着本领域思维、视野和研究深度的拓展。而对“教育话语系统”大致有两类理解,一类是指教育话语的内部各要素构成的系统,即认为教育话语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按照谢弗勒(Scheffeler)的分析,教育话语主要由教育术语、教育口号和教育隐喻构成,其中教育术语应有着较为清晰的涵义和明确的规定,而教育口号一般是非系统化的,表述不严谨,通俗易懂,常被人们不假思索地加以接受和传诵。隐喻则不用标准或规定的方式来表达词语的意义,只是借助于对比、类似和相近来论述问题,它与口号一样,也没有标准的陈述形式,因而缺乏系统。也有学者认为教育话语由教育语汇

12、、教育概念和教育理论构成。第二类则是指一定领域或范围的话语的集合,如人们常说的“德育话语系统” 、 “政策话语系统”或“当代大众话语系统”等。可知,在第二类含义的基础上, “班主任话语系统”同样可具有上文所述的狭义和广义的区别。(二)本主题研究的基本线索(二)本主题研究的基本线索在上述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还需确定本主题研究涉及的大致范围及基本线索。关于班主任话语转换的研究,狭义地看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广义地看,对这一主题形成支持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方面和内容:班主任工作的理念和价值观、班主任角色、班主任工作方法和艺术、班主任语言艺术、班级管理等;德育理念、德育话语、德育方法和艺术等;教师角色、

13、教师语言艺术、教师话语转换和话语权、师生关系等;当代教育理念和话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话语;作为语言学、社会学和哲学等领域中研究对象和内容的话语研究,等。可以说,班主任话语是在上述多重背景和领域的作用下不断演变和发展,而班主任话语转换的研究也正是在以上各领域探索研究的交会点上,逐步形成并有待进一步发展。前三个方面的研究是班主任话语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二方面是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主要内容,第三方面涉及对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基本关系的考察;第四方面的研究为班主任话语内容的研究提供了不同层次的背景支持;而最后一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班主任话语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的工具性支持。同时由于“班主任”并非普遍

14、存在于各发达国家教育制度中,本文对国外有关研究和发展的介绍只能是间接和呈现相对离散状态的。二、班主任话语转换及有关研究的发展演变纵览(一)国外同班主任话语转换有关研究的发展演变(一)国外同班主任话语转换有关研究的发展演变1国外班级制度和班主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国外班级制度和班主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6-8班级制度和班主任制度及其产生和发展,为班主任话语及其转换提供了制度基础。从育人功能上讲,作为全面负责学生学习、德育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首席教师角色,具有悠久的历史,可说是是古已有之,几乎与人类教育同时产生。在 12 世纪的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和其他许多中等教育性质的学院盛行的“寄宿制”中,4教师承担“家

15、长代理人”和“牧师”的角色,既辅导和指导学生学习,也照料和管理学生生活需要,培养和监护学生的宗教信仰和身心健康。后到 14 世纪发展成为导师制,导师的职能与当今班主任的使命已相差无几。从制度意义上看,班主任制度同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密切相关。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首先是学校教育出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普及教育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欧洲文艺复兴前后,逐步形成了班级授课制度的萌芽。通常认为,按照年龄阶段区分的“班级” ,最早产生于 1516 世纪的西欧。而最先正式形成班级教学制度的是 15世纪末德国纽伦堡和萨克森选帝侯国的人文主义学校。而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

16、育家埃拉斯莫斯。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先为采用班级授课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班级授课制在欧美得到普及和发展,逐步形成按年龄分班和按能力分班两大模式。几个世纪以来,有过不少针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但随后新的变革(如美国 70 年代的“恢复基础”运动和日本近年的教育改革)都更趋向于强化班级的教育功能。19 世纪末,在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班级制度的运行主要强调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力图发现出班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规律,并建立起一套相对规范的班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基本范式,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而到 20 世纪中后期,人本主义思想渗透到了包括班级工作在内的教育的各个领域,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关注人个性发展的完满和谐和人类的幸福等的理念逐步成为主流,在此视角下的班主任教育角色,也由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2国外班级管理、德育和师生关系等认识和理论的演变发展国外班级管理、德育和师生关系等认识和理论的演变发展虽然国外多不设置班主任,类似的班级教师在职责和工作重心方面都有所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