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训练题二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9005669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训练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训练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训练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训练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训练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训练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训练题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化学综合训练题高三化学综合训练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 7、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O2+H2O+NaOH或HClA、硫B、硅C、铜D、铁8、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1mol 羟基中电子数为 10 ANB、常温常压下,22.4L 乙烯中键数为 4CHANC、在反应中,每生成 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 62IAND、常温下,1L0.1 molL-1的溶液中氮原子数为 0.243NH NOAN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XYZW 原子半径/pm1601437066 主要化合价+2+3+5、+3、-3

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 元素的金属性:XY B、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C、一定条件下,Z 单质与 W 的常见单质可直接生成 ZW2 D、一定条件下,W 单质可以将 Z 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 Na2CO3溶液鉴别 C、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D、苯不能使 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11、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分别向 2 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 的 H2O2溶液,再向其中 1 支加入少量

3、 MnO2研究催化剂对 H2O2分解速率 的影响B将溴水加入 KIO3溶液中比较碘与溴单质氧化性的强弱C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 水混合物冷却降温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将 SO2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证明 SO2具有氧化性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的,盐酸的 31.0 10 mol/LpH3.081.0 10 mol/LpH8.0B、在醋酸溶液的,将此溶液稀释 1 倍后,溶液的,则 pHapHbabC、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4NH ClpH72D、若 1mL的盐酸与 100m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则溶液的pH1NaOHpH7NaOH p

4、H11 二、双选题 22、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符合的是 A盐酸溶液中加入 NaAlO2; BSO2气体通入溴水中CpH=2 的醋酸与盐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 D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23、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 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 Cu2+ + 2Fe2+ B、Na2O2与 H2O 反应制备 O2 :Na2O2 + H2O 2Na+ + 2OH + 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H+ + Cl + H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 KMnO4溶液与 H2O2反应,证明 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5、6H+ + 5H2O2 2Mn2+ + 5O2 + 8H2O 4选择题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卡题号7891011122223答案三、填空题 30、 (16 分)阻垢剂可防止工业用水过程中无机物沉积结构,经由下列反应路线可得知到 E 和 R 两种阻垢剂(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阻垢剂 E 的制备A 可由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水解制得(填“糖类”、 “油脂”或“蛋白质”) B 与新制的反应生成 D,其化学方程式为 2C ()u OH。D 经加聚反应生成 E,E 的结构简式为 。 (2)阻垢剂 R 的制备3GJ 为取代反应,J 的结构简式为 。 由 L 制备 M 的反应步骤依次为:2222AHOOCCH

6、CH COOHBrHOOCH CBrCOOHHBr 催化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mol Q 的同分异构体 T(碳链无支链)与足量溶液作用产生 2mol ,T 的结3NaHCO2CO构简式为 (只写一种) 。31、 (16 分)某化学反应 2AB + D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B、D 的起始浓度为 0,把反应物 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实验 序号时间 浓度 温度/01020304050601800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1.00.600.500.500.500.500.50 38201.00.400.250.20

7、0.200.200.20 47601.0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 1 中,010min 内的反应速率 v(A)为 molL-1min-1。(2)与实验 1 相比,实验 2 的反应速率更 (填“快”或“慢”) ,其原因可能是 。(3)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3 的数据分析升温对该反应的影响,写出两条结论: ; 。实验 4 只改变温度,其它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画出实验 1 和实验 4 的“浓度时间”关系曲线。432、 (16 分)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8、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为将碱洗槽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aNH3bCO2cNaOHdHNO3以铝材为阳极,在 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 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2)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而不有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 。(3)利用右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若 X 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 K 应置于 处。若 X 为锌,开关 K 置于 M 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33 (16 分)已知某白色混合物粉末中含有 CuSO4、K2SO4、NH4HCO3、NH4

9、Cl、NaCl 五种 物质中的两种,且物质的量之比为 1:1。请完成下述探究混合物组成的实验。 限选的仪器、用品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火 柴、试管夹、镊子;红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1mol/L 硫酸、1mol/L 硝酸、1mol/L 盐酸、1mol/L NaOH 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一)初步探究(一)初步探究 取适量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混合物完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A,同时闻到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 A 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硝酸,溶 液中有无色气泡产生;继续滴加过量稀硝酸至溶液中不

10、再产生气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B。 (1)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二)进一步探究(二)进一步探究 (2)请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5化学答案 选择题答案 7891011122223 ADDBCDBDAC30 (16 分)(1)油脂(1 分)(3 分)2222CHCHCHO2Cu(OH)CHCOOHCu O2H O (2 分) (2) CH2BrCH2Br(2 分)HOOCCH2CHBrCOOH+3NaOH NaOOCCH=CHOONa+NaBr+3H2O(3 分) 醇NaOOCCH=CHCOONa+H2SO4HO

11、OCCH=CHCOOH+Na2SO4. (3 分)(2 分) 31 (16 分) (1)0.020;(2 分) (2)快(2 分) ; 使用了催化剂(或除温度、浓度外其它可能因素) (2 分) (3) 升温使反应速率变快(3 分) ;升温能提高该反应产率(或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3 分) ;(4)(4 分,每条曲线 2 分) 32 (16 分) (1)2Al+2OH2H2O=2AlO23H2(3 分) ;b(2 分) 2Al3H2O=Al2O36H6e (3 分) ;HCO3与 H反应使 H浓度减小,产生 Al(OH)3沉淀。 (2 分,合理即得分) (2)补充溶液中消耗的 Cu2,保持溶液中

12、 Cu2浓度恒定。 (2 分) (3)N(2 分)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保护法(2 分) 33. (16 分)6(1)该混合物中肯定含有 NH4HCO3(2 分) ,肯定不含 CuSO4(2 分) 。 (2)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取少许溶液 B 于试管中,滴入少量 Ba(NO3)2溶液。 (2 分)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 K2SO4;(2 分)如果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 固体混合物中不含 K2SO4,而含有 NaCl 或 NH4Cl。 (2 分)若固体混合物不含 K2SO4,取少量原固体 混合物于试管底部,将试管套入试管夹,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充分加热试管。 (2 分)如果试管底部有固体残留,说明混合物中含有 NaCl;(2 分)如果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说明 混合物中含有 NH4Cl;(2 分)(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