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辅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3183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辅导(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实验教科书(冀教版) 辅 导 讲 座(三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学生上学期使用的。下面分三部分对教科书进行辅导。一 教材内容安排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安排了九个单元,在“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和单元安排如下:(一)数与代数(共 6 个单元)第二单元加减法(二)三位数的加、减法,加、减估算和验算,两步计算的简单加、减问题,认识小括号。第四单元乘除法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乘除法竖式,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结合现实问题,学

2、习解答两级运算的两步、简单三步问题和运算顺序,探索特殊运算中的规律。第七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认识万以内的数和 1 万的数,知道万位、万以内数的读、写,了解近似数,学习万以内加、减和加、减估算。第八单元吨的认识感受并认识吨,对克、千克、吨等质量单位进行整理及简单换算。第九单元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二)空间与图形(共 2 个单元)2第一单元对称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第六单元周长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周长、会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三)统计与概率(1 个单元)第三单元可能性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 、 “经常” 、 “

3、偶尔” 、 “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实践活动(共 6 个活动)有趣的剪纸结合“对称”内容设计通过剪纸这一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增强对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跳绳游戏结合“加减法”内容设计游戏中学数学的实践活动。通过记录每个人跳绳成绩的数据和根据这些真实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调查当地的树木结合“统计”的内容设计通过当地树木的调查实践活动,学会与同学合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交流。了解家乡的树种和树木的作用,培养热爱家乡和保护树木的情感。转盘游戏结合“可能性”内容设计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

4、生的不确定性,通过多次实验的统计结果具体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室外测量结合“周长”内容设计通过对身边的树木、花坛、球场等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不同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花篮中的数学结合“乘法”内容设计通过插花篮的问题,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境,3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最后,安排了“整理与自评” ,为师生对本册内容标准和目标评价提供素材。需要说明的三点:第一,同前面 4 册教材相同,为教师留了一定的机动课时。根据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比例” , 数学占总课时比例的 13%15%,每学期可安排数学 6879 课时。本册教科书共编排 10 个单

5、元(包括整理与自评) ,共 51 课时,机动课时最少 17 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灵活使用。第二,从本册教材开始,教材设计稍有变化: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国家的有关规定,课时数较多的单元最后,安排了综合练习的内容,按练习一、练习二编序。一般每册安排 4 至 6个。这些练习题,既可以作为单元复习的素材,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习需要,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设置“自主小天地”栏目,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内容和栏目,即“探索乐园”,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第三,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配套教学挂图和学生学具,必要的学生操作材料,在教材附页中提供。二二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6、 对称对称对称是数学课程标准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是这次课程改革加强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安排的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标准有三条: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大纲教材中,也有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要求,具体内容一般安排4在六年级圆的认识之后学习。新教材不但把“对称”的知识移到了第一学段(13 年级) ,而且增加了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的内容和要求。这种改革的基本思考有三点:第一,现实生活中,对称、旋转、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对这些

7、现象也很感兴趣;第二,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知对称、平移、旋转的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图形对称和平移,不会困难;第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发展。考虑到对称现象和简单对称图形的作图要求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些,因此,本套教材先学习对称的内容,三年级下册再学习平称和旋转。本单元的对称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变换知识的开始,教材通过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感受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为以后学习其它的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奠定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感知对称现象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教材还设计了“有趣的剪纸”的实践活动。本单元教育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和

8、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生活中的对称现象。2.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3.在观察、操作、描述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4.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对称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对称的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第 1 课时(P1P2) ,感知对称现象。对称的现象是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现象,如,对称的树叶、对称的家具、对称的艺术品、对称的建筑等,学生在生活中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接触了大量的对称现象,学生对对称并不陌生。所以,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直观的、比较典型的枫叶、蜻蜓、蝴蝶、葫芦、短裤、五角星等实物图,让学生观

9、察、分析这些图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再通过画虚线说一说是从哪分开的和剪下附页中的图,沿虚线折一折等操作活动,引出“对称”的概念。 “做一做”中的第个活动,不是讲镜面对称,而是让学生在有趣的现象中,进一步感知对称。接下来,教材安排了“说一说”让学生说出生5活中有哪些对称现象,从而进一步感知对称现象。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观察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对称现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称图形的特点, “用自己的话”就是不要求用严格的语言,只要意思对,能正确判断就可以了。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观察、操作、描述的活动中形成想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察。第 2 课时(P3P4) ,认识轴对

10、称图形。教材首先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在学生把教材的两幅图形沿虚线对折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沿虚线对称,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在“试一试”中安排了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动手活动。一是用纸剪对称图形,二是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通过这些活动和交流自己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形成对称图形的想象,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概念,不要死记硬背概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概念。通过多个学生的交流再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生剪轴对称图形和画图时,教师要加强指导,并提醒学生操作时

11、要注意安全。实践活动(P5P7) ,有趣的剪纸。用剪刀剪东西是儿童从小就喜欢做事情,剪纸作品非常漂亮,而且许多作品都是对称的。所以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教材首先呈现了几幅具有对称性质的剪纸,让学生欣赏漂亮的剪纸作品,了解这些剪纸的共同特点,进一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美。接着学习折纸的方法和剪纸的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剪纸,再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教学时,要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激发学生剪纸的欲望,在师生边说边剪的过程中,学习折、剪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和创造美,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

12、功的体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加减法加减法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 以内加、减法,认识了 1000 以内数6以及掌握了 1000 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有三个知识模块: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验算,加减混合运算。单元最后安排了“跳绳游戏”的实践活动。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要求。 标准和大纲有以下变化。1.降低了计算的复杂性。 标准取消了大纲中“一般不超四位数”的要求,明确规定“能计算三位数加、减法” 。2.降低了熟练程度的要求。 大纲规定的计算熟练程度有三个层次:熟练、比较熟练、会。在日常评价中,熟练和比较熟练都是速度要求,且很难区分,往往都按熟练要求去做。 标准对计算的要

13、求是三个层次:熟练、正确和会。其中正确和会没有速度上的要求,对熟练程度的要求也特别强调给学生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允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要求。具体规定是:三位数加、减法在三年级末达到每分钟 23 题。3.课标及教材三年级以后不再安排整数加、减计算,不再单独安排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而是把它作为不同算法,算法多样化,结合在相应数学计算中学习。整数加、减法计算的这种变化,本人认为积极的,不但不会降低学生基本计算的技能,反而会促进学生灵活地选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促进自主学习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如,从数学计算方法的学习来讲,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已经概括了多位数加减的一般情况。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

14、掌握好了,四位数、五位数加减,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类推和迁移自主学会。从数学计算的技能来讲,延长了计算速度评价的过程,就是延长了计算技能的训练时间,把简便算法体现在算法多样化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有用的知识,还培养了思维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的整数加、减的内容。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将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类推到多位数加、减计算的能力。本单元教育目标71.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会计算三位

15、数加减法,并能进行验算。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能对计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6.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本单元共安排 9 课时和两个实践活动。三位数加减法,教材安排了 5 课时。第 1 课时(P8P9) ,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由于本节课计算学习比较简单,所以在问题情境中设计了比多、比少的表述。教材

16、通过两个画面呈现了小强和小花交流收集邮票的情境,在他们的对话中用到了“比多” 、 “比少”等语言。先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了解情境中反映的数学信息,接着提出“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计算”的要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两个人对话”的内容,必要的话,可请学生做角色表演。交流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方法时,要对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进行指导。第 2 课时(P10P11) ,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和连加。教材设计了一幅小学生为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折纸鹤的情境图及折纸鹤只数的统计表,安排了两个活动环节。首先提出“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的要求,解决计算时遇到十位相加满十的情况;然后,安排了“试一试”的两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续进位和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 2003 年“非典”疫情,引出主题内容。然后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