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学习分析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54934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0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学习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学习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学习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学习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学习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学习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学习分析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u, Y.-T., Chang, M., Li, B., Chan, T.-W., Kong, S. C., Lin, H.-C.-K., Chu, H.-C., Jan, M., Lee, M.-H., Dong, Y., Tse, K. H., Wong, T. L., & Li, P. (Eds.). (2016).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2016.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

2、tion. 625 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学习分析研究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学习分析研究 Analysis of Online Learning in the Double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林群1,王屏萍2*,李玉顺1,钱春兰1 1北京师范大学 2北京市第五中学 * 【摘要】【摘要】 信息技术突破传统课堂时空域,双课堂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本研究聚焦于一所中学的双课堂教学实践,以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在线学习行为及特征分析为切入点,试图从该角度分析双课堂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研究采用交互分析模型对论坛中的帖子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在线讨论使得学生通过意义共建等方式进

3、行在线的交流合作,促进了知识建构。同时本研究还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得到虚拟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交互状态,发现虚拟课堂中的交互性明显增强。最后,本文对今后开展双课堂教学提出若干建议和设想,以期对一线教学信息化融合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字】关键字】 双课堂教学;在线讨论;交互行为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reak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s space and time, which make the doubl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appear. This study focuses o

4、n the online learning in th e virtual classroom, trying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the doubl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We adopted the coding scheme of the “Interactive Analysis Model”. We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cooperation online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We also used the

5、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get the interaction in the virtual classroom, and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is obviously enhanced.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ouble class teaching. Keywords: Double classroom teaching, Online disc

6、ussion, Interactive behavior 1. 研究背景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缓解了传统教学所处的困境, 促进了教育改革。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巨大优势,可构建完全突破 传统课堂“时空域”的虚拟课堂。 用这样的“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所形成的互为补充、 互为延 伸的“双课堂”做依托,可充分开展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各种学习活动(马惠超 乜勇和徐青青,2014)。双课堂教学是采用网络平台教学与传统课堂对话教学相结合的一种 教学方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进行,双课堂教学方式开始应用于各个学科。语文双课堂教 学就是利

7、用信息技术,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 (陈云生2012) 。 语文双课堂教学的良好前景使得不少教师和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 语文双课堂教学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有不少资深的教研员对这种尝试予以肯定,同时实 验班的高考成绩确有提高,但是教研员的评价相对主观,而高考成绩的提升也并不能完全归 功于双课堂教学方式。因此,如何评判双课堂教学方式真正有效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与 此同时, 如何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评价亦是一个前瞻性的话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学生评价的内涵已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能力 上的发展。

8、 本研究将研究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 聚焦双课堂环境下虚拟课堂中Wu, Y.-T., Chang, M., Li, B., Chan, T.-W., Kong, S. C., Lin, H.-C.-K., Chu, H.-C., Jan, M., Lee, M.-H., Dong, Y., Tse, K. H., Wong, T. L., & Li, P. (Eds.). (2016).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2016. Ho

9、ng K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626 的在线讨论环节,通过分析学生的知识建构的交互过程,考察语文双课堂教学给课堂带来的 变化以及对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产生的影响。 2. 文献综述 2.1. 双课堂教学双课堂教学 双课堂,即常态的“现实课堂”与基于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搭建的“虚拟课堂”,将这二者适 当地融合构成一个新型的教学环境,凭借这样的环境所开展的教学可称为双课堂教学。在现 实课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 学目标的达成;在虚拟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则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借助于网络平台,学生

10、 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并且能随时随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解 决学生的个性问题, 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 (马惠超乜勇和徐青青, 2014) 。 “虚拟课堂”与“现 实课堂”的有效融合,实现了传统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参与式教学、个性化学习和优秀资源共享 (聂锦涛和方斌,2013)。借助于网络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课堂逐渐过渡到以学生 为中心。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也让课堂的教与学充满生机,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实现 了教与学的生态化,学生的学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均得到培养。 2.2. 双课堂教学研究现状双课堂教学研究现状 双课堂教学是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出现的。

11、 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方式的 转变,要把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这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所 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进行, 双课堂教学方式开始应用于各个学科, 相关的研究不够成熟。但仍有研究者立足于从教以来的双课堂教学实践,着手探究传统语文 课堂与虚拟课堂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既能抓住语文学科“读写”并重的特质,又能融合虚拟课 堂和现实课堂,使两者各展其长,优势互补的教学范式蝴蝶模式,为广大一线教师和研 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王卫杰,2015)。以此为典型,国内关于双课堂教学的研究仍 在起步阶段,国内双课堂教学实践并不常见,众多研究者均停留在摸

12、索期,关于双课堂教学 的研究主要表现为运用双课堂教学实践后的感悟(如陈云生,2012),有关评价双课堂教学 效果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对双课堂效果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正是立足于此,将 研究重点放在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部分,试图从“虚拟课堂”入手,分析其在线讨论所反映 出的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后续评价双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学习奠定基础。 2.3. 在线学习分析的相关研究在线学习分析的相关研究 伴随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的发展,许多研究探讨了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过 程的各种分析方法和框架。在线学习过程的分析方法也逐渐向多层次、多样化融合的方向发 展。如 Daradoumis 等人(2

13、006)提出一个分层框架用以评估在线协作学习,该框架研究和分析 小组互动和群体建构,对群体交互的社会网络以及个人和群体的特点以及运作进行评估,是 一个可操作的、整体性的概念模型。除此之外,候惠泽等人还采用滞后序列分析和定量分析 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学生在线学习时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和知识建构(Hou et al., 2008)。 此外,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在线学习互动的频率 (Black et al., 2008), 或进行社会网络分析, 探索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状态(如,Zhu, 2006)。在这些研究中,在线讨论的信息被编码,所 收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提高对整个讨论的内容结构的理解。基于

14、上述研究,本文 将沿用在线学习协作分析中较为常用的“交互分析模型”(Hou et al., 2012),对双课堂教学环 境下的在线讨论进行编码。同时,结合网络上师生的发帖和回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了解“虚 拟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交互状态。 本研究将结合一线实践对双课堂教学中的“虚拟课堂”的评价需求,针对“虚拟课堂”中的在 线讨论环节,通过探索在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线讨论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模式,更好地 了解该种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局限性。从而对双课堂教学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推进双课堂教Wu, Y.-T., Chang, M., Li, B., Chan, T.-W., Kong, S. C., Li

15、n, H.-C.-K., Chu, H.-C., Jan, M., Lee, M.-H., Dong, Y., Tse, K. H., Wong, T. L., & Li, P. (Eds.). (2016).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2016.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627 学进入各学科奠定基础。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聚焦于双课堂教学的虚

16、拟课堂中论坛的讨论,依托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实践,分 析双课堂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该中学进行双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学生先在教师组 织下自主阅读,在网络课堂交流研讨碰撞,生成问题后,师生在现实课堂深入探讨,并进一 步利用虚拟课堂来丰富、提升。本研究的样本选自其专题教学中的史铁生散文专题,在其中 的 精读我与地坛 部分, 选择其中发帖量和评论数相对较高的置顶贴 地坛中的那些景物 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地坛中的那些景物是授课教师让学生深入剖析课文中关于地坛景物 描写而开设的主题,该话题在 2015 年 4 月 15 日 7 点 16 分起创建,截止到 2015 年 4 月 20 日 8 点 32 分,学生就该话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首先,统计在线讨论过程中的发帖和回复 情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在线讨论环节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状态。然后,采用 Gunawardena(1997)提出的交互分析模型(IA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