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讲解与例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71339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讲解与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讲解与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讲解与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讲解与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讲解与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讲解与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讲解与例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9 说说“木叶木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作家作品作家作品简历:林庚,著名学者、诗人。1937 年后,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和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 论点是“盛唐气象” 。 代表作:诗人屈原及其

2、作品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楚辞的一部论文集;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 中国文学简史等。 资料卡片资料卡片 意境的塑造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 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 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

3、来 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 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 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 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 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字词广场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袅袅(nio) 灼灼(zhu) 寒砧(zhn) 征戍(sh) 画筌(qun) 窸窣(x s) 桅杆(wi) 迢远(tio)

4、宿Error! 绿Error! 强Error! 埋Error! 字形辨析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词义辨析 喜爱钟爱酷爱:“喜爱” ,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它的口语色彩浓一些; “钟爱” ,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 ;“酷爱” ,非常爱好,强调爱的程度深。 例: 由扬子晚报和全国优秀作文选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 家”颁奖活动 1 月 9 日在南京大学科技馆大礼堂举行。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当天,记者还从活动现场了解到,就较短线游而言,虽然一些花费时间较长的省外旅

5、 游线路相对冷清,但上海世博游仍是市民钟爱的旅游线路。 近日当选韩国首位女总统的朴瑾惠,非常热爱体育运动,游泳、乒乓等样样精通,可 谓多才多艺,尤其酷爱网球运动。 飘零漂泊:“飘零” , (花、叶等)坠落;比喻流落在外,失去依靠。 “漂泊” ,随波浮 动或停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例: 那是一个隐秘,一个隐而不宣的内心渴望,它只能属于一个人的独自享受,静静地在 内心深处咀嚼与回味,因为秋凉总是会伴随着一场细密的雨丝,微风轻拂,还能闻到尚 未飘零的秋叶发出的阵阵清香。 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 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侵蚀腐蚀:“侵蚀”

6、,逐渐侵害使变坏;暗中一点儿一点儿地侵占(财物) 。 “腐 蚀”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 下逐渐变质堕落。例: 海洋酸化正侵蚀生活在南极附近海域的“海蝴蝶”的壳,使它们易受疾病和捕食者 伤害。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 “青岛栈桥”是山东青岛的一项重要的标志性景观, 但这些年来,持续的海水腐蚀让青岛栈桥内部部分钢筋出现了裂痕。 熟语积累 小贴士 “年高德劭”,常被人误用为年纪大了,但缺少道德修行,年老不尊的意思。 年高德劭:年纪大,品德好。 前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马多夫曾是一位年高德劭的商界楷模,是全球顶级对冲基金、 私人银行和超级富豪们衷心信

7、赖的资金管理人,其马多夫投资证券公司管理的资金长年拥 有两位数的回报率。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儿 差错。 市侩是以营利做目的,放射线状浮选为原则,和美术上的人体习作或摄影,截然两样, 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新年第一天,广州楼市冷热不均,市中心高档商品房受限购影响,销售现场门可罗雀, 而选择促销的楼盘则热闹非凡。“说木叶 ”是个动宾关系的短语,题目就是论题。 “说”是论说文体。作者以深厚的 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 、 “树叶”与“木叶” 、 “木叶”与“落叶” 、 “

8、木叶” 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 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很好借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 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1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

9、为诗人们笔 下钟爱的形象。“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 “木”就是“树” , “木叶”也就是“树叶” ,这 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 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而淮 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 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2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 (陶渊明拟古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

10、文字洗练的 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 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 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 (沈佺期古意 )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 “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3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 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4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 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 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

11、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 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 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 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 ,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 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 ,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5事实 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这 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 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

12、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 ,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 的不同,也正在此。 “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 ,虽然 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 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6从概念上说, “木叶”就是“树叶” , 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 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 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 句;这冒险

13、,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第一部分(第 13 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 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 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 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

14、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 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7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 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 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 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 “高木” 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8“木”在这里要比

15、“树”更显得 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 ;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 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 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 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 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9而“木”作为“树”的概 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 “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

16、形象常常影响 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 “叶”因 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 “午阴嘉树清圆。 ”10(周邦彦满庭芳 )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 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 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 “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 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 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