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1)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39113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1)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1)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1)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1)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1)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临床基础理论2009-09-13 黄凤燕一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 整体观念:人体与处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完整性的思想,即为整体观念,包括的肉容:(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 辨证论治:也叫辩证施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有“民病异治” “异病同治” 。二 、 阴阳学说3.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4. 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

2、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5. 阴阳的互根互用: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6. 阴阳的交感互藏: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相互发生作用。7. 阴阳的消长,指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8. 阴阳的相互转化,指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三 、五行学说9. 五行学说是以水、火、金、木、土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10.五行的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苹,土爱稼樯” ,是五行特性的经典概括。四 、 五脏,六腑

3、11. 五脏,即为心、肝、脾、肺、肾,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因而称为“五神脏” ,故其物点是“藏而不泻” , “满而不能实” 。12.六腑,即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水谷,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特性,故其生理特点是“写而不藏” , “实而不能满” 。五脏 (一)心 居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有心包卫护其外。心主血脉、主神志。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即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灌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方面。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前提。 (

4、2)主神志:即心主神明,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心主神明以精血为物质基础。2、心系统连属:(1)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喜乐过度,则心神耗散。 (2)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生,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合脉,指全身血脉都归属于心,心血可从面部的色泽来反映出来。 (4)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 (二)肺 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喉为其门户;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一

5、身之气和呼吸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指宗气的生成,对全身气机的调节。肺主呼吸之气,指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 (2)主宣发和肃降:主宣发体现在: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肺主肃降体现在:吸入清气;将清气和精微向下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3)通调水道: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的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4)朝百脉,主治节: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汇聚于肺,通过气体交换,在心气和肺气的共同作用下输布到全身。 “主治节”即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2、肺的系统连属:(1)在志为忧:忧和悲同属肺

6、志,悲则气消。 (2)在液为涕:涕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3)在体和皮,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等组织。 (4)在窍为鼻: 肺与鼻相通,鼻是呼吸的门户。(三)脾 位于腹中、横膈之下。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与胃互为表里。脾对维系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称“后天之本”。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即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主升清:升指上升和输布,清指水谷精微。将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维持内脏相对恒定于一定位置。 (3)主统血:实际上是气的

7、固摄作用。 2、脾的系统连属:(1)在志为思: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虑过度,常导致不思饮食,脘腹胀闷(2)在液为涎:唾液中较清晰的称作涎。 (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四肢肌肉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濡养,才能使肌肉发达,四肢健壮。 (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是指饮食、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故脾功能的盛衰,可以从口、唇反映出来。(四)肝 位在胁下,胆附于肝。主藏血、主疏泄,主筋,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开窍于目。肝与胆互为表里。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疏泄:调畅气机:有肝失疏泄和肝气生发太过两端病理变化。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协调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分泌和排泄胆汁。调畅情志:是调畅气机所

8、派生出来的。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理冲任二脉来实现。疏通水道(2)主藏血:贮藏血液:制约肝阳升发太过;防止出血。调节血量:特别是外周血量。 (3)肝藏魂:随神而往来者,谓之魂。 2、肝的系统连属:(1)在志为怒:怒伤肝。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故气上矣。 (2)在液为泪:如肝血不足,则泪液分泌减少(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主筋,筋即筋膜,爪为筋之余(4)在窍为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五)肾 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对生命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故称“肾为先天之本”。1、

9、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主水: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是维持水液平衡的重要器官。人体水液代谢的全过程,必须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其中肾的气化作用尤为重要。 (3)主纳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4)肾主骨、生髓。指肾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滋生骨髓、脑髓、脊髓的作用。2、肾的系统连属:(1)在志为恐:恐为自知,惊为不自知。 (2)在液为唾: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称作唾,唾为肾精所化。 (3)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指肾中精气主骨

10、生髓的具体体现。 “齿为骨之余” “发为血之余” (4)在窍为耳及二阴: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六腑六腑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清者(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转输于肺,而布散全身,以供脏腑经络生命活动之需要;其浊者(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而废液则经肾之气化而形成尿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饮食物在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中,须通过消化道的七个要冲,即“七冲门”,意为七个冲要门户,“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

11、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难经四十四难)。六腑的生理特性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人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素问五脏别论)。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通畅,功能协调,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突出强调“通”、“降”二字,若通和降的太过与不及,均属于病态。一、胆一、胆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一)胆的解剖形态

12、(一)胆的解剖形态1胆的解剖位置: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与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2胆的形态结构: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胆内贮藏的胆汁,是一种精纯、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所以胆有“中精之腑”(灵枢本脏),“清净之腑”(千金要方),“中清之腑”(难经三十五难)之名。胆的解剖形态与其他的腑相类,故为六腑之一。但贮藏精汁,相似,由于这个生理特点,所以胆又属于奇恒之府之一。(二)胆的生理功能(二)胆的生理功能又与五脏“藏精气”作用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别称“精汁”、“清汁”,来源于肝脏。“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脉经)。胆汁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贮藏、浓缩之,并通过胆的疏泄

13、作用而人于小肠。胆汁“感肝木之气化而成,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逼胆囊,使其汁流入小肠之中,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渣滓。若胆汁不足,则精粗不分,粪色白洁而无黄”(难经正义)。肝胆同属木行,一阴一阳,表里相合。“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医学见能)。故胆腑亦具疏泄之功,但胆的疏泄须赖肝气疏泄而行其职。贮藏于胆腑的胆汁,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使之排泄,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的分泌与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

14、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2主决断:胆主决断,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胆主决断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惊大恐)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精神心理活动与胆之决断功能有关,胆能助肝之疏泄以调畅情志。肝胆相济,则情志和调稳定。胆气豪壮者,剧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不大,且恢复也较快。所以说,气以胆壮,邪不可干。胆气虚弱的人,在受到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时,则易于形成疾病,表现为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病变,常可从胆论治而

15、获效。故曰:“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类经脏象类)。3调节脏腑气机:胆合于肝,助肝之疏泄,以调畅气机,则内而脏腑,外而肌肉,升降出入,纵横往来,并行不悖,从而维持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胆的功能正常,则诸脏易安,故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素问六节脏象论)之说。即所谓“十一脏皆赖胆气以为和”(杂病源流犀烛)。人体是一个升降出入气化运动的机体,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则脏腑气机升降有序,出入有节,而阴阳平衡,气血和调:胆为腑,肝为脏,脏腑之中脏为主,腑为从:何谓“十一脏取决于胆”,而不云“十一脏取决于肝”呢?因为肝为阴木,胆为甲木,为阳中之少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16、(素问阴阳离合论)。阴为阳基,阳为阴统,阳主阴从,即阴之与阳,阳为主导。胆为阳木,而肝为阴木,阳主阴从,故谓“十一脏取决于胆”。总之,“十一脏取决于胆”旨在说明在思维活动中,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胆相互为用,而非指胆具“五脏六腑之大主”的作用。胆之决断必须在心的主导下,才能发挥正常作(三)胆的生理特性(三)胆的生理特性1胆气主升:胆为阳中之少阳,禀东方木德,属甲木,主少阳春升之气,故称胆气主升。胆气主升,实为胆的升发条达之性,与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同义。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其时应春,且为阳中之少阳。春气升则万物皆安,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与天地相参,在人体则胆主甲子,胆气升发条达,如春气之升,则脏腑之气机调畅。胆气主升之升,谓木之升,即木之升发疏泄。胆气升发疏泄正常,则脏腑之气机升降出人正常,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故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痹不一而起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2性喜宁谧:宁谧,清宁寂静之谓。胆为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