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4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95519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来源:Z。xx。k.Com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 时间”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 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2教材说明教材说明本节主要研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以冰和蜡

2、为代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收集数据、描绘图像、对比分析,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并学习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 础。关于物质的熔化,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个探究实验无论是装置、 操作,还是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都比上一节探究沸腾要复杂一些, 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教材将其编排于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现象中,直接给出熔化和凝 固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仿照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设

3、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冰地熔化特点,描绘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然后针对学生对 该实验的疑点,教材采用卡通画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一方面 加深对冰的熔化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该实验进行评价,同时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 固。通过活动 1 的实验研究,描绘出石蜡的“温度时间”图像,再对两个图像进行对比, 总结出它们在熔化时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别,引出熔点和凝 固点。最后将物态变化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通过“信息浏览”介绍液晶。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符合课程 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用冰

4、代替旧教材中的萘或海波, 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容易成功。通过“信息浏览”介绍液晶,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 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 本节教学重点:教材通过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 环节,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用图像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这既是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又是学习晶体和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等知识的基础。来源:Z#xx#k.Com 本节教学难点:由于初中学生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受数学知 识水平的限制,所以让学生描绘晶体熔化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是本节教学的难

5、点。3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本节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知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学习熔点和凝固点 等知识,所以让学生做好探究固体熔化特点的实验,是教好本节的关键。 关于课提的引入,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过一会儿,将其倒过来倾斜 放置往下滴蜡,下面用一块玻璃板收集蜡滴。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蜡烛受热后由固态变 为液态,滴到玻璃板上由于冷却又由液态变为固态。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播放“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的情景,引入新课,这样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亲近自然的情感。 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可以请学生自己归纳。在上述引入新课的基础上,先引导学 生分析

6、:上面的现象中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于学生对物质的三态等知识已掌 握,所以很容易就可说出是固、液之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两个过程分别叫 做熔化和凝固。 为了加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认识,可进一步请学生列举所知道的熔化或凝固现象。 由于熔化和凝固现象比较常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作基础,会举出很多例子,如:春 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这些都是熔 化现象。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 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这些都是凝固现象。通过举例,将物理知识 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

7、“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研究晶体熔化的特点时,旧教材一般用萘或海波做熔化实验,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 海波不易保存,且海波含有结晶水后,测出的熔化温度误差较大;考虑到冰箱已经普及和 方便取材、操作,所以本教材建议用冰做熔化实验。 跟探究水的沸腾一样,研究冰的熔化特点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应充分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教师创设一些情境,引发学生 思考。例如,教师可出示一只装有碎冰的烧杯,问学生:你能否将冰变为水?你认为在这 个过程中它有哪些变化?来源:Zxxk.Com来源:学_

8、科_网 结合生活经验,学生都能说出使冰熔化需要对它加热,冰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状态发生 了改变。但对“温度是否变化”会出现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既然对冰加热,它在熔化过程 中温度当然要升高;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既然“摄氏温标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 那冰在逐渐熔化为水的过程中温度应保持在 0不变。这样,学生就能提出问题:冰在熔 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不会变化?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粗略说出验证猜想的方案,学生容易想到:把冰放在烧杯中, 对它加热,观察冰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观察温度是否升高(或不变) 。在此基础上再 进一步讨论需要准备哪些器材、测量和记录

9、哪些数据、如何测量等。 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让设计较好的学生讲解他们设计的方案,使同学们的 不同想法都能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教师对切实可行的方案予以肯定、表扬,对不足 之处引导学生讨论和改进。这样不仅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 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关于“水浴法”加热,学生第一次遇到,可引导学生自读教科书图 4-27 及相关内容,然 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水浴法的好处,如:使冰受热均匀,减慢状态变化过程,便于观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冰熔化的实验探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没有这个实验,学生的思维活动就缺少了支撑 点,所以,本探究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参与。

10、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做 好组织工作,帮助学生分好小组,4 人一组, (按报时、报温度、报状态、记录和照顾仪器 等分工) ,注意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教师在准备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尽可能用碎冰(是用纯水放在冰箱里制成的,用时尽可能敲碎) 。 b用大号的试管,冰不能太少,约 34cm 深。 c为使冰熔化过程慢一些,可在烧杯中多放些水。 为使温度计与冰块充分接触,还可以这样准备实验:取一只烧杯,在烧杯中放入碎冰, 并加适量盐,使其温度降至5以下,然后把装有深 34cm 纯水的试管放入碎冰中,温 度计竖直放入水中,让水降温并凝固,观察温度计示数,待试管中的水完全凝固并降温至

11、 2以下时,将试管拿离碎冰,然后观察试管中冰的熔化过程。 实验时如气温较高,可以让冰在室温下自然吸热熔化,这样测量出的数据会更准确。 选用的冰,温度最好在2以下,这样可以完整的展示出“熔化前冰吸热升温熔化时温 度保持不变熔化后水吸热升温”的全过程。 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尽管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已使用过酒精灯,本实验前, 教师还要结合挂图或上节课的实验情况强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尤其是点燃或熄灭酒 精灯的方法,还要准备几块湿抹布,以防万一。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其间,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注意发现学生操作 上的错误而给予纠正。如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靠近管壁,但不要放在冰的正中,而是

12、中间 偏下位置。 指导学生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实验结束后,仿照水的沸腾图像,让学生在教科 书图 4-28 中标出各个时刻所记录的温度,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冰熔化的 “温度时间”图像。这个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在教科书图 4-28 上描点;连接各点画出比较流畅的曲线;思考曲线所反映的物理意义。 分析和论证分析和论证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绘制的冰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引导学生们通过对比发现: 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 4.3- 1 所示,即分为 AB、BC 和 CD 三段。 为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分析思考,可提出以下问 题: AB 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

13、是什么状态?温度怎 样变化?(答:AB 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 温度升高) 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答:B 点)在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加热? (答:BC 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固态和液态共存,温度保持在 0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加 热,即冰仍在吸热) 在 CD 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是液态,冰已经熔 化完毕,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 0;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 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温度/时间/min图 4.3-1AB CD0“教材图图

14、4-29”是 4 位学生对冰的熔化实验的反思和评价。这 4 位同学思考的问题正是 该实验要深入研究的,也是我们的学生对该实验的疑问,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来解 决。对该实验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发表见解。例如,有的学生把 测量的温度点连接起来时,可能发现熔化过程不是直线而是折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交流、分析,让学生谈谈他们的结果为什么跟其他同学的有差异,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实 验装置和实验步骤进行评价,提出新的实验方案。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明确评估、交流 与合作,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再利用教材图 4-29 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所有固 体熔化时都是这样呢?”引出研

15、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活活动动 1 ”的目的是:观测石蜡熔化和凝固的过程,获得感性体验,描绘其熔化凝固 的图像,并与冰的晶体熔化特点对比,引出晶体和非晶体这两个 概念。 为了节省时间,教学时也可将活动 A 和冰的熔化实验同步 进行,一部分小组探究冰的熔化,另一部分做石蜡熔化的实验, 最后通过交流对比,发现不同的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 特点是不同的。 关于实验的改进:该实验的器材和冰的熔化实验相仿,但 冰可以研成较细的碎末,而石蜡只能切削成薄的碎片,而这些碎 片又是卷曲的,用这种碎片做熔化实验,由于卷曲的碎片间空气 的干扰,实验效果不好,即每次实验得到的图像差异大。如果先把温度计插入

16、石蜡碎片中, 将蜡的碎片先熔化再凝固,排除了碎片中的空气,用凝固后的石蜡做熔化实验,实验效果 会更好。 活动 1 中的 A 和 B 两个实验过程可“一气呵成”,实验完后再描绘石蜡熔化的“温度 时间”图像。 石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大体上如图 4.3-2 所示,通过与冰熔化的“温度时间”图 像对比可知: 冰在熔化的过程(开始出现液体到全部变为液体)中,温度保持不变。石蜡在熔化的 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液体凝固的图像不要求学生描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凝 固是熔化的反过程,它的过程与熔化相反,根据熔化过程的研究结果,通过逆向思维,推 断物质凝固的特点,实现知识的迁移。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投出事先画出的冰和石蜡凝固的 图像(如图 4.3-3 和图 4.3-4 所示)为加深学生对物质熔化、凝固特点的理解,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图像法”,可根据图 4.3-3 中冰的凝固图像,设计如下的练习题: DE 段:冰是_态,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