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1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501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1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镇江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1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镇江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1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镇江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1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镇江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1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江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镇江市镇江市 20162016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6 页,页,29 小题,全卷满分小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试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试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 上相应的位置,并用上相应的位置,并用 2B 铅笔将对应考号的信息点涂黑。铅笔将对应考号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铅笔把答题

2、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水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毫米黑色水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5050 分)分) 一一、单单项项选选择择题题(本本大大题题共共25 小小题题,每每小小题题只只有有一一个个答答案案符符合合题题意意

3、,每每小小题题2 分分,计计50 分分)1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A诸侯争霸局面 B “百家争鸣”局面C竞相改革局面 D儒学独尊局面2秦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作为标准文字颁行 天下的字体是A B C D3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4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珠江流域

4、 D长江流域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6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到:“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2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A重视军事训练 B

5、重视政治教育 C军事政治并重 D重视军事理论8曾任侵华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37 年 6 月,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下列哪一侵略事变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9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1940 年 8 月 20 日夜,(八路军)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失甚大,。 ”日军的这一作战记录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总结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武汉会战 D台儿庄战役10.右下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

6、的合影。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这次谈判主要是为了A推迟内战爆发B争取和平民主C争取更大利益D争取舆论支持11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 :“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2下面这两幅历史图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图片信息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忽视了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规律,这一历史事件是图一 全民大炼钢 图二 市民将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A大跃进运动 B社会主义

7、改造C土地改革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131971 年 10 月 26 日,中国外交部代理部长姬鹏飞收到某国际组织秘书长发来的电文,告之了该国际组织二十五日通过的决议。毛泽东获悉后高兴地说 :“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 去的。 ”由此判断中国被黑人兄弟抬进了哪一国际组织3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联合国 D东南亚国家联盟141517 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史称“新航路开辟”。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哥伦布。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哥伦布进行的航海线路是A B C D 15 “世界近代史上风云人物 的他,在革命暴风雨中崛起,他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

8、以抚平的战争创伤。”文中的“他”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16列宁在评价某社会主义经典著作时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 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列宁评 价的这本经典著作是 A 人权宣言 B 人民宪章 C 法兰西内战 D 共产党宣言 17下图信息表明,当时英国棉花加工量、生铁产量快速增长 是由于它进行了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819 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 的时期已经 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9、为与邻国 争夺“日光下的地盘” , 德国缔结的军事集团是 A三国协约 B法西斯同盟 C三国同盟 D反法西斯同盟 191878 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 “伏尔泰战胜了敌人。 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B封建农奴制度 C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 D资本主义制度 201919 年参与巴黎和会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会后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1764 年 1789 年380万 磅 3240万磅 1740 年 1800 年1.7万吨 25万吨 英国棉花加工量增长表 英国生铁产量增长表巴哈马群岛加勒比

10、海麦哲伦海峡大大好望角西西洋洋印 度洲洲亚亚中国北北美美洲洲南南 美美 洲洲非非洲洲印印度度洋洋大大洋洋洲洲欧欧 洲洲新航线开辟示意图太太平平洋洋太太平平洋洋菲律宾海地岛西班牙葡萄牙4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 ,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 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劳合乔治担心德国会对这次会议签订的哪一条约进行报复 A 四国条约 B 九国公约 C 凡尔赛和约 D 五国海军条约 21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26 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的宣言中表示 :凡在战胜希特 勒主义斗争中给予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国家,均可加入本宣言。这一宣言 是 A 人权宣言 B 联合国家宣言

11、 C 开罗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22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 束,它的生命就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直接证明了毛泽东的科学论断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23右图漫画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 的“马歇尔计划”,其中被“夹板”扶持的“小树”代表的是 A拉美国家 B东欧国家 C西欧国家 D前苏联 24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曾说:“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 辱呢?”1999 年,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拔掉了这面“插在自己国家的心 脏”上的外国国旗,结束了屈

12、辱的历史。被拔掉的这面外国国旗是 A英国国旗 B. 法国国旗 C西班牙国旗 D美国国旗 25下面是美国麦道公司飞机零部件产地供应分布图,它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呈现出A经济区域化趋势 B经济封闭化趋势 C政治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 势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50 分)分)二、材料分析二、材料分析题题(本本大大题题共共4小小题题,26题题13分分,27题题12分分,28题题12分分,29题题13分分,计计50分分)26 (13 分)分)一一场场全全国国规规模模的的革革命命想想取取得得哪哪怕怕是是部部分分的的成成功功,都都需需要要在在人人们们面面前前提提出出一一个个与与以以 往往不不

13、同同并并被被众众多多人人接接受受的的新新的的理理想想和和目目标标,使使人人们们燃燃起起新新的的希希望望。阅阅读读下下列列材材料料,回回答答问问 题题。材料一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 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 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 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5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 由完成也。 ”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材料三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 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材料四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 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 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