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教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69211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2 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第一单元复习(第一课时)第一单元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 25 个生字,认识绿色通道中的 5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进行归类拓展。2、 复习练习 1 出现的成语。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自主复习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我给生字、二类字找到的形近字字多音字四字词语春天夏天秋天成语冬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谈话导人:谈话导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板书课题) ,重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二、二、梳理整合梳理整合(一)读准字音(一)读准字音1.1.蘸蘸 骚骚 彤彤 锲锲 惬惬 曳曳 潇潇 醺醺 漉漉 兀兀(

2、1)同桌互读。(2)指名读。(3)回忆一下出现在哪篇课文里。2 2综合练习综合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依恋(lin nin) 哺育( p b ) 纯洁(chn shn)收敛(lin nin) 湛蓝( zn zhn) 悄然无声(qio qio)(1)冬天深褐(h k)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2)船两头都系(xj)着绳子。(3)小山似的涌浪前赴后继、锲(q qi)而不舍地扑向堤(t d)岸。(4)在洞里走了一转(zhun zhun) ,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5)这股带着潮气的风只剩下凉爽和惬( xi qi)意。(二)掌握词语(二)掌握词语荡涤荡涤 灌溉灌溉 逊色逊色 洋溢洋溢 收敛收敛 玫瑰玫瑰 一

3、盏一盏 石凳石凳 嬉笑嬉笑 过滤过滤 恬静恬静 湛蓝湛蓝 罗甸罗甸 杜鹃杜鹃 油桐油桐 臀部臀部 石笋石笋 磅礴磅礴 蜿蜒蜿蜒 哦哦 悄然无声悄然无声 气势汹汹气势汹汹 前赴后继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锲而不舍 呢喃细语呢喃细语 突兀森郁突兀森郁 玉屑银末玉屑银末 如痴如醉如痴如醉 蔚为壮观蔚为壮观 崇山峻岭崇山峻岭 赤朱丹彤赤朱丹彤 1自由轻声读,指名读2选用上面的词语填空。(1)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纯洁的清流( )花的国土,用( )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三亚( )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 ) 。它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潇潇洒洒

4、地从身上抖落下( ) ;它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它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 ) 、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烟台北面临海,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 )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 ) 、 ( )地扑向堤岸;春天,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海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海边日出让人( ) ,晚上,海浪与堤岸( ) ;秋天,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2)交响乐团的精彩演奏让我们( ) 。(3)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而( ) 。(4)学习上要有( )的精神。(5)这座山( ) ,宛若一位绿色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3指

5、出易错字,提醒同学注意。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一)字词练兵(一)字词练兵1辨字组词溉()彩( )劈( )薄( )条( )贱( )虑( )峻( )乳( )益()概()采( )臀( )礴( )涤( )溅( )滤( )骏( )貌( )溢()2选字填空连 恋 念 纪( ) 留( ) ( )接 挂( ) 依( )溉 概 慨 大( ) 感( ) 灌( ) ( )括 慷( )3写同音字:xn 谦( ) 教( ) ( )速 ( )服xi 水( )不通 一( )千里 不( )一顾jin 浪花四( ) 毛遂自( ) 循序( )进qi ( )意 ( )而不舍4多音字组词。悄 qio ( ) 转 zhun ( )

6、 系 x( )qio ( ) zhun ( ) j( )(二)成语闯关(二)成语闯关寒冬腊月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雪照云光 狂风暴雪狂风暴雪 雪上加霜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神清气爽1.读成语,哪个成语不理解,交流。2.选择以上成语进行说话练习。3.以上成语都是描写什么的?你能完成以下练习吗?描写春天的成语:_ 描写夏天的成语:_ 描写秋天的成语:_ (三)仿写句子。(三)仿写句子。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_,_时而_,时而_,时而

7、_,时而_,_。2.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_,像_。3.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气势汹汹_第一单元复习(第二课时)第一单元复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复习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2概括各课景色特点,领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熟练掌握、运用拟人句式。3了解自主复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复习模式,培养独立复习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概括各课景色特点,背诵课文段落。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熟练掌握、运用拟人句式。预习导航:预习导航:1自主复习第一单元,完成自主复习表。2. 熟读

8、课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复习第一单元,相信这节课你能收获很多。二、自主复习:二、自主复习:同学们已完成了自主复习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归纳整理,并把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再一起交流。三、梳理整合:三、梳理整合:(一)交流景色特点:1哪一小组汇报交流各课的景色特点?2根据回答完成表格。 长江源远流长、古老悠久 三亚落日色彩斑斓、姿态万千博大宽广、纯洁无私 烟台的海凝重、轻盈、浪漫、高远金华的双龙洞外洞(宽、大) 孔隙(窄、小) 内洞(大、黑、奇)3总结:(指图)这些景色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作者是如何利用准确、生动的语

9、言写具体的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二)交流准确生动表达(二)交流准确生动表达品味精妙语言品味精妙语言1预设交流长江之歌(1)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直接写长江的景色,而是用第二人称,赞美她的“风采” “气概”和“情怀” 。她有着 出示:( )的风采 ( )的气概 ( )的情怀 ( )的源泉(2)诗歌的语言是美妙绝伦的,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3)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仿写句子。我们赞美_,你是 _ ;我们依恋 _,你有_。(4)我们启东的圆陀角是“万里长江入海口”

10、 。望着滔滔的长江水,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5)黄河与长江同是我们的母亲河,你又忆起了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2预设交流三亚落日(1)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写出了落日色彩斑斓、姿态万千的特点呢?(2)那落日色彩在变,姿态也在变,它一会儿像 ,一会儿像 ,一会儿像 。三亚落日的姿态何止这些,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它一会儿可能又像出示:三亚的落日一会儿又像 。(3)诵读你最喜欢的描写落日景象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4)老师从同学们摘录的妙用修辞的语句中挑选了三句,请同学们快速看看,这三句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挑选一句说说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事物好在哪儿?句 1: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力量,顽皮地蹦跳。句 2

11、: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亮点。句 3: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 (5)用拟人手法把下面句子填完整,使它读起来充满诗情画意。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改一改: 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地摇摆。 啄木鸟伸出尖尖的嘴,把大树肚里的虫子取了出来,大树开心地笑了。写一写: 3预设交流烟台的海(1)作者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姿态美、意境美,还有哪篇课文也是采用这种手法把景色特点写生动的?烟台的海(2)读读你摘录的句子,说一说写出了什么特点。例 1:“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 (冬日的凝重、壮丽)例 2 :“微波泛起嬉笑着追赶着像个顽皮的孩子。

12、 ” (春天的轻盈)例 3:“夏日的烟台宛如恬静、温柔的少女呢喃细语。 ” (夏日的浪漫)(3)读了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我们发现作者不仅长于观察,还善于想象。在他的笔下,冬天,小山似的涌浪像_;春天,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像一个_;夏天,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_。(4)小结:作者采用精妙的比拟手法写出了烟台海的四季分明。我们也学着用上比喻拟人手法来写一写烟台的海春天和秋天的独特,想不想试试?(抓住描写海特点的语句) (综合练习综合练习)(5)填一填: 烟台是_,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冬日_春日_ 夏日_ 秋日_。烟台的海,是_ ,是_,是_。仿写句子。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幅 ;烟台的海是一道广阔的背景,衬托出 ;烟台的海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上演着 。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 ,是“广阔的背景” ,是“壮丽的舞台” ,你是怎么理解的?3预设交流记金华的双龙洞(1)叶圣陶描写了双龙洞的三处景色特点,你对哪一处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2)我们一块来看一看他重点描述的孔隙,他没有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可同样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是怎样表达的呢?请同学们先填一填。出示填空题: (随堂练习随堂练习)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