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28985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高一教学质量检测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高一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化学试卷高一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O:16 C:12 Fe:56 Zn:65 Ag:108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54 分)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11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氡的 射线会致癌,WHO 认定的 19 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136 B50 C86 D222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结构式:

2、OCO B中子数为 146、质子数为 92 的铀(U)原子U14692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3.1934 年居里夫妇用 粒子(4He)轰击27Al 得到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核素30P,开创了人造核素的先河。其发生的变化可表示如下:27Al4He30P1n。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30P 和31P 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B 该变化说明原子核在化学反应中也能发生变化C该变化同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在30P 中存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4.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 B. 原子半径大小:MgPNC. 碱性强弱:K

3、OHNaOHLiOH D. 金属性强弱:NaMgAl5.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碘升华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酒精溶于水 HCl 气体溶于水冰融化 NH4Cl 受热分解 氢氧化钠熔化 (NH4)2SO4溶于水A. B. C. 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均是吸热反应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7.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 ) A铝热反应 B白磷自燃 C燃放爆竹 D干冰气化 8在 2 L 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 N23H22NH3的反应。现通入 4 mol

4、H2和 4 mol N2 ,10s 内用 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2 mol/(Ls),则 10 s 后容器中 N2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 C3.2 mol D3.6 mol9已知反应 X+Y=M+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 的能量一定低于 M 的,Y 的能量一定低于 N 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 M 和 N 的总能量10.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氯化氢溶于水 B碘升华 C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

5、D氧化钠熔化1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D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12对于 Zn(s)H2SO4(aq)=ZnSO4(aq)H2(g)的化学反应,能量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1 mol 锌的能量高于 1 mol H2所含的能量C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锌为负极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 32.5 g 锌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一定为 11.2 L1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的措施中,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 不用稀硫酸,改用 98浓

6、硫酸 B.加热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4下列四个数据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出的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其中最快是( )AV(H2)=0.1 mol(Lmin) BV(N2)=0.1mol(Lmin) CV(NH3)=0.15mol(Lmin) D V(N2)=0.002mol(Ls)15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形成明显电流的是( )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 D铜片、银片,FeCl3溶液16把 A、B、C、D 4 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A、B 连接时,A 为负极;C、D 连接时,电流由 D 到

7、C;A、C 连接时,C 极产生大量气泡;B、D 连接时,B 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这 4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AACDB BABCD CCABD DBDCA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可以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B.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C. 可以找到一种催化剂使水变成油D. 催化剂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18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 石墨:O22H2O4e4OH根据此判断,锌片是( )A. 正极,并被还原 B负极,并被还原 C正极,并被氧化 D负极,并被氧化第第卷(共卷(共 46 分)分)二、填空题1

8、9 (8 分,每空 2 分)(1)下列分子中,以极性键结合的是 ,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是 F2 O2 NH3 CH4 SO2(2)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HCl NaOH CO2 MgCl2 H220.(20 分,每空 2 分)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1)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 2 Ag +Cu2+ ”设制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电解质溶液是 ; 正极的反应式为 .若导线上转移电子 1 m

9、ol,则生成银 克。(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 100 mL 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中的 H均减小 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 乙(填“”、“或“” )。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 。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42-向极(填正、负)移动,电池工作完成后,溶液中 SO42浓度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21 (6 分,每空 2 分)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g)+O2(g) =2H2O(l) ;此时每

10、 2mol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572kJ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物能量总和 (填“”、 “”或“”)反应物能量总和。(2)若 2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 (填“”、 “”或“”)572 kJ。(3)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了一种新型装置,其构造如下图所示:a、b 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它是将 能(能量转化)的装置。22 (12 分,每空 2 分).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 A、B,发生如下反应:A(g)2B(g)3C(g)。反应 2 min 后,A 的浓度从开始时的 1.0 molL-1降到 0.8 molL-1。已知反应开始时 B 的浓度是 1

11、.6molL-1。求:(1)2 min 末 B 的浓度 (2)2 min 内 A 的平均反应速率 (3)2 min 末时物质 B 的转化率为 .(1) 某温度下,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010 s 内,用 Z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用 X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1818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第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第 2 2 学段试卷答案学段试卷答案1、选择题题号123456789答案BDBACDDCD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BCCADAABD2、填空题19.(8 分,每空 2 分) (1) (错选不给分,少选给 1 分)(2) (错选不给分,少选给 1 分)20.(20 分,每空 2 分)(1)铜(或 Cu) 氧化 硝酸银(或 AgNO3)溶液 Ag+e-=Ag 108(2)bd Zn -2e-= Zn2+ 负 不变21.(6 分,每空 2 分)(1) (2)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2.(12 分,每空 2 分).(1)1.2 mol/L (2)0.1 mol/(Lmin) (3)25%.(1) X+Y2Z 0.08mol/(Ls) 0.04mol/(L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