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复习中国现代史练习题(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171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复习中国现代史练习题(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复习中国现代史练习题(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复习中国现代史练习题(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复习中国现代史练习题(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复习中国现代史练习题(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复习中国现代史练习题(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复习中国现代史练习题(教师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 高二文科历史实中11(2016湖南永州一模18)1947 年 4 月 23 日至 5 月 3 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召开。 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等重要文件。内蒙古 自治政府是( ) A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C蒙古民族完全独立自主的自治政府 D蒙古民族与众多少数民族联合的自治政府 【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不是“国民 党领导”,故 A 项错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

2、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故 B 项正确;民族区 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不是 “完全独立自主”,故 C 项错误;在蒙古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蒙古民族的区域自治,而不是 蒙古族“与众多少数民族联合”,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2016安徽合肥一模1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C 19

3、82 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 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初步形成 D 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获得通过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表 格逻辑型选择题(精选)(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解析】我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 1954 年宪法中,故 A 项错误;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只能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践踏和破坏,但不能说彻底破坏,故 B 项错 误;1956 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

4、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 C 项错误;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标 志着我国的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故 D 项正确。 【答案】D 3(2016甘肃一模30)据统计,1953 年 6 月 30 日 24 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 601912371 人。这是 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全面的普查所得到的准确的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的直接作用是( ) A作为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依据 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C作为实行三大改造的依据 D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据 【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计划生育我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

5、以来全面推行,故 A 项错误;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因而 1953 年的人口普查和可以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故 B 项正确;三大改造与人口普 查没有关系,故 C 项错误;1986 年 4 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 D 项错误。 【答案】B4(2016湖北黄冈一模30)1977 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 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 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

6、持政治原则 【考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对于批评“文革”的高考作文,许多人坚持打零分,就足以说明“左”倾对工作干扰的严 重程度,从而说明思想解放工作的紧迫性,故 A 项正确;1977 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还没有 进行改革,故 B 项错误;当时还没有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故 B 项错误;当时“文革”的错误也没有 得到纠正,故 C 项错误;教育和考试必须拨乱反正,而不是坚持文革的错误,即所谓的政治原则, 故 D 项错误。 【答案】A 5(2016河南郑州一模29)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努力推动民主法制各项事业的重 建和健全。1981 年时,最迫切的政治任务是( ) A修订中华人民共和

7、国宪法 B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C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D筹备和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解析】“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材料中“推动民主法制各项事业的重建和健全。1981 年”相符,故 A 项正确;1982 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 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与材料中“1981 年”不符,故 B 项错误;19

8、98 年,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制度,与材料中 “1981 年”不符,故 C 项错误;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北京隆重举行,与材料中“文革结束后”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A 6(2016河南信阳一模16)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 2014 年 6 月 25 日至 28 日赴台湾访问,这是 1949 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放在 65 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 两岸“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去看,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 。这说明( ) 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 B“

9、一国两制”受到高层的认可 C“九二共识”得到全方位体现 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根据材料只是“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首次访台”,不能代表两岸的政治关系取得实质性 进展,两岸从政治关系上讲仍然处于分裂状态,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只是说大陆的对台访问,没有 涉及到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故 B 项错误;“九二共识”指的是 1992 年 11 月大陆的两 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 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共识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

10、高二文科历史实中2得到全方位的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提到“这是 1949 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 度踏上宝岛的土地”,这是建国以来大陆和台湾交往的另一种新的渠道,这种交往符合两岸人民的 利益,可以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故 D 项正确. 【答案】D 7(2016湖南永州一模19)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资

11、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解析】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是日内瓦会议的影响,而不是“共同影响”,故 A 项 错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是亚非会议的影响,而不是“共同影响”,故 B 项错误;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与“50 年代”不 符,故 C 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 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故 D 项正确。 【答案】D 8(2016广东佛山一模30)1955 年的万隆会议、1970 年联大

12、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 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 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 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 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 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于 1953 年周恩来同印度代表团谈判之中,当时处于冷战之中,并 非“和平与发展”,故 A 项错误;只有三则材料,无法说明“全面认同响应”,故 B 项错误;1974 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

13、原则,这一点无法说明 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 C 项错误;三则材料共同出现,说明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D 项正确。 【答案】D 9(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一模28)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 指:“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图之问 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一大片” C独立自主 D“另起炉灶”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解析】“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两极格局下站着社会主义阵营,但体现不出“但国与国之问在政

14、 治上不能没有差别”,故 A 项错误;“一大片”是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 线的办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可知中国在建 国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故 C 项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C 10(2016福建莆田一模28)1950 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 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 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

15、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 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 ) A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D促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解析】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 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 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与材料中中苏同盟条约不符,故 A 项错误;中苏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第二天,故 B 项错误;从“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 的经济合作”可知,通过条约中国可获得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为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改变工 业落后的面貌提供条件,故 C 项正确;“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后, 故 D 项错误。 【答案】C 11(2016山东日照一模28)1949 年 10 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 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