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反比例的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4407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反比例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反比例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反比例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反比例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反比例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反比例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反比例的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谈话:日常生活中和学习活动中有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比如生活中:穿衣和天气有联系,天气越冷,人们穿的衣服就越多;天气越热,人们穿的衣服就越少。再如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有联系,学习方法科学

2、,学习效率就高,花的时间少,学习成绩就好;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就低,花的时间多,学习成绩有时反而差。生活和学习中这些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相关联的事物或相关联的量(板书) 。提问:你们能举一些生活或学习中这样的相关联的量吗?提问:数学中也有许多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发生变化,那么变化有没有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索数学中一些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共同合作,一定会很好地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有信心吗?小学资源网:二、自主合作,探索发现二、自主合作,探索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打开专题网站“探索发现”的表格: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 80 千米时间

3、(时)123456路程(千米)2李师傅加工 600 个零件:工效(个)102030405060时间(时)提问: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谈话:在刚才填写表格的过程中,相信不少同学已经感觉到两个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请各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找一找: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如果有是哪两种?想一想:一种量发生变化,另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变化的?算一算:计算相对应的每组数的和、差、积、商。看看有什么发现?提问:我们先来讨论两个问题,哪组同学先来回答?指名回答。谈话: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两个表中尽管数据都在变化,但变化的情况是不同的,表一中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

4、随着变大,表二中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反而随着变小。第三个问题我们请同学们先把算式写出来再讨论。提问:他们写得对吗?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相同的商或者积,实际上是什么量吗?指名回答。追问:谁能把大家的发现概括一下?你能不能用数量关系式把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表示出来?指名学生回答。板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工效时间=总量(一定)谈话: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例、例中相关联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区别两种不同的变化规律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正、反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提问:谁能结合例题,说说什么是正比例?什

5、么是反比例?三、巩固应用,交流共享三、巩固应用,交流共享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正、反比例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愿意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吗?指导学生打开专题网站“试一试” 。试一试:小学资源网:(1)每枝钢笔 6 元数量(枝)51015202530总价(元)306090120150180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和 是相关联的两个量。 = (一定) 。 和 成 比例关系。(2)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如下:长(米)12864321宽(米)234681224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和 是相关联的两个量。 = (一定) 。 和 成 比例关系。指导学生打开专题网站“巩固应用” 。巩固应用:1.判断下面

6、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是的打“”不是的打“”。(1)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 )(2)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 )(3)圆柱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 )(4)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5)圆的周长和直径。( )(6)同一物体的体积和重量。 ( )(7)小红的身高和年龄。 ( )(8)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是的打“”不是的打“”。(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2)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3)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4)8 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做完的题。( )(5)积一定,一个因

7、数和另一个因数。( )(6)互为倒数的两个数。( )(7)一条绳子,剪去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8)比的前项一定,后项和比值。 (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将判断某道题或某些题的经验以发帖形式在“教育社区”进行共享交流。浏览和评价,最后集体订正。四、总结概括,深化发展四、总结概括,深化发展谈话:通过例题、 “试一试”和“巩固应用”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反比例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如果我们用 x、y 分别表示相关联的两种量,用 k 表示一定的量,你们能写出表示正、反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的式子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y/x=k(一定) ;xy=k(一定) 。提问:同学们

8、观察一下,正反比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打开专题网站“分析对比” 。阅读补充的知识。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不同点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缩 小) ,另一种量也扩大 (缩小)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 定。y/x=k(一定)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 小) ,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xy=k(一定)谈话:关于正、反比例的异同还有这么一个童谣, (指导学生打开专题网站“童谣”) ,我们班谁读书读得好,我们请他来读一下?童谣:小学资源网:正比例,反比例。正反比例两兄弟,样子相像性格异。正比例,很和气;你扩大,他扩大,一样倍数顺着你。反比例,倔脾气;你扩大,他缩小,你缩小,他扩大,倍数相同顶撞你。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总结:生活中有许多成正、反比例的量,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速度(一定) k(一定)时间路程 xy两个相关联的量 功效时间总量(一定) xyk(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