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成绩及经验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441653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成绩及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成绩及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成绩及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成绩及经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成 绩及经验论文关键词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精兵简政 论文摘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的精兵简政政策,使边区建立了廉价的政权机构和精干的军事编制,基本上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的目的。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早期已经具有执政为民、尊重规律、政治协商等科学执政理制念。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无疑对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41 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在极其关键的时刻,陕甘宁边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从革命的长远利益出发,果断地实施了“精兵简政”的政策。该政策的成功

2、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一、精兵简政的成绩 精兵简政, “既有军事系统的精兵,又有政权系统(包括党、政、民、学各种组织)的简政”,精干了政府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基本上解决了官僚主义的问题。 (一)在精兵方面,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精兵简政。体现在精兵方面,一是通过广泛的动员宣传。使人们抛弃了“多兵论”。树立了“精兵论”。二是裁减部队番号,充实连队建设;淘汰老弱,确定枪兵比例,2从而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独立作战能力。三是加强军队政治教育。使党指挥枪的原则和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思想深入士兵的心,并且通过军事教育培养了

3、指战员与士兵的作战能力。四是号召发展生产自给,在实践中教育军队。提高部队的节约意识。(二)政权系统的简政是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核心,成效显著,堪称楷模 首先。精简人员,裁并机构。在精简人员方面,第一次精简缩减人员 1598 名,占边区政府原有人数的 24;第二次精简,除地方武装及母婴孩外,边府所属吃公粮的人员尚有 11500 名,其中各级政府及附属机关 8200 名,各中等学校及保小 3300 名。第三次精简在第二次的基础上使吃公粮者减至 7500 名,减少 35弱。边区政府原有 552 人,整编为 416 人;各厅、处的附属机关原有 1140 人,整编为911 人。各分区专属公署原有 101

4、 人,因增设延属、三边两个分区,总人数增加到148 人,但原有专员公署的人数减少了。各县原有 1186 人,整编为 791 人。边区共 213 个区公署。原有 1250 人,整编为 955 人。区以上各级政府机关精简总人数为 762 人,占原有人数的 23.5。在裁并机构方面,第一次精简侧重于减少机构,共裁、减、并机构百余处。第二次精简主要是建立政府的工作制度,实行合署办公,裁、减、并了一些重叠或相同性质的机关。第三次精简使边区各厅处的内部机构裁减 1/4,边区政府的机关从 35 个减为 22 个。 第二,加强政府的统一性。建立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中共中央的代表机关及各级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所有

5、地区的党、政、军、民工作,消除党、政、军、民各自为政的现象。1943 春,边区政府先后颁布了专署县、市、区的政府组织条例干部管理通则政纪总则政务人员公约奖惩条例五一施政纲领等法令文件,不断加强干部的统一管理和纪律教育。 第三,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原来许多单位由几个人做的工作,整编后一个3人就承担了。1942 年 9 月 1 日边区政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纲领草案规定:“必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每个人员战斗力与工作力,不致有任何物质的浪费。才能充实力量准备反攻。 ”同时也精干了上层,充实了下层;紧缩了机构,精选了人员;确定了职责,建立了制度;实现了合署办公。在干部配备上,用其所学,对

6、口配备;调整了一些干部的职务,使他们能愉快的胜任工作。如边区第二次整编时对干部降级使用,将编余的 200 余名干部。派往县区工作(20的到县上,80的到区上),不仅精干了上层,而且充实了下层。针对乡级政权效能低下的状况,在第三次整编时,给边区 1270 个乡都增设了文书 1 人。调派了 1000 多名知识分子参加政府工作。而且, “精兵简政促进了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大大提高了干部的积极性、责任心与创造力”。政府实现了统一领导,克服了官僚主义作风,工作效率大为提高。陕甘宁边区文书科的缮写员,3 个人就做了过去 13 个人的工作:边区通讯站在 1943 年 1 月至 4 月每日平均投递 16661

7、 件,5 至 11 月激增到每日平均投递 30078 件,效率提高 80以上:难民工厂过去每台铁机每月平均织布 13匹,现每台织布 21 匹,效率提高 63。 第四,节约也取得了显著成绩。1942 年 8 月 23 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指出:“精兵简政实为目前各根据地整个工作的中心一环,必须把这一任务的实现。贯彻到各方面的工作中去。 ”其他一切工作, “应当在这一政策之下”。还指出:“精兵简政的实行又必须与爱惜民力,培养民力,发展生产,自力更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具体工作联系起来。 ”因此,精兵简政中“尤须注意民力物力之发展与节省。 ”“陕甘宁边区 1941 年公粮征收量占收获量的 13.8

8、5”,经过精简, “到 1943 年为10.16,而 1944 年仅为 8.83”。1942 年征粮 16 万石,征草 1600 万斤, “若以现有人员(77000 余)、牲口(7300 余)计算,则明年粮草供给收支相抵要不敷粮 82004余石,草 980 余万斤。精简后,吃粮人数减到 65000 人,牲口数不动,亦只余粮11000 石。 ” 1942 年 12 月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召开后, “各部队减去约五千余人,其中部分为空额,一部分编余转入生产,机关学校减去三千余人,合计 1943 年节省粮食一万三千余石”。其中,民力的节约尤为显著。 “延安县 1942 年动员民力 60025 个,去年只 28493 个,减少 31532 个,即减少 52.53(注:原文为 110)强;绥德前年动员民力 75196 个,去年只 900 个,减少 74296 个,减少 85.5强。 ”人员的减少,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缓解了“鱼大水小”的矛盾;民力的节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保证了不误农时,有利于解决自给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