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第14课《物质的特性》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665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14课《物质的特性》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14课《物质的特性》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14课《物质的特性》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14课《物质的特性》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14课《物质的特性》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14课《物质的特性》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科学:第14课《物质的特性》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熔化与凝固 (1)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 熔化 ;物质从 液态 变为 固态 的过程叫凝固。 (2) 固体分为 晶体 和 非 晶体 两类。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3)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熔点 , 不同的晶体熔点也不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数值 相同 。 (4) 晶体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条件: 到达熔点; 继续吸热 。 晶体凝固条件: 到达凝固点; 继续放热 。 2 汽化与液化 (1) 汽化的方式: 蒸发和沸腾 。 (2) 蒸发的特点:在 任何温度 下都能进行;要从外界 吸收热量 。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积 越大 , 蒸

2、发越快; 液体温度 越高 , 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越大 , 蒸发越快。 (4) 沸腾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不变 。 (5) 沸腾的条件: 到达沸点; 继续吸热 。 (6) 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 (7) 液化的特点:会对外界 放出热量 。 3 密 度 ( 1)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 它反映了相同 体积 的不同物质质量 之间的差异 , 也反映了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之间的差异。科学上规定 单位体积 的某种物质的 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密度的单位有 千克 / 米3、克 / 厘米3。 1 克 / 厘米3 1. 0 103千克 / 米3。 (2) 利用

3、密度公式的有关计算。 已知物质 质量和体积 , 可求出密度: 已知物质 质量和密度 , 可求出体积: V 已知物质 体积和密度 , 可求出质量: m V 。 1 (2013 温州 ) 最近 , 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 “ 绿色炼铁 ” 技术 , 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 , 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 ) A. 汽化 B. 凝固 C. 熔化 D. 液化 【答案】 C 2 (2 013 舟山 )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 , 可采用如图 14 1 所示的 “ 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 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

4、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先汽化 , 后液化 B . 先沸腾 , 后凝固 C. 先液化 , 后汽化 D. 先蒸发 , 后沸腾 【答案】 A 3 (2 014 温州 ) 小明将试剂瓶中的部分蒸馏水倒入量筒后 ( 如图 14 2) , 试剂瓶中剩余的部分蒸馏水和量筒中的蒸馏水相比 , 一定相同的是 ( ) A. 体积 B. 质量 C. 重力 D. 密度 【答案】 D 4 ( 2 0 1 2 株洲 ) 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 的密度,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 台面上 , 将标尺的游码移到零 刻度线处 , 调节天平的_ _ _ _ _ _ _ 使

5、天平平衡。( 2 ) 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 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 14 3 所示 , 则小石块的质量为克。【 答案 】 (1) 平衡螺母 (2) 62 (3) 30 (4) ( 3 ) 如图 14 4 所示:a.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 把小石块浸没 , 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b. 取出小石块 , 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53 克 ;c. 往烧杯中加水 , 直到标记处 ,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 8 3 克;d. 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厘米 3 。( 4 ) 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克 /厘米3。5 (201 4 威海 ) 如图 14 5所示是一些小冰

6、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 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 分钟;加热至第 10 分钟时 , 物质的状态为 。 【答案】 10 固液共存态 专题一 熔点和沸点 熔点和沸点是物质的特性。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 当它的温度到达熔点时若吸热则会熔化 , 如外界温度大于它的熔点则会熔化为液体;若放热则液态晶体会凝固。当液体温度到达沸点时若吸热则会沸腾 , 如外界温度 大于它的沸点则它会汽化成气体。 【典例 1 】 (2013 广东 ) 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 ,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萘 熔点 ( ) 39 1 17 95 沸点 ( ) 357 78

7、 111 218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 , 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作测温 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 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 作测温物质。 【解析】 (1) 温度计中测温物质必须是液体 , 萘的熔点是 ,决定了测温物质的熔点应低于 , 而沸点应高于 , 符合要求的物质是水银和甲苯。 【答案】 水银和甲苯 酒精 酒精 (2) 固态甲苯的温度 95 , 此温 度时只有酒精是液体。 (3) 水的沸点是 100 , 100 时酒精已汽化成为气体。 【类题演练 1 】 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 , 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 ) 物质

8、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 熔点 ( ) 39 1064 1083 1515 3410 259 A. 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 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C. 在 265 时 , 氢是固态 D. 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 40 的气温 【解析】 表中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 , 熔点就是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 , 对于同一种晶体 , 它的熔点与凝固点数值相同。查表可知钨的熔点为 3410 , 选项 A 正确;金的熔点为 1064 , 比钢的熔点1515 要低 , 也就是说纯金掉在液态的钢水 (1515 ) 中将熔化 , 选项 B 错误;因为 26 5 低于固态氢的熔点 259 ,

9、所以处于265 的氢是固态的 , 选项 C 正确;由于固态水银的熔点为 39 ,即水银在 39 已凝固 , 所以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 40 的气温 , 选项 D 正确。 【答案】 B 物态变化图像中纵坐标表示温度 , 横坐标表示时间。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 吸热;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放热。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中有一段平行于横坐标的线段 , 而非晶体没有。 专题二 运用图像研究物态变化 【典例 2 】 (2 0 1 3 烟台 )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 某小组设计如图 14 6 甲、乙所示的两套实验方案。(1 )请分析评价两 套实验方案。(2 )下表是某小组的测量数据。时间

10、(分 )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温度 ( ) 33 36 40 38 46 48 48 48 48 48 49 50 5l 52 53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 14 7 所示的坐标中绘出 “ 温度 时间 ” 的图像。该物质是 (填 “ 晶 体 ” 或 “ 非晶体 ” )。若是晶体其熔点是 。【解析】 (1) 甲方案:水浴法加热 , 晶体受热均匀 , 加热时间较长。乙方案:升温快 , 加热时间短 , 受热不均匀 , 易发生局部过热。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答案】 ( 2) 画图如解图 1 晶体 48 (2) 绘图: 先描点 , 必须舍掉点 (6

11、, 38 ) ; 再用光滑曲线将所有点连成图像。该图像中有一段与横坐标平行的线段 ,表示该物质有一 定的熔化温度 ( 48 ) , 则它是晶体。 【 类题演练 2 】 (2014 广安 ) 如表为小红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释下列问题: 时间 ( 分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 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 (1) 该物质是 ( 填 “ 晶体 ” 或 “ 非晶体 ” ) 。 (2) 该物质的熔点是 。 (3) 温度为 3 时 , 该物质处于 ( 填 “ 固 ”“ 液 ” 或 “ 固液

12、共存 ” ) 态。 【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 , 该固态物质升温到 0 后持续了 4 分钟 ,温度保持在 0 不变 , 而后 又开始升温。表明这 4 分钟是熔化过程 ,该不变的温度 (0 ) 是它的熔点 , 具有熔点的物质是晶体。 【答案】 (1) 晶体 (2 ) 0 (3) 液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 但物质的密度不是绝对不变的 , 它会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 因此只根据密度不一定能鉴定物质种类。 专题三 密度 【典例 3 】 (2012 无锡 ) 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 , 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

13、为了验证这种猜想 ,小明找到质量为 克的地沟油 , 测出其体积为 , 该地沟油的密度是 千克 / 米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 , 请说明理由 。 ( 103 103千克 / 米3) 【解析】 V 5 10 4米3, 克5 10 4米3 103千克 / 米3, 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围内 , 因此只根据密度难以鉴定它就是地沟油。 【答案】 10 3 不能;地沟油的密度与正常食用油几乎相同 【 类题演练 3 】 如图 14 8 所示 , 盒装纯牛奶的体积为 米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 1. 2 103千克 / 米3, 则该盒牛奶的质量为 千克 , 喝掉一半后 , 牛奶的密度将 ( 填 “ 变大 ”“ 不变 ” 或“ 变小 ” ) 。 【解析】 V 250 毫升 2. 5 10 4米3, m V 1. 2 103千克 / 米3 10 4米3 克 , 温度和压强不变时牛奶的密度也不会改变。 【答案】 2. 5 10 4 不变 【 典例 1 】 (2013 广 州 ) 小芳吃雪糕时 , 看到雪糕周围冒 “ 冷气 ” ,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 热气 ” 的情景。以下是她对 “ 冷气 ” 和 “ 热气 ” 的思考 , 其中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