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标培训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291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新课标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新课标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新课标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理新课标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新课标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新课标培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物理新课标培训关键词:新课准新理念新方法 概要:新一轮课改的春风早已拂来,03 年秋季我校各科都已换用新教材,面对新教材,物理新课标到底新在哪里,对教学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笔者结合在重庆劳动宾馆的培训学习,谈谈心得体会,对物理新课标进行初步的解读,以便和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1999 年亚洲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使人们完全理解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但在这场风暴中微软集团却几乎未受冲击,经济学家分析认为:这得益于微软集团内员工的创新能力和高科技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又取决于教育,地球人又发现:教育同样是全球一体化的,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不久就引发了各国的课程改革,我国也不例外,

2、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到来,颁布了新课程标准。 2004 年秋季,初中物理教材也将换上新面孔。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学生,物理新课标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呢?物理课堂又该怎样新起来呢?从教以来,就教新课程也有两遍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虽然教材基本知识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备着备着课就总是想到不够新颖吧?是否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子?跟课改步调一致吗?这次培训正好是我一个学习的机会,受益非浅。使我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艺术,在探究、实验中,一堂课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一、定位物理新课标的新培养目标。 1.要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培养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成功感和兴奋感。 爱因斯坦早就说过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鉴于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新教材2将最有趣的声、光和热现象等安排在前面,旨在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也提醒了广大物理教师要将激发兴趣作为物理课堂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并自始至终在教学中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2.要让学生学习一定的物理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决不能把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强加于学生,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小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多的参与科学探究过程,达到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其一生乐于参与科技活动,增强在实践中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并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3.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独立

4、思考,敢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教材中就增加了很多问题,要求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图书室等根据自己的猜想,去收集相关信息来证实这些猜想,从中学到科学。 4.同时,要求学生关心物理前沿科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新教材中探索性的小实验明显增多,我们应重视,特别是课堂上或课后都应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从中让学生体会实验的奥妙和乐趣。教材中还留置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中的相关问题,我们也应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独立思考提出见解,再分组交流讨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认可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不断的创造。 总之,提高全体学

5、生的科学素质是物理新课标的根本目标,最终实现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胸怀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保持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大胆洗脑。 1.以人为本。 3据新课标提出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以前学科本位的观念,转而关注全体学生发展,要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 2.回归生活。 顺应新课标这一要求,新教材内容已更贴近生活,增加了许多探索性实验,教师就要做到使学生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能从生活出发,通过探索隐藏的物理规律,再运用于生活实际,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大千世界。 3.科学探究为主,学习方式多样化。

6、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改变以书本为中心的陈旧教学方式,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坐到教学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中。 4.注重学科渗透。 只有将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与研究方法联系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思想,才能了解自然界的相互联系,达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的目的。同时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应该将评价的目的转为: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发展,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

7、,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有成就感,体会到成功。在教学实际中我们经常发现:只要对某个学生多次表扬他行,他就很愿意学习物理,最终的确很行。在历史上就因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肯定而成为大科学家的例子数不胜数。 三、物理新课程的标准。 41.知识与技能。 掌握各种日常生活现象中力、热、光、电及声的包含的物理知识,具有初步实验技能,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会记录数据,并学会相应方法处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图象、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这个标准特别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一味追求结果,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把学生变成了机械接收知识的机器,儿童的创

8、造性被大量的灭杀,教育界中有识之士曾早就哀叹: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不知扼杀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做一个称职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和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述观点信息交流应用实际”的能力,从中掌握科学探究和信息处理交流的方法,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未知领域。主动多制作运用 CAI 课件: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一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且每次对自己的课件进行拼分,有如下的课件评分标准: 1.总体指标(100 分) 科学性教育性技术

9、性艺术性 指标 20402515 2.科学性(20 分) 课件的科学性包括知识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建构的科学性。 知识内容的科学性知识建构的科学性 项目物理概念表述 5客观规律叙述资料丰富可靠 内容准确新颖背景设计合理 主题引入自然科学方法设计 物理过程展示 指标 3458 3. 教育性(40 分)CAI 课件设计应以学科教学理论和基本学习理论为基础,认真选题,注重描述,突出效率,体现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交流、建构。选题描述层次交互效率项目选题创意现象描述形象直观结构层次清晰合理交互性好便于教学降低难度提高效率 深化教学拓展视野指标 10866104. 技术性(25 分)课件的实施平

10、台要基于现有的先进支持软件,既有利于普及,提高使用效率,又有利于创新,增强升级能力。课件制作要有创新,具有前瞻性,对课件的发展方向有引导作用。制作界面平台创意项目声音文本结合动画视频配合6恰当可控可调技术针对性强界面设计合理符号文字规范工具平台通用 利于使用普及思路有创意技术有创新技巧有创造指标 85575. 艺术性(15 分)教学内容需要良好的艺术表现,版面视觉,背景声音感受,符合教学规律,适合教学软件要求,既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熏陶艺术情操。版面动态背景整体项目图文精美 动画视频生动达意色调优雅 音乐和谐整体印象有现代感指标 3333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在传统教学中也是常易被

11、忽略的,实际上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具体要求做到学会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能亲近、热爱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具有旺盛的对科学的求知欲,乐意探究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养成事实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能明辨是非;学会团队协作,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也能勇于改正错误观点;有克服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体会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理想,有强烈的报效祖国的使命感7和责任感早在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就强调:“人的创造力,是最易受文化教育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易受压抑和挫伤的能力”,明

12、确地指出了“教育能开发创造,同时也能窒息创造”的双重功效。如果我们广大物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去领会物理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不及时洗脑,在物理课堂上不去大胆地改变教学方式,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就将会彻彻底底的失败,教师不光自己变成一名落伍者,还会对下一代的发展不利。让我们记住布什政府的教育宣言:不让一个孩子落伍!多学习新课标的要求,探索出更多的适宜每个孩子的教学方法,共同实现让我们的孩子一个也不落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作为新课改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

13、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在引领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尚需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参考书目:陈旭远.新课程 新理念.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2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98刘惠军,张雅明. 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9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