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915491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一收入差距现状 1基尼系数。经济学中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工具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根据国际一般标准,基尼系数在 0.2 以下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在0.4 以上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 表 1 我国全国及城乡内部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年份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19880.349760.230680.30285 19890.369650.225920.31261 19900.346880.235430.29474 19910.369040.242460.30740 19920.377190.253640.31062 19

2、930.401730.272440.31812 19940.435610.301750.32996 19950.419140.288040.34070 19960.405820.303410.32100 19970.402690.307940.32724 基尼系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全国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到 2000 年已达到了 0.458,已经超过公认的 0.4 的警戒线。 2城乡收入差距:按国际一般情况,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 GDP800 美元1000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 1.7 倍。近几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均超过 1.7 倍的国际一般情

3、况,且有逐年扩大之势(见表 2)。自 1997 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年年下滑。1997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 4.6%,比上年下降了 4.4 个百分点。1998 年增长速度回落到 4.3%,1999 年进一步回落到 3.8%,2000 年增长速度只有 1.8%。 2表 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19952000 年) 年份城镇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城镇/农村 1995428315582.71 1996484019262.52 1997516020902.47 1998542521612.52 1999585422102.65 2000628022532.80 3地区

4、收入差距: 从东、中、西三大地域近几年人均收入考察。1985 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比为 1.31:1:1.14,1995 年为 1.46:1:1.03,1998 年,三大地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为 1.46:1:1.06,1999 年,为 1.48:1:1.06,2000 年,三地区收入比为 1.41:1:1.06。从人均收入的最高与最低的省市进行考察。以 1999 年为例,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人均收入为 10932 元,与最低的山西省人均 4343 元之比为 2.52:1;在全国 35 个大中城市中,最高的城市深圳人均收入为 20548 元,与最低的城市西宁人均收入4765 元之比则高达

5、4.31:1。用反映地区收入差距的威尔逊系数来衡量,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是不断扩大的,1995 年这一系数为 0.46,到 1998 年提高到 0.57。 4行业收入差距 主要表现在: (1)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差距过大。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0 年,最高与最低行业人均收入比为 1.29:1,1995 年达到 2.23:1,1999 年达到 2.55:1。以1999 年为例,垄断性较强的行业,如航空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业等的收入明显偏高,其中最高的航空运输业是最低的木材及竹林采运业的 4.58 倍。由于航空、邮电通讯、金融等垄断性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务量突飞猛进,获得了超额利

6、润,并把其中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给了职工,职工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进几年,工资最高与最低的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分配开始向科学技术含量高3的产业如 IT 产业和新兴产业倾斜如保险业。 (2)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高于企业的工资。1999 年,机关、事业、企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 8925 元、8665 元和 8168 元。 (3)广义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工资差距过大。1999 年,广义农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4932 元,而全国各行业的年平均工资为 8346 元。 5不同所有制单位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前的所有制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的劳动者的收入要高于集体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但改革开放以后,尤其

7、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收入差距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见表 3),外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劳动者收入逐渐超越,甚至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严格的经营机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灵活的工资制度是外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劳动者收入较高的主要原因,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滑坡是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偏低的原因所在。 表 3 不同所有制经济职工工资变化 年份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其他单位 1987154612071879 1988185314262382 1989205515572707 1990228416812987 1991247718663468 1992287821093966 19933532

8、25924966 1994479732456303 1995562539317463 1996628043028261 1997674745128789 1998766853318972 1999854357749829 20009552626210984 6不同阶层收入差距 4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了。据国家统计局的样本调查资料,1999 年,全国 20%的高收入户占有总收入的 42.4%,户人均收入达992 元,20%的低收入户仅占有总收入的 6.5%,户人均收入为 124 元(月平均收入,下同),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的户人均收入之比为 8:1。其中最富有的 10

9、5 家庭占有总收入的 20.8%,户人均收入 1717 元,而最贫困的 105 家庭仅占有总收入的2.2%,户人均收入 82 元,收入比为 21:1。 (具体情况见表 4) 表 4 我国城镇户人均收入由低到高分组情况(1999 年 8 月) 低收入户较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较高收入户高收入户 户比重 20%最低收入户 10%20%20%20%20%最高收入 10% 占全部收入比重(%)6.52.21512.116.822.242.420.8 户人均收入(元/月)12482250357490992171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城镇居民基本情况调查报告,1999 年第三季度。 富

10、裕人口集中在著名影星、歌星、时装模特、作家和运动员,部分个体和私营企业主,外企和国际机构中的中高级雇员,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房地产部门的开发商和经理,部分企业承包者和技术入股者,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领先者,著名经济学家、律师等高收入群体。低收入户主要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早退或内退人员,停产或半停产企业职工、因年老疾病等原因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者。 二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的影响 1收入差距扩大会给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造成一种潜在的不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因素。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作用,居民5收入出现了多元化,特别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以后,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化趋势。 我

11、国政策主张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适当拉开差距,通过市场作用,激发人们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策差异等多方面原因,使差异过分悬殊,出现了极少数人暴富和低收入阶层生活困难的不正常现象。收入分配的结构如何、中等收入阶层的状况如何,常常被看作一个社会是否健康、稳定的标致。实践证明,差距过分悬殊会损害社会的稳定。由于中国长期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影响,人们对收入差距扩大比较敏感,由此而造成心态失衡,容易诱发各种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行为产生。收入差距扩大,即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其中穷者即弱势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等,由于受到各种限制而

12、参与社会的机会少,创造的财富少,收入水平下降。这部分人有相当规模,很大一部分在农村,因此当失衡发生后,很容易产生过激行为,造成对社会稳定不利,经济发展不利。 2收入差距扩大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大,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主要原因是消费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使全社会的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减少。1)对于高收入阶层,获得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用下,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作为存款沉淀下来;2)对于低收入阶层(包括一部分城镇居民和大部分农村居民),有消费欲望,

13、但受到有限收入的限制,实际消费支出很少。同时,由于受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得不拿出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小孩的教育等。3)对于中等收入阶层,当面对高收入阶层时,他们收入低得多,有贫困感,消费上无力与高收入阶层攀比;当面对低收入阶层时,他们在消费上有满足感,同时,大量下岗工人和失业者的存6在使他们中的许多人有危机感,收入预期不高。这使得中收入阶层的储蓄偏高,消费支出较少。三种形态汇合起来的结果是:全社会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制约了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3收入差距扩大制约了投资需求,进而影响到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降低,从而降低了投资热情,投

14、资需求减少。最有可能产生投资行为的是高收入阶层。他们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投资的欲望。但投资是建立在一定的收入预期之上的。当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不高的时候,他们会把大量的资金储蓄起来,尽管银行的利率已经很低,但相对投资而言,风险是首要的。因此投资需求减少,进而影响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收入差距扩大产生的原因 1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制度缺陷,使收入差距扩大。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环境中,无论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政府都有一整套分配机制。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分配机制未建立,特别是出现了新的分配方式,譬如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由于制度的滞后,致使少部分人利

15、用政策真空而暴富,例如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形成的所谓“价差、汇差、利差、税差”,一部分人在生产资料、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进行导买导卖活动中谋取暴利而致富;90 年代出现的企业改制,而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人缺位的情况下,出现瓜分国有资产的现象。 2近几年出现的寻租活动,各种灰色及引性收入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租金一词,在经济学早期阶段中,是指由于某些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由于供给弹性不足,供给不能无限制的增加而产生的超额收入,例如土地所有权垄断或经营权垄断产生的地租,杰出的艺术家由于天赋才能的稀缺性而得到的高额收入等。7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供给不足含义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某种生产要素的自

16、然性质所产生,而是由于政府干预和行政管制的人为因素,阻止了了供给增加所形成的。这类租金的形成,是因为“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既然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能够创造租金,自然就有人进行寻求这种租金的活动。寻租活动的特点,是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得到占有租金的特权,从而取得高额收入。在体制转轨时期,双重体制并存,寻租活动得到发展,占有租金的少数人大量鲸吞社会财富,而广大群众则陷于普遍的贫困之中。 3政策倾斜度不一,是产生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步骤,由沿海逐渐向内地进行。沿海自身具有区位优势,对外活动便捷,因此在优惠政策的倾斜下,沿海城市率先富裕起来。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内地也获得了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但我们发现,由于开放的先后顺序的差异,沿海与内地的差距是在逐渐扩大的。因为对外贸易中,沿海一带是有比较优势的,有天然的港口及有利的出口和招商引资条件,而内地从贸易条件来就处于相对劣势,而这种劣势是由地理条件所决定的。因此,沿海一带既有利条件,又率先获得政策支持,与内地的差距自然而然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