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复数教学资料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448259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复数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复数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复数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复数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复数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复数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复数教学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数选修 1-2 第 3 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复数的概念 重难点: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考纲要求: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经典例题: 若复数,求实数使。 (其中为的共轭复数) 1zi , a b22(2 )azbzazzz当堂练习: 1.是复数为纯虚数的( )0a ( ,)abia bR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2 设,则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1234 ,23zizi 12zz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

2、限3( )2)3(31iiABCDi43 41i43 41i23 21i23 214复数z满足,那么( )1243i ZiZA2i B2i C12i D12i5.如果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那么实数b等于( )w.w.w.k.s.5.u.c.o.m2 12bi i A.B.C.2D.22 32 36.集合ZZ ,用列举法表示该集合,这个集合是( )Zniinn, A0,2,2 B.0,2 C.0,2,2,2 D.0,2,2,2 ,2 iii7.设 O 是原点,向量对应的复数分别为,那么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OA OB 23 ,32ii BA).55Ai .55Bi .55Ci.55Di8、

3、复数,则在复平面内的点位于第( )象限。123,1zi zi 12zzzA一 B.二 C.三 D .四9.复数不是纯虚数,则有( )2(2)(11)()aaaiaR .0Aa .2Ba .02Caa且.1Da 10.设 i 为虚数单位,则的值为( )4(1) i A4 B.4 C.4i D.4i 11.设( 为虚数单位) ,则 z= ;|z|= . iziCz2)1 (,且i12.复数的实部为 ,虚部为 。2 1 i 13.已知复数 z 与 (z +2)2-8i 均是纯虚数,则 z = 14.设,复数和在复平面内对应点分别为 A、B,O 为原点,则的面11Zi 21Zi 1Z2ZAOB积为 。

4、15. 已知复数 z=(2+ ).当实数 m 取什么值时,复数 z 是:iimm1621 (2i(1)零;(2)虚数;(3)纯虚数;(4)复平面内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对应的复数。10052201116(12 )() () 12iiii i 、计算17 设R,若 z 对应的点在直线上。求 m 的值。mizmm,) 12(1403 yx18 已知关于的方程组有实数,求的值。yx, iibyxayxiyyix 89)4()2(,)3() 12(,a b选修 1-2 第 3 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2-3 复数的四则运算及几何意义 重难点: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

5、、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考纲要求: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经典例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实根,求这个实根以及实数k的值.2(2 )20xki xki当堂练习:1、对于 ,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200 21100 21)()(iizA 是零 B 是纯虚数 C 是正实数 D 是负实数zzzz2、已知,那么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32()33(iziz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3、设非零复数 x,y 满足,则代数式的值是 ( )022yxyx19901990)()(yxy yxx A B 1 C 1 D 0198924、

6、若,则|z|的最大值是 ( )2|43|izA 3 B 7 C 9 D 55、复数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 A,将点 A 绕坐标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再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向2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点 B,此时点 B 与点 A 恰好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则复数 z 为 ( ) A 1 B 1 C i Di6、( ) iii 1)21)(1 (ABCDi 2i2i2i2 7、复数 zii2i3i4的值是 ( )A1 B0 C1 Di8.设复平面内,向量的复数是 1+i,将向量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得到向量,则向量与点OAOAAOAOA对应的复数分别是 c A.1i与 1+i B.2i与 2+i C.1i与

7、 2+iD.2i与 1+i 9.若复数z满足|z+i|zi|2,则|z+i+1|的最小值是 aA.1B.C.2D. 2510.若集合Az|z1|1,zC C,Bz|argz,zC C,则集合AB在复平面内所表示的6图形的面积是 bA.B. C.D.43 6 43 65 43 3 41 6511.已知.求的值 .1510105)(2345xxxxxxf)(23 21if12.已知复数 .zzzzzziz则复数满足复数,3,2300013.复平面内点A对应的复数为 2+i,点B对应的复数为 3+3i,向量绕点A逆时针旋转 90到,ABAC则点C对应的复数为_.14.设复数z=cos(2sin2)i

8、.当()时,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点的轨迹方程是2,2_. 15. 已知,且复数的虚部减去它的实部所得的差等于,求复数的)0(1aziia)(izz23模.16. 已知复数当求 a 的取值范围,aizziiii,)31()1)(31(,2|z)(Ra17. 在复数范围内解方程(i 为虚数单位)iiizzz23)(218. 复平面内点A对应的复数是 1,过点A作虚轴的平行线l,设l上的点对应的复数为z,求所对应的点z1的轨迹.选修 1-2 第 3 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4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单元测试1、复数的值等于( )911 ii(A) (B) (C) (D)222ii2、已知集合

9、M=1, ,N1,3 ,MN1,3 ,则实数 m 的值为( immmm)65() 13(22 ) (A) 4 (B)1 (C)4 或1 (D)1 或 63、设复数则是是纯虚数的( ), 1Z1Z11 ZZ(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复数 Z 与点 Z 对应,为两个给定的复数,则决定的 Z 的轨迹是( 21,ZZ21ZZ 21ZZZZ) (A)过的直线 (B)线段的中垂线21,ZZ21ZZ(C)双曲线的一支 (D)以 Z为端点的圆21,Z5、设复数满足条件那么的最大值是( )z, 1ziz22(A)3 (B)4 (C) (D)2213

10、26、复平面上的正方形的三个顶点表示的复数有三个为那么第四,21,2,21iii 个顶点对应的复数是( ) (A) (B) (C) (D)i 21i2i2i 217、集合ZZ ,用列举法表示该集合,这个集合是( )Zniinn, A0,2,2 (B) 0,2 (C) 0,2,2,2 (D) 0,2,2,2 ,2 iii8、则( ),21CZZ,2, 3,222121ZZZZ21ZZ(A) (B) (C)2 (D)222129、对于两个复数,有下列四个结论:;i23 21i23 2111;,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 )1133(A)1 (B)2 (C)3 (D)4 10、1,是某等比数列的连续三

11、项,则的值分别为( )bia aib ba,(A) (B) 21,23ba23,21ba(C) (D)21,23ba23,21ba11、计算:= 610)21()23 21(ii12、已知复数 z1=3+4i, z2=t+i,且 z1是实数,则实数 t 等于 2z13、如果复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z12zi 2zi14、已知虚数()的模为,则的最大值是 ,的最小值为 .(2)xyi, x yR3y x1 1y x 15、设复数,试求 m 取何值时immmmZ)23()22lg(22 (1)Z 是实数; (2)Z 是纯虚数; (3)Z 对应的点位于复平面的第一象限16、在复数范围内解方程(i 为

12、虚数单位) iiizzz23)(217、设满足下列条件的复数所对应的点的集合表示什么图形,Czzz. 12141log21zz18、已知复数,满足,且为纯虚数,求证: 为实数1Z2Z212 22 12510ZZZZ212ZZ 213ZZ 19、已知,对于任意实数 x,都有恒成立,试求实数的取122 1xixZiaxZ)(2 221ZZa值范围20、设关于的方程,若方程有实数根,求锐角和实数根x0)2()(tan2ixix参考答案 第 3 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复数的概念 经典例题:解析:由,可知,代入得:1zi 1zi 22(2 )azbzaz,即(1)2 (1)aibi22(1)ai2(2 )abab i22a44(2)ai 则,解得或。222424(2)abaaba4 2a b 2 1a b 当堂练习:1.B; 2.D;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