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4478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测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春高一生物测试卷年春高一生物测试卷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对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 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 一定要让显性性状作母本 一定要实现两个亲本之间的有性杂交 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A B C D 2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下列各杂交组合的所有后代中,与双亲具有相同表现型的是 ( ) A.BbSsbbss B.BbSsbbSs C.BbSSBBSs D.BBSsbbss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 A 与 b B. Y 与 y C. E 与

2、E D. f 与 f 4豌豆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 代的亲本组合是 ( ) A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 B纯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C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 D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5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性状分离 B显、隐性遗传因子分离 C同种遗传因子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6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开花前人工去雄 开花后人工去雄 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 去雄后自然授粉 去雄后人工授粉 授粉后套袋隔离 授粉后自然发育 A B C D 7依次解决-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

3、方法是( )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 纯度 检验杂种 F1 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8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之自交得到 F1 植株是 A高矮之比是 1:1 B全是矮秆 C全是高秆 D高矮之比 3:1 9关于杂合子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合子的成对基因中,起码有一对是杂合状态 B.两个杂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仍是杂合子 C.杂合子基因型不能稳定遗传,后代性状会发生分离 D.杂合子至少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10白化

4、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一对无病的夫妇所生的头两个孩子都是白化病患者,那么 他们所生的第三个孩子是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A.0 B.1 C. 1/2 D. 1/4 11具有 DdTt 基因型(这些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的个体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中,ddTT 和 ddTt 将分别占整个基因型的比例是( ) A18 和 116B116 和 18C116 和 14D18 和 18 12下列生物的遗传可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是( ) A噬菌体 B蓝藻 C酵母菌 D大肠杆菌 13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 DD,则他第 4 次抓取是 DD 的概率是 A1/4 B1/2 C0 D1

5、 14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设计了对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在遗传学上称为 A测交 B杂交 C自交 D正交 15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杂交 B观察 C测交 D自交 16下面四组杂交实验中,可以确定相对性状间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17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与 aaBb 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A.9:3:3:1 B.1:1:1:1 C.3:1:3:1 D. 3:1 18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A均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

6、裂后期 C均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19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皱粒与黄粒 B水稻的抗病与不抗倒伏 C小麦的有芒与抗病 D棉花的短绒与长绒 20遗传的基本规律不适用于 噬菌体 乳酸菌 酵母菌 蓝藻 豌豆 A B C D 21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 ) 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B.采取人工杂交的实验方法 C.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2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受粉应: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C.采

7、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23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一组是( ) ABbddbbDD BBbDdBbDd CBBDdbbDd DBbDdbbdd 24下图是血友病谱系,8 和 9 的后代中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A1/2 B1/4 C1/8 D1/16 25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假说的是( )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B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CF2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 31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6 下列不属于配子基因型的是 ( )AAbDBAbdCAaBd DABD 27

8、下列各组基因型中,表现型与 AAbb 相同的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28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可能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种类有( ) A.2 种 B.3 种 C. 4 种 D. 5 种 29下列基因组成中,是纯合子的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30孟德尔对自由组合定律的探索经历了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实验分析假设验证 D实验假设验证讨论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综合题(二、综合题(

9、40 分,除注明外其余每空分,除注明外其余每空 1 分)分)31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母本是_。(2)操作叫_,操作叫_。(3)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_,操作后应_。(4)F1 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为高茎,孟德尔把 F1 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5)让 F1 进行自交,F2 植株中出现 现象,且比例为 。32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 控制显性性状,d 控制隐性性状,如右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 。F1红果的基因型是 ,F2中纯合红果的概率

10、是 。F1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黄果和红果,称为 。(2)P 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 (交配类型) 。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 , 基因型是 。33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 Y、y 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 R、r 控制。根据下列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 黄色圆粒F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_对_为显性,_对_为显性。(2)F2中粒色分离比为:黄色绿色=_,粒形的分离比为:圆粒皱粒=_。表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_。(3)F2有四种性状表现,其中_、_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4)亲

11、本基因型组成:纯种黄色圆粒为_; 纯种绿色皱粒为_。34如图所示为某家族中白化病遗传系谱,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以 A、a 表示有关的基因):(1)该致病基因是_性的。(2)5 号、9 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和_。(3)8 号的基因型是_(比例为_)或_(比例为_);10 号的基因型是_(比例为_)或_(比例为_) 。(4)若 8 号与 10 号婚配,则后代中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_(2 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5 BCBDB 6-10 CBBBD 11-15 BCAAD 16-20 BBCDA 21-25 BBDCC 26-30 CBCDC31.(1)矮茎的花;高茎的花(2)去雄;授粉(3)在花

12、未成熟前 套袋 (4)显性性状 (5)性状分离 3:132(1)红果 (2 分) Dd 1/4 性状分离(2)测交 黄果 dd33(1)黄;绿 ; 圆;皱 (可颠倒)(2)3:1 ; 3:1; 基因分离规律(3)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可颠倒)(4)AABB; aabb34(1)隐 (2)Aa aa (3 )AA 1/3 Aa 2/3 AA 1/3 Aa 2/3 (4)1/9答案第 1 页,总 5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亲本一定都是纯种,故正确。选用的亲本应有较明显的 相对性状,故正确。但显性性状不一定要做母本,故错误。一定要对亲本进行杂交, 故正确。杂交时需在开花前去除母本的雄蕊,故错误,因此 B 正确。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 度。 2C 【解析】 试题分析:若要是所有后代的表现型与双亲相同,则需要双亲的表现型相同,分析所给的 四个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