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校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663388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校构建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态学校构建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态学校构建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态学校构建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态学校构建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校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校构建的理论与实践(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生态学校构建的理论与实践三门县三门中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概述1、 、问题问题的提出的提出人类文化的最新走向已由科学文化转向生态文化,在这一文化形态的转型过程中,有关生态教育的理念亦似雨后春笋破土欲出,成为学校教育改革所关注的一个新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把生态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这对于考察和分析教育系统的外部生态与内部环境,对作为教育生态主体的教育系统与该系统中不断发展的人的影响,将产生巨大的作用。现代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应只盯着人、社会,而应关注自然、社会、个人的整体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式的发展。为此,教育的终极目的就在

2、于使人从难以抗拒的自然法则中寻求自身的生存方式,使人类在向自然的回归中获得人性的回归与自我的回归,将异化的理性人、工具人、经济人回归为真正的人。生态学校的命题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下提出来的。该命题认为,在深层的生态观上,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与自然有着和谐共处的关系,应该尊重生命,顺应自然的运作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希望借助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分析学校教育内部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中不断发展- 2 -的人的影响,使系统内部得到新的平衡、新的和谐。2、 、课题课题研究的目研究的目标标构建生态学校的目标就是要创设一个具有良好的教育生态的学校文化。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个性发展,使人的生

3、命活动处于自然和蓬勃的状态。体现在学习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下自主地学习,生活在文化的、创造的、诗意的课堂他们的真、善、美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扬,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学习品质不断地上升,学习质量不断地提高。体现在德育上,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生命本能,以人格养成和精神涵育为本体,凸现人的自信、自爱、自尊、自强,走出对功利追求的怪圈,摆脱低级趣味的竞争,使我们的学生具有恢弘的气度、高远的志向、纯朴的情怀、高雅的行为。体现在管理上,就是把遵循自然规律当作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前提,使学校的管理尽量符合自然世界启示的生存法则.正确处理好学校制度与人文关怀的关系,正确处理“规训”与“自由”的关系,逐步过

4、渡到“无序”的工作境界,展现一种科学与民主、规范与自由、理性思维与情感体验高度统一的和谐的管理运营机制。体现在环境上,就是要创设一个优美、开放、和谐,各种环境要素布局合理并富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环境空间,努力使学校设施本身的建筑物要素和设施运营管理要素、教育教学的人的- 3 -要素相调和,从而发挥学校的整体机能的效应。3、 、课题课题研究的研究的过过程和方法程和方法本课题处于 2004 年 2 月被立为省规课题,研究同期为二年。主要分“初步探索”、 “深入研究”和“发展总结”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03 年 9 月2004 年 3 月)针对冯如希校长在 2003 年 6 月校第五届教

5、代会第二次会议中提出的“构建生态学校,确立办学特色”的办学思想,酝酿并构思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确立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第二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04 年 4 月2005 年 7 月)2004 年 4 月,学校的“西扩”工程已全面铺开,针对打造生态校园的理念,学校领导、施工人员反复与专家在设计布局上进行论证与调整,努力使学校的建筑格调、绿化环境、人文景观诸方面高度统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校园。2004 年 2 月开始,学校全面启动“生态德育”工程并以此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推动争创省绿色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工作。2004 年 9 月开始,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推行

6、生态课程,设置了 8 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字、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近 20 个学科科目,其中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历史等,每一科目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充分地体现了课程系统性、开放性和选择性。- 4 -2004 年 10 月,冯如希教师为学校青年教师作课堂教学的“有序”与无序的学术报告,并提出了开辟生态课堂的建议,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组织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组织青年教师开设研究课,推进生态课堂的研究。2005 年 3 月开始,学校开始实行双周一下午、晚上教研组、各课组学习会,落实校本教研活动。2005 年 3 月开始,学校实行教师弹性上班制,允许年龄

7、已到 40 周岁或名教师上班不签到,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第三阶段(发展总结阶段)(2005 年 7 月2005 年 12 月)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人员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并发表研究论文近 10 篇,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在省、市县各类学校作学术报告 5 次。2005 年 10 月台州市教科所张国荣副所长来校对课题的总结提出建设性的建议。2005年 12 月,由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等人到校为课题作结题鉴定验收。本课题综合采用了行动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等方法。行动研究法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并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

8、种研究方法。课题组成员灵活地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构建生态学校的理论和实践,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研究的深入发展。本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下:- 5 -1、各处室部门制订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并制订具体的工作措施。2、各处室部门按照制订的研究任务,展开具体的工作。3、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结果进行考察总结,并提出新的操作思路。4、对所研究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制订下一步的计划和构思等。基础理论研究法:借助生态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生态学、教育哲学的有关基础理论,确立本研究的理论背景,并通过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提升课题研究的学术品位。二、课题研究的理

9、论基础与哲学思考1、从生、从生态态原理看生原理看生态态学校的构建学校的构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 ”随着生态理论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将其基本原理移植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把生态环境与人类行为关系联系起来的生态学研究,往往会关注学校情境中个体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为此,教育生态学、学校生态学的出现又是生态学发展的一个必然。教育生态学把教育理解为一个与其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同样,学校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之一,它与其他的子系统之间有着广泛而密- 6 -切的联系。学校教育的目的、功能、内容、组织形式等无不受着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10、同时,学校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内部的生态环境同样包涵着诸多的要素,这些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推动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生态学的基本思想是生态的系统性和生态的平衡性。学校系统内部的生态环境对学校的整个教学活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始终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生态学校这一命题的提出就是希望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学校教育内部的生态环境以及对这个系统中不断发展着的人的影响,使学校内部得到新的平衡并产生新的和谐,发挥更高效的功能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2、从可持、从可持续发续发展的理展的理论论看生看生态态学校的持学校的持续发续发展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了“在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范围内,提

11、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观点,成为了世界各国 21 世纪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生态学校把自然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突出了教育重在培养和保护人的学习天性的自然发展,促进人的自我学习,强化对人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的培养,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自然、社会以及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将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应该看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往往会取决于人的自身- 7 -的可持续发展,在自然与种种环境、社会问题面前,人类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适应周边环境的能力,才能获得美好的生存与

12、发展的前景。生态学校通过努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不啻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3、从、从现现代学校文化的建构看生代学校文化的建构看生态态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现代学校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尽管教育理论界有众多的说法,但我们还是较为欣赏这样的界定:“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把现代学校文化理解为是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与生态学校所追求的文化特征是统一的。现代学校文化,是对现代社会文化反复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和统整,并融合了科学人文精神和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结构,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素质的集中表现形式和

13、生存状态,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以及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生态学校崇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强调人必须尊重并顺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追求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注重人际和睦、社区归宿、精神追求、道德水平和个体潜能的开发,更接近于人之本性的生活,它注重人的自身真切体会和心灵生态。关注师生的生活方式的变革、生存状态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培育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以及具生命整体精神的- 8 -栖居意识。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校的文化主流。上海建平中学程红兵校长在谈到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时曾说过:“现代学校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意义,它是精神生

14、活的守护神,它追求人的情感与精神的和谐发展,它追求一切活动的价值与意义、追求生活的质量与人的完美,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与意义。 ”程红兵校长所概括的现代学校文化的内涵与我们所提出的生态学校的文化理念不谋而同,正是现代学校的校长们对现代学校文化的一个最好的解读。4、从、从“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到到顺顺教育自然教育自然规规律之道律之道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在儒家看来,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地合一。道家认为,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万物与我为一。 ”再看禅宗,“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儒道佛三家尽管在哲学思想上有着严重的分歧,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都

15、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人必须尊重并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推究古人的“天人合一”,我们不难看出,教育作为物质与精神的产物,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必须顺其天道,接受自然规律的统一支配,自觉地遵守教育内部自然运行的法则,体现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上,首先必须要遵循促使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有其统一性,也有其不均衡性与差异性,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替代学生的思维方式,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学生们的生活。其次,要始终珍视对学生内部的自然天- 9 -性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学习生活作为学生生活的基本核心,是他们的天性得以发挥,并能形成美好德性的摇篮。教学不要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而在于创设一种“海阔凭

16、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给学生以自由的天地。第三要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和超越意识,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尚要不懈的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地超越。5、从、从“顺顺情达性情达性”到教有法而无定法到教有法而无定法“顺情达性”是老庄哲学思想的一个精髓,它体现了一种以人、以个体自由发展为目的、为价值追求的精神,显示了对生命、对生命个体独特性的尊重。 庄子:人间世疏里曾说“安于天命,率情任性”,如果能遵于此,既可获得人生之逍遥游。 “大鹏抟风九万,小鸟决起榆枋,虽复远近不同,适性均也逍遥之致,其在兹乎?”(庄子逍遥游疏)人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性,社会性和个性在个体生命中是本质地统一的。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82 页)这确是一个真理。但是,我们的教育,关注的不是空洞、抽象的生命,而是具体的、真实的生命。每个生命个体都是按自己的愿望、目的和价值来进行自我选择、自我构建,为此,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有助于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的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学生在天赋、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