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完整笔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95446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理完整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土地整理完整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土地整理完整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土地整理完整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土地整理完整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整理完整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完整笔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绪论基本概念(重点掌握) 土地开发整理概述(重点掌握) 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了解) 土地开发整理的发展前景 (理解)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 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 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 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 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 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

2、生态环境。 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用工程或其他措施,改造为 可供利用土地的过程。 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 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极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定义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 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 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3、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 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 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成宜农地的活动。 联系:均是通过一定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 区别:土地开发:侧重于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土地复垦:侧重于使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破坏的土地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的活动,是综合性的利用和技术过程。 土地整理:是一项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整的综合措施。从现阶段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的含义看,三者为

4、并列关系;三者对生态环境的 扰动程度不同;从三者追求的结果来看,三者的目的相同;从国家政策和发展趋势来看, 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整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建立土地制度方面:旨在建立土地制度相关的土地整理内容包括有建立和完善土地占有 和使用制度,为各种土地占有和使用方式整理土地包括土地划界和调整、估算地租、地价 和地税以及土地补偿损失等。 2.、调整土地关系方面:旨在调整土地关系方面的土地开发整理内容有区域性土地整理, 其内容包括土地整理区内城镇居民点体系布局和用地选择,交通运输干线用地选择、水利 工程用地选择、土地总供需分析与估算、土地使用单位用地划定与调整和土地资源部

5、门间 分配以及扦花地的调换等。 3、降低土地占有率方面:意在降低土地占有率方面的土地整理研究内容有居民点内部功能 分区和内部规划设计,交通运输网的规划设计,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各种农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地、水面)内部规划设计。 4、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的土地整理的研究内容有田块整理、道 路建设、村庄更新、土地保护、沟渠调整、景观维护等。 5、增加土地产出率方面:旨在增加土地产出率方面的土地整理内容有低产地改良、废弃地 复垦、水源灌溉效率的提高、肥土回填(即将作为建设用地的耕地表土层取出回填于低产 地之上的措施) 、农作物轮作组织、牧草地轮牧组织、土地保护(防

6、风、防旱、防沙、防盐 渍化、防沼泽化等) 、土地绿化。在建筑用地上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 土地开发整理的研究方法:抽象思维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土地开发整理的分类: 农用地整理:A、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B、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 产出率;C、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 的要求;D、提高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E、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建设用地整理:A 村镇用地整理;B 城镇用地整理;C 独立工矿用地整理;D 基础设 施用地整理。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效:促进了农村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增加了

7、优质耕地面积,有利于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 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增产增收;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土地开发整理的作用与意义:土地开发整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加速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是 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土地开发整理的发展前景:1、土地开发整理将成为土地“开源”的重要手段;2、土地开发 整理技术的发展必定促进整理工作的更大发展;3、土地开发整理制度的完善规范了土 地整理工作可操作性加强;4、市场化是土地开发整理

8、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用土地开发整理模式探析:项目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资金管理模式,工程承包模 式,权属调整模式。第一章第一章土地开发整理的支撑理论和技术(了解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支撑作用)土地开发整理的支撑理论和技术(了解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支撑作用)地学 生态学 土壤学 经济学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产权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地学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与指导作用:指明了土地整理是中国,乃至国际性大趋势;为土 地整理分区和确定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方向提供了依据;为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提 供了基本依据。 地学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应用:应用地学理论确定土地利用工程(东中部粮食主产区以基

9、本 农田整理为主导工程;重点煤炭基地以土地复垦为主导工程;西部以生态建设和农田 整治为主导工程);应用地学理论指导土地整理措施的实施,指导土地整理模式的设计。 生态学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与指导作用:生态学理论揭示了土地整理必须遵循一个普遍的 规律;增加系统负熵是土地整理必须遵循的原则;土地整理不可殃及其他生灵;要把追 求环境美学方面的效益放在突出位置。 土壤学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与指导作用: 1、土壤学是耕地质量评价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土壤是农用地质量的决定因素;土壤肥 沃程度是确定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的参考指标;土壤类型与分布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 影响着种植制度和耕作制度,从而决定了基准作物和指

10、定作物种类;土壤图划分分等因素 指标区和分等单元等基本图件);2、土壤形成和演变的漫长历程警示人们:保护耕地首先 是保护耕土层土壤;3、土地的养育和涵养功能主要是通过土壤发挥的;4、只有实施土壤 保护、培肥与改良工程才能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土壤学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应用: 1、土壤保护,维护土壤肥力和自动协调功能,实现土地生产力在利用中提高和土地可 持续利用;2、土壤培肥,提高土地生产力;3、土壤改良,根除土壤障碍因子,改善土宜 条件等,在生产实践中,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4、因区护土:黄土高原区,红壤 丘陵地区,热带亚热带山区,平原盐渍地区,西北干旱漠境地区;5、因地改土培肥 :旱 地土

11、壤,水田土壤,盐碱地土壤。 经济学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与指导作用:土地整理必须在经济上可行;土地整理必须做到 宏观经济发展与微观经济利益相协调(土地整理必须促进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土地整 理同时也要考虑微观层面上的经济效益 ) 经济学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应用:应用于政府和土地整理者的决策;应用于土地整理规划 和项目设计;土地整理是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重要途径。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景观生态学基础 按照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理论,土地持续利用就是协调人类当代与后代在经济、社会 与环境方面的需求、同时维持和提高土地资源质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综合整体性,尺度性,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干扰与人类影 响,多价

12、值与多目标。 景观或区域评价是对土地利用系统组成的景观或区域整体,分析其结构、功能、变化、稳 定性及环境效应,进行现状稳定性与持续性评价。 土地产权理论在土地整理中的运用:首先,应该加强农村土地产权确认与登记发证工作; 其次,应尽快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机制。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特别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如果突破这个限度,必然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以 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1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 。 土地整理的支撑技术 1、测绘技术: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基础作用: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支持, 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 地籍测绘:地籍测绘是土地整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测绘的方法 工程测绘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前期决策、设计阶段;中期控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2、3S 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 )用于土地整理中的定位:选点,GPS 网形设计和时段安排,外业 数据采集,外业检核。 (RS )为土地整理获取地物要素的平面位置 (GIS )为土地整理存储、分析和管理数据 3、沉陷预计

14、技术:沉陷预计技术主要解决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挖填方量和填方高度问题,以 及筑路路基的沉陷问题。 4、农业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应用于盐碱地治理;应用于干旱风沙地治理;应用于沼泽 涝渍地治理。第第 2 章章 土地整理潜力调查与评价(重点掌握)土地整理潜力调查与评价(重点掌握)土地整理潜力的内涵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的内容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土地整理潜力: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即通过运用工程建设措施,对田、水、路、林、 村实行综合整治、开发,对配置不当、利用不合理,以及分散、闲置、未被充分利用 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实施深度开发的行为,增加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 环境

15、的能力。 土地整理潜力内涵分析: 1 土地整理潜力实质就是土地利用潜力:土地整理进行的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 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 。 2 土地整理潜力是一定土地整理标准下的潜力:土地整理潜力具有相对性,潜力的大小取 决于土地利用现状和当地土地整理的标准。 3 土地整理潜力综合表现为土地可利用空间扩展、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和生态环 境改善。 4 土地整理潜力是经济、生态可行约束下的潜力:土地整理是一项有资金及劳动投入的过 程,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行为。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的内容: 1.数量方面:1)耕地整理潜力指综合整治耕地及其间的道路、林网、沟渠、坟地、零 星建设用地

16、和零星未利用土地等,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满足 未来高峰年农村人口居住用地后,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等,可增加的有 效耕地及其他用地面积。 2.质量方面:指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1)耕地的中低产田改造,结合标 准农田建设,提高产量,相对增加耕地面积;2)牧草地整理,主要是对草地的治理,提高 载畜能力和产草量。 3.生态环境方面: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地“三化” ,改善生态环境的土地开发整理。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对现在农村居民点改造与迁村并 点等方法可以腾退出来土地面积。方法: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它是我国在测算农 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时的常用方法,测算方法是依据居民点用地与确定的人均居民点建设 用地整理标准比较,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主要是指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等,可增加 的有效耕地及其他用地面积。 调查:以乡镇或村为单位,调查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户数、人口数、居民点个数、 村镇建设标准、当地建房用地标准及村镇规划对该居民点的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