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5482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1、夏朝: 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大禹的功绩:大禹治水、黄河、疏导的方法2、商朝: 公元前1600 年,汤。甲骨文:中国至今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距今3000 多年。定义: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 甲骨文 ” 。内容: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历史地位: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3、西周: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定都镐(牧野之战)。 礼乐文明: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分封制: 内容:周王将王都以外的其

2、他地区先后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必须服从国王的命令,交纳供品、管理地方事物等。优点:巩固了周天子的地位与王权,扩大了疆域;缺点: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宗法制: 西周时的一种对权力的继承制。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保证了贵族的特权与垄断地位。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度。作用: 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是周王朝迅速发展 成对周围民族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礼乐制度: 是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 礼乐文明目的: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的工具。4、春秋和战国时

3、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经济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政治 :变革与争霸社会动荡不安。“春秋五霸”:齐桓公最先称霸 (原因标志),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齐楚秦。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社会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经典格言儒家孔子(创始人)春秋晚期政治“仁”(爱人、克己复礼)“礼”“以 德 化民”“以 礼 治国”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教学”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孟子战国时期“ 仁政 ”“民贵 ”

4、“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墨家墨子(创始人)战国前期“兼爱”“非攻”视人之身,若视己身法家韩非子 (创始人)战国时期主张君主集权;以法治国兵家孙子 (兵家鼻祖)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内容:a 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c 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 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d 建立县制, 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影响:更加全面彻

5、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还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5、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从公元前230 年到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疆域:北到长城,南到南海、东到东海、西到陇西)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权威;中央设立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2)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

6、之间的距离。(作用: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 (作用: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 4)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秦圆形方孔钱)。作用:统一了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5)思想上:焚书坑儒。 (作用: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思想。) 6)军事(边疆治理或民族关系)上: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征越族, 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作用:有利于疆域的巩固和拓展)6、西汉: 公元前 209 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2 年,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文景之治

7、 汉武帝的大一统:(1)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加强监察制度;重视人才(3)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西汉汉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2000 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设官学,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5)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还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6)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后来公元前60 年(汉宣帝统治时期)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版图)西域:西汉

8、时期,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输入输出的商品)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大大加强了汉朝和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7、东汉: 公元 25 年,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光武中兴8、三国两晋南北朝特征: 分裂对峙;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民南迁,出现了又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移;赤壁之战 : 208 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赤壁,大败(火攻,以少胜多)。奠定三国鼎立基础。三国鼎立: 220 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 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都; 222

9、 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评价)西晋: 280 年 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南朝: 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健康,史称南朝北朝: 5 世纪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此后又有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政权统治,合称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1)内容:废除鲜卑族的旧俗,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提倡同汉族人联姻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2)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9、隋朝:

10、 581 年,杨坚,定都长安,589 年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大运河(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目的(原因) : 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紧对东南财富的攫取,以及满足自己巡游江南的愿望;在古代,南北的物资运输主要依靠陆路交通,存在很大缺点: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运输大宗货物十分困难。为了方便南北之间的货物往来。概况: 一个中心:洛阳;两个起止点: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往南)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七个省级行政区:北京,天津,河 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评价: 积极作用: 1)大运河

11、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2)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消极:耗费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同时征收大量赋役,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10、唐朝: 618 年,唐高祖李渊唐太宗贞观之治: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调整统治政策: 1)政治:善于用人,保证政治比较清明虚心纳谏,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提高 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度,重视治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统治基础;2)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注意节俭 3)民族关系: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12、”,促使民族关系融洽和民族大团结。(被称为天可汗) 武则天“贞观遗风” : 不拘一格选人才;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唐玄宗“开元盛世” :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科举制 :是以才能为标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明清衰落。前期的作用: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提供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三省六部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吏户礼兵刑工)。作

13、用: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丝绸之路 :路线: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河西走廊 敦煌 玉门关、阳关新疆 中亚 西亚 欧洲大秦(古罗马)途经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 主要地形:黄土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等。交流商品: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传入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传入中国 作用: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代城市有古罗马魔术艺 人表演、唐朝盛行由波斯传入的马球游戏);(亚欧大陆桥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宋元时期的“陶 瓷之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

14、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增加,出现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和农耕工具曲辕犁;手工业:丝织业与制瓷业的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商业:商人、店铺众多,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波斯人经营珠宝业第三大行业);主要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互通,胡汉交融,社会风气开放自由的特点。唐朝繁盛原因统治者吸取隋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重视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人民辛勤劳动开明的民族和开放的对外政策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盛世文化领域代表人物朝代代表作成就与评价史学司马迁西汉史记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文学(唐诗)李

15、白唐诗仙杜甫诗圣宗教佛教玄奘大唐西域记取经,译经,著书鉴真传播佛教,交流文化道教尊老子为教主东汉道德经唐玄宗为其作注艺术书法王羲之东晋七月都下帖书圣颜真卿唐多宝塔碑颜体绘画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阎立本唐历代帝王图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都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 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同的贡献是:玄奘是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带回中国, 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写的大唐西域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鉴真是将 中国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传到日本。11、五代十国:黄河流域五个朝代合成五代;南方各地和北方山西合成十国

16、 12、辽宋夏金元 北宋、辽、西夏对峙北宋( 960 年赵匡胤定都东京,今开封)实现了中国局部的统一。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党项族建立西夏,与北宋对峙。宋辽的战和(1004 澶渊之盟人物:宋真宗、寇准、辽;内容:宋辽议和,各守疆界, 北宋每年给辽银和绢;评价:积极:带来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消极:北宋每年给辽银绢,加重百姓负担,是屈辱的盟约)、宋夏的和战。 (北宋 960 年 赵匡胤东京 南宋、金、西夏对峙概况 :金( 1115 年)东北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灭北宋和辽,宋王室南迁,史称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 与南宋对峙。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飞等。1140 年郾城大捷,1141 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南宋 1127 年临安) 两宋时期特点: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政治分裂时期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的征战与议和中逐渐融合,民族融合加强 元统一过程 :1271 年(蒙古族)忽必烈建立元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