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巴东林业跨越式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390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巴东林业跨越式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巴东林业跨越式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巴东林业跨越式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巴东林业跨越式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巴东林业跨越式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巴东林业跨越式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巴东林业跨越式发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推动巴东林业跨越式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体会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要亮点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和试金石。林业工作也不例外,只有自觉的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下面结合我县林业建设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体会。一、深刻一、深刻领领会科学会科学发发展展观观的内涵和精神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实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2、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报告明确要求在新的历史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 2 -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二、用科学二、用科学发发展展观审视观审视林林

3、业业和林和林业业工作工作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是联系资源和环境的桥梁和纽带,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处于基础地位。林业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的发展更应该自觉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深入开展,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局面正在形成。从“三北”防护林体系到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再到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六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相继上马实施,为林业建设注入了大量

4、资金,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我国的林业工作重心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上来。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林业在国民特别是林农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 -200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温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

5、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这些成绩的取得和重要论述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近些年来,我国林业及林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非常脆弱,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资源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语),林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其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整体功能有待加强,其在促进林农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潜力有待发掘。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

6、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到二 0 二 0 年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要“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 4 -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这些论述都充分说明了林业特别是生态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对新时期林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林业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着力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推动林业工作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全方位效益。在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林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三、用科学三、用科学发发展展观观理理论论指指导导巴巴东东林林业业建建设设作为集“老、少、边、穷、库”区于一体的巴东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抓好林业工作显得更加重要。首先,巴东位于三峡库区和清江库区,肩负着维护三峡工程和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安全,加之县境内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区,抓好生态建设其意义深远。同时,巴东又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县,位于西部大开发前沿,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67.9,森林面积 245.95 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48.9,全

8、县活立木蓄积 604.75 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 574.59 万立方米,是一个林业资源大县,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林业应该而且能够办成一个大产业,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林业项目建设机遇,我县林- 5 -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一是林一是林业业生生态态建建设设快速推快速推进进,生,生态态体体系基本形成系基本形成。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和灭荒运动是我县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自 1989 年起,我县先后启动实施长防、世行贷款多功能防护林、德援造林、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项目,特别是天保、退耕

9、项目的启动实施,我县生态进入迅速恢复期,到 2006 年,这些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 44.95 万亩,封山育林 63.92 万亩,灌草种植 0.5 万亩,完成退耕还林 21.93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33 万亩,荒山造林 6.6 万亩),全县 225 万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天然林采伐得到遏制。这些项目造林全部郁闭成林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 31.8 个百分点(新造幼林 29.53 万亩,郁闭后森林覆盖率增加 8.6 个百分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2)。1991 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巴东的决定,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党政一把手签订了限期绿化责任状,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上

10、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灭荒运动,连续 5 年年均造林 10 万亩以上,五年基本实现灭荒目标。通过长年坚持治理,长江以北地区大片裸露山头基本上为幼苗幼树覆盖,干涸小溪流出汩汩泉水,局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全县生态体系基本建成。二是林二是林业产业产业业建建设设得到得到较较快快发发展展。主要表现在:(1)林业产业基地形成较大规模。 。我县先后启动实施了众多林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1993 年启动实施高效经济林建设(省委五届七次会议提出到 20 世纪末山区要达到人平 1 亩高效经济林目标),1989 年启动实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 1997 年启动实施林业- 6 -绿色致富工程。同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

11、关于大力发展银杏产业的决定,把银杏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进行建设;2002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把经济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作为发展重点,其比例在退耕地中占 75%以上,自 2004 年起县委、县政府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开展干鲜果板块经济建设,把无核碰柑作为主导品种重点发展;2003 年全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林果药建设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多年建设,林业产业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根据统计,到 2006 年底,全县已建以板栗、核桃、银杏、柑桔、桃李、甜柚等为主导品种的干鲜果面积 22 万亩(其中干果基地 12 万亩,鲜果基地 10 万亩);建“四木”药材(杜仲、厚朴、黄柏、辛夷)和木瓜基地 4 万亩;桑蚕

12、基地 1 万亩;建茶叶基地 3 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 20 万亩。自 2002 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我县产业基地发展迅速,结合工程建设,全县建柑桔板块 5.5 万亩,建板栗、核桃、银杏基地 7.2 万亩,建桑蚕基地 1 万亩,建杜仲、厚朴、木瓜等木本药材基地 0.9 万亩。全县初步形成两线干果带、两江水果带和二高山以上地区茶叶、四木药材和速生丰产林建设格局。2006 年全县经济林及药材产量 1.6 万吨,产值5600 万元,全县年人均林业产值 200 元;(2)涉林企业初步发展。我县现有各类涉林企业 22 个,年产值 2226.5 万元,其中木材经营加工企业 8 家,年产值 462 万

13、元;干鲜果品生产、经营企业 2 家,年产值 60 万元;家具销售企业 6 家,年产值325 万元;林产品深加工企业 1 家,水布垭酒业有限公司生产银杏酒,年产量 200 吨,年产值 1000 万元;茶叶加工企业 3- 7 -家,年产值 350 万元;森林旅游企业 1 家,巴东县无源洞风景区有限公司,年收入 20 万元;特种养殖业 1 家,巴东县云沱山鸡养殖场,年养山鸡 2000 只,收入 9.5 万元;(3)森林旅游方兴未艾。 。旅游产业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确立的重点支柱产业,建设力度很大。目前已开发的国家旅游景点神农溪属AAAA 级国际旅游景点,其山水特色享誉海内外,2006 年接待中外游客

14、35 万人次,收入 4000 万元,由林业部门开发并产生效益的有巴山森林公园,2006 年接待游客 1 万人次,收入 20 万元。正在建设的有清江水布垭旅游风景区、银金山森林公园。巴东山水旅游资源丰富,这些景点的建成使用,为全县旅游开发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一定贡献。通过坚持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着眼于全国生态建设大局,着眼于巴东林业的资源优势,林业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一是林林业业生生态态体系仍比体系仍比较较脆弱,脆弱,我县位居三峡、清江库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由于近半个世纪的对森林过度采伐利用和人口膨胀,我县森林资源消耗殆尽,现仍处于恢复阶段。经过

15、多年建设,我县生态体系骨架基本形成,但还很不稳定。二是林二是林业产业业产业体系体系严严重滞后。重滞后。我县林业产业建设起步晚,没有形成规模,科技含量低,缺乏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经济效益不明显,与作为林业资源大县的地位不相称。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社会投入和参与积极性不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 8 -工作中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切实加以解决,以适应小康社会建设对林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发展战略以及中央、省、州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我县林业建设要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

16、的林业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抢抓三峡、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以及“两路”建设、西部大开发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巴东林业跨越式发展,把巴东建成山清水秀、物阜民丰的生态和谐家园。按照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首先要确立林业生态体系在我县林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是我县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的客观要求,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是由巴东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巴东位于三峡库区和清江库区,西部大开发前沿,县城距三峡大坝仅60km,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我县境内,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全县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平均坡度 28.6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全县现有森林中 70%以上为天然林,近些年的人工造林,坡度大,立地条件差,按照森林- 9 -分类经营标准划分,这些森林属生态公益林,总起来看,我县 80以上林地属生态公益林地,应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因此,无论是从维护库区生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