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归纳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70285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归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 17 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根本原因)原因原因 2、无限制的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掩盖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3、股票投机活动过度,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4、各国普遍采用自由放任政策,无法阻止其大规模爆发爆发标志:爆发标志: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市崩溃表现表现: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1、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2、。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紧密(最主要原因) 。美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影响大;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2、时间长(19291933 年)是 3、破坏性大。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1、加深了资本主义 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各国的社会危机 工斗争不断影响影响 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胡佛政

3、府:大危机初期,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后被迫采1、美 取了一些措施,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社会动荡不安对策对策: 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成功2、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二战爆发第第 18 课课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1、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要求改革的背景:背景: 呼声高涨2、罗斯福誓言实行新政,并以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和亲和力以及坚定的信心,赢得选民的信任,当选为美国第 32 任总统目的:目的:为了实现经济复兴,克服经济危机,根本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时间:时间:1933-1939 年二战爆发前内容内

4、容 项目项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作用作用整顿财整顿财政与金政与金融体系融体系(开始开始)(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4)管理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调整农调整农业政策业政策(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复兴工复兴工业业(中心中心)(1)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2)调整企业关系和劳

5、资关系。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同时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加强社加强社会福利会福利(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缓和了社会首先爆发美国首先爆发美国“大萧条大萧条”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特点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2童提供社会保障;(3)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矛盾实质: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

6、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总的说来,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特点: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并以立法的形式解决问题1、局限:没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根除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评价评价 使美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2、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形成了新的经济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深远影响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最重要):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成功原因:成功原因:国家干预经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无政府状

7、态和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民主传统;借鉴了苏联的经验;罗斯福个人的才干第第 19 课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原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结果世界大战之需经济危机呼唤战后高科技产业需要 原因 主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盛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二战结束到 20世纪 70年代初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基础 经济发展,供大于求,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面对危机,凯恩思主义失灵过程过程70 年代初以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美英等国出现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

8、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使经济进一步发展表表现现1 1、经济、经济体制变体制变革:国革:国家垄断家垄断资本主资本主义的发义的发展(最展(最重要)重要)措施措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制定经济指导计划运用和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行政立法手段推行社会福利制度3评价评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经济危机缓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仍有波动,且国企普遍经营不善,效益较低原因原因从人道主义出发,认为政府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财富分配不均易导致的社会危机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目的目的为缩小贫富差

9、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实质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历程历程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福利国家”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日渐完备1973 年经济危机后,发展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内容内容医疗保健服务、生育、孤寡、养老、住房、失业及工伤保险、教育等在内的众多福利2 2、阶级、阶级关系缓关系缓和:福和:福利国家利国家得到发得到发展展评价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扩大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

10、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时间时间二战后原因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_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表现表现美国等国家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3 3、产业、产业结构变结构变化:第化:第三产业三产业蓬勃发蓬勃发展展 影响影响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提高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概念概念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

11、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背景背景传统工业陷入了困境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激烈时间时间与开与开始国始国90 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首先形成内容内容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的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4 4、增长、增长模式变模式变化:出化:出现了新现了新经济经济(知识经济)影响影响推动了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O 年的持续增长原因原因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为吸收资金,股份公司发展,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5 5、资本、资本结构变结构变化:出化:出现人民现人民资本主资本主特点特点资本分散,社会化

12、4义义评价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利于融资发展经济但大股东仍操控企业原因原因生产过程的复杂化和科技含量的激增特点特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6 6、经营、经营结构变结构变化:出化:出现经营现经营者革命者革命作用作用提高了管理水平扩大了新中间阶层,有利于社会稳定实实质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影影响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知识补充5经济危机的影响【解析】(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2)经济危机

13、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价格,并向这些地区倾销工业品,殖民当局还增加捐税,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这就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印度国大党于 1929 年 12 月首次提出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口号,开展了第二次不合作运动。(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惊恐万状的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形成英镑区、美元区、黄金本位区。(4)

14、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国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担心自己在德国的投资和贷款安全,支持德国的要求。1933 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债务关系。法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英国等美国的其他债务国也效法法国,从而更加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5)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德、日、意这三个地盘较小、资源相对不足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起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寻求出路。德日意法西斯侵略国与一切遭受侵略、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胡佛 “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1)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经济大危机爆发后

15、,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自愿组织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1930 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1932 年是总统大选年,为赢得选举,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货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货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胡佛政府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犹如杯水车薪,最终没有实现制止危机的效果。(2)胡佛反危机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但是自由放任造成的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内的无政府状态,使经济长期处于混乱、失衡的状况中,从而无法摆脱危机。胡佛在三十年代大危机期间屡次否认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自身,而把危机说成是由于外部原因所致。如果认为危机的根源不在美国国内,胡佛也就绝不可能采取任何大的行动来改善和修补美国本身的经济制度,也绝不可能采取任何含有大变革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