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006600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 第一节、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的含义 (1)制度:制度是规范、法度的意思。 (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 (3)政治制度特点:历史性、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 2、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 社会领域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政治制度的性质,社会文化制度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 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国家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 当代中国社会

2、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 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包括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一般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也是当代 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包括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制 度、城市社区居民民主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内容。 第 2 节 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的主要弊端:官僚主义现象;权利过分集中的现象;家 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3、。 (2)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的含义: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和实际措施等具体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第第 2 章章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第 1 节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具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1956 年生产 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国 家政权性质也由新民主主义性质转换为社会主义性质。 (1)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4、会议共同纲领 。由于建 国初期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工作非常艰巨, 共同纲领在当时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据此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会议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中央人民政 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等主要政府机构。 (2)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于旧制度。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 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 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3)我国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转变,主要是

5、从 1954 年第一届 全国人民大会召开,第一部宪法颁布开始,至 1956 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为止。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普选的基础上召开,这次会议 通过了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的性质、任务,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能进行了规定。 (4)到 1956 年底,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基本确立。在上层建筑领域,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一系列的具体制度也基本确立, 我国 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2、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6、(1)19561966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中,由于受到政治斗争和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等因 素的影响,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未能走上法制化的正确道路。总的特 点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得到全面确立和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多党 合作制度、司法制度、监督制度等建设受到严重影响,未能发挥它们应由的作用。 (2)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所有方面都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 “左”的思潮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由于林彪、 “四人帮”等反革命集团的阴谋破坏,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脱

7、离了法制和民主的轨道,脱离了为巩固社会主义经 济基础、保护人民民主权利、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的轨道,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造成 难以估量的损失。 (3)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由此开始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首先, 党的领导制度得到了完善和加强。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加强。第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此外,国家的立法、司法、监 督制度也进一步完备,法制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 第 2 节 当代中国的国体 1、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

8、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 (2)人民民主专政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创 造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政权形式。中国曾经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在阶级状况 和阶级关系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掌握国家政权的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 阶级的官僚资产阶级;2、无产阶级人口很少;3、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80,个体农业和手 工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 80;4、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因此中 国在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而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

9、联盟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 在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国家政权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 众基础。 (2)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领导组 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共产主义物质基础。 第第 3 章章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第 1 节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 1、国家形式的含义 (1)国家形式: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也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政 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和国家治理形式。 (2)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之分。(3)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即国家的整体和部分

10、、中央和地方之间权 力关系的形式。它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联邦制)两种。 1、单一制:单一制的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 具有统一宪法和国际,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 2、联邦制:联邦制国家是复合制国家的主要形式,它是指由共和国、州、省、邦等联邦成 员组成的联邦制国家,他在中央政府和区域政府(联邦政府)之间划分权利,各自都拥有 某些独立的权利。 2、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人民行使当 家做主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根本政治制度。 3、中国国家结构形式: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选择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国

11、 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国的历史、民族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等因 素决定的。 第 2 节、当代中国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是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 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国家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紧密 的关系。国家机构包括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中国国家机构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基础上的,是人民当家做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 2、国家机构的分类:自国家产生以后,任何国家的职权主要分为三部分:议事立法权、行 政管理指挥权、司法权。依此设立三大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3、国家的机构概况:中国 1

12、982 年宪法规定,中国国家机构由下列国家机关组成: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997 年 7 月 1 日后增设了特别行政区自治机关。我国国家机构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五部分:国 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监察机关。 4、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主要遵循三个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 于人民原则;议行合一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第 4 章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第 1 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

13、、选举和选举制度 (1)选举:意为挑选,是指人们根据公认的规则,从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选择几个人或一个 人担任一定职务的行为。 (2)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由选举法规定的有关选举国家民意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各 项制度的总称,其内容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机构、选举程序、选举方法等。 2、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 根据地的选举制度。 (2)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新中国第一步选举法。 (3) 1979 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部选举法。 (4)第二部选举 法颁布后,根据选举实践,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第二部选

14、举法进行了四次修正,经多次 修正后,中国选举制度已越来越规范,并逐步趋向完善。 第 2 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中国宪法和选举法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 产状况和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2、选举的平等原则:选举的平等原则,首先体现在“一人一票制”上。其次,选举的平等原则还体现在选区的划分上。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的 代表,间接选举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投票

15、选举产生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 国的选举法规定:县级及以下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 4、秘密投票原则:即无记名投票原则。我国选举法规定,不管是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 举都实行无记名投票原则。 第 3 节 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1、主持选举的机构:中国县级以下实行直接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 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受 县级人大常委会领导。 2、选区划分:选区是选民参加选举人民代表的区域,也是人大代表开展工作、联系选民、 听取选民反映、接受选民监督的区域,因此选举法具体规定了选区划分的基本要求。 3、选民登记:选

16、举法规定,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 由于年龄、政治权利、户口迁移、疾病、死亡等原因,使选民发生变化,因此每次举行直 接选举都要对因上述原因发生变化的选民重新进行登记。 4、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首选是按区推荐候选人,然后确定代表候选人,再次是介绍 代表候选人, 选举法对上述问题都作出了规定。 5、投票选举和当选: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确定选 举日期,设投票站,召开大会进行选举, 选举法对候选人的当选资格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 4 节 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1、主持选举的机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 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2、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及分配: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选举法规定,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 会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予以分配。台湾省、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