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5600382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燃料及其利用课题课题 1 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和灭火(一)1.认识的燃烧的条件并会依据燃烧的三个条件解释“燃烧了”或“没燃烧”的原因。 2.认识灭火的原理并会依据灭火原理解释“火灭了”的原因。 3.知道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情况有: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缓慢氧 化放热、电器产生的电火花、发动机等产生的各种明火。 4.知道着火点低的物质容易点燃;知道空气流动加快即能提供更多氧气,又能带走大量热 起到降温作用。 5.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自救等常识。1.探究燃烧三个条件的实验:提示:白磷着火点是 40,红磷着火点是 256。 生活中我们知道,石头和

2、水是无法燃烧的,由此推理,要 燃 烧的第一个必备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必须是可燃物。 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是: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燃烧了,B.红磷没没 燃烧燃烧,C.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没有燃烧。A 与 B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 满 足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温度要达到着火点,A 与 C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满 足的条件是要与氧气接触要与氧气接触。 综上所述,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要使水中白磷燃烧,方法是把氧气通到白磷上把氧气通到白磷上。 2.缓慢氧化引起的自燃现象,并练习有关燃烧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格式: 日常中,白磷要浸没在水水里

3、,原因是白磷是可燃物且着火点很低,暴露在空气缓慢氧化白磷是可燃物且着火点很低,暴露在空气缓慢氧化 放出的热量易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放在水中能隔绝氧气放出的热量易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放在水中能隔绝氧气。 3.灭火原理: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清除可燃物。 灭火原理应用:下面是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所用的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隔绝氧气; 柴草着火可泼水灭火,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热能使柴草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水蒸发吸热能使柴草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森林着火可在大伙蔓延的前方割出一条隔离带,灭火

4、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清除可燃物; 野外野营时,可用沙土覆盖压灭篝火,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隔绝氧气。 4.常见灭火器,及灭火常识分析(紧扣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和表达):教 材 重 点学 习 目 标2灭火器种类及灭火对象:扑灭木材、棉布等火灾常用泡沫泡沫灭火器;扑灭档案、图书、 电器、档案材料的火灾常用 CO2灭火器;扑灭燃油、燃气的火灾常用干粉干粉灭火器。 湿抹布作用:酒精灯内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答出常用的灭火方法并解释原因。 用湿抹布盖上。因为湿抹布能隔绝氧气且水蒸发吸热能使酒精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盖上。因为湿抹布能隔绝氧气且水蒸发吸热能使酒精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液体 CO2灭火:档案材料着

5、火常用罐装液体二氧化碳灭火,试解释其灭火的原因。 液体二氧化碳气化吸收大量的热能降温;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液体二氧化碳气化吸收大量的热能降温;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 气大,盖在可燃物表面,能隔绝氧气气大,盖在可燃物表面,能隔绝氧气。 5.通过常见燃烧实例领略“着火点高低、空气流通、燃烧放热的多少”对燃烧的影响: 生煤炉时,点燃柴草来引燃煤,原因是柴草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利用柴草燃烧柴草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利用柴草燃烧 放热才能使煤温度达到着火点放热才能使煤温度达到着火点。 室内起火不能打开门窗,原因是空气流通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旺空气流通提供更多氧气

6、,使火势更旺。 试解释:炉火(放热很多)越扇越旺,烛火(放热很少)一扇就灭:炉火放热很多,炉火放热很多, 扇时空气流动加快提供更多氧气。蜡烛燃烧放热很少,扇时空气流动加快,形成的冷扇时空气流动加快提供更多氧气。蜡烛燃烧放热很少,扇时空气流动加快,形成的冷 气流带走大量热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气流带走大量热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火灾中的自救之法: 若楼房起火,我们被困室内,可采取哪些自救之法?逃离火场时用湿棉被盖在身上逃离火场时用湿棉被盖在身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向外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向外跑;关闭门窗并泼水关闭门窗并泼水 降低室内温度降低室内温度;打打 119 电话电话。发

7、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原因是防止火场中的热气流、有害气体和烟尘被吸入防止火场中的热气流、有害气体和烟尘被吸入 人体,危害健康人体,危害健康。7.大量细水雾在灭火中的作用:南方有个古镇,绵延一条街的古建筑着火。消防官兵分成 两队,一对消防员用喷水枪向火场及火场周围喷射出大量细微水雾,另一队在火势蔓延 的前方拆除部分房屋,试解释消防队员们采取这种灭火方法的原因。 火场周围的大量细水雾能稀释氧气浓度,大量水雾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温度,降低火火场周围的大量细水雾能稀释氧气浓度,大量水雾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温度,降低火 势;也能减少热辐射,使周围可燃物温度不易很快达到着火点,从而降低火势蔓延速率势;

8、也能减少热辐射,使周围可燃物温度不易很快达到着火点,从而降低火势蔓延速率。拆除前方的部分房屋即为清除可燃物,可防火势蔓延至整条街拆除前方的部分房屋即为清除可燃物,可防火势蔓延至整条街。 9.做功引起的燃烧现象(紧扣燃烧三个条件思考、表述):试解释古人钻木可以取火的原 因。 木材是可燃物,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钻木时对木头做功使木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木材是可燃物,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钻木时对木头做功使木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 到木头着火点而燃烧到木头着火点而燃烧。2.注意:解释灭火原因需要答出:采取哪种方式清除可燃物?或为什么能起到稀释氧气甚 至隔绝氧气的作用?或为什么能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以下,或通过降温降低火势?3.利用燃烧的三个条件解释燃烧现象的一般格式、思路:解释燃烧现象可考的可燃物很多, 达到着火点的方式各有不同,与氧气接触与否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常规的答题思 路和格式是有所雷同的。如解释“着了”时,需思考、找出:某 X 物质有可燃性,通过 何种方式与氧气接触的(通入氧气后跟氧气接触、或粉尘飘散在空气中跟氧气接触、或教 材 挖 掘 / 教 材 拓 展方 法 提 炼 / 规 律 总 结3气体泄漏后与氧气接触、或液体挥发成气体逸出后跟氧气接触) ;又通过何种方式使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的而燃烧(酒精灯或火柴燃烧放热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热 水导热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10、,通过摩擦、撞击对物体做功使可燃物内能增加温度升 高而达到着火点,通过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的发动机、电器、开关、化纤摩擦产生的电 火花将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当解释“没着”时,可按照燃烧的三个条件去逐条查 找“因何原因导致哪一条或哪几条燃烧条件没有满足”导致某 X 物质没燃烧。这类题, 按照燃烧的三个条件逐条查找、思考,按照固定的语言表达格式表述清楚即可。 5.补充生活生产中其他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1)某些灭火剂 X 在火场那种特定高温环境 下能分解吸热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未必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熄灭,但 温度低反应慢,降低火势,同时减少热辐射,使火场周围的可燃物温度不易很快

11、达到着 火点而燃烧,对减慢火势蔓延的速率有好处;同时,X 受热分解往往会产生一些无可燃 性的固体覆盖在可燃物表面能隔绝氧气,亦或分解出一些类似于氨气、氮气、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等无可燃性的气体弥漫在可燃物的周围而隔绝氧气,即使浓度较小也能在一定 程度上稀释氧气,降低火势,减慢火势蔓延的速率,若量大浓度大即能隔绝氧气,熄灭 火焰。 (2)高压水枪喷射出“大量细水雾”的灭火效果分析:大量细水雾蒸发吸收大 量的热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细水雾蒸发吸热即使没有使可燃物的温度 降到着火点以下,但能降温从而降低火势,也会减少热辐射,使火场周围的可燃物温度 不易很快达到着火点,从而降低火势蔓延速率;

12、大量细水雾弥漫在可燃物周围能隔绝 氧气而灭火;即使无法完全的隔绝氧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氧气浓度,使燃烧不旺从 而降低火势,降低火势蔓延速率。 (3)扑打法、爆炸法、强力吹风机灭火分析:用湿衣 服、树枝扑打时带下去的急速冷空气,或强力吹风机吹出的急速冷空气即能带走大量热 起到降温作用,同时也能将可燃物吹散而清除可燃物。在某些特定的火场环境中可引爆 炸药来灭火,此时要注意,炸药爆炸时产生的不是冷气流而是热气流,所以不会起到降 温作用,但爆炸产生的气浪能将可燃物吹散,耗氧的同时又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烟尘均无 可燃性,弥漫在可燃物周围能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目的。这与热气流也能吹灭蜡烛 的道理一样,蜡烛

13、是气态蜡燃烧产生火焰,急速热气流不可能起到降温作用,但能吹散 蜡蒸气而清除可燃物。 (4)提醒:依据灭火原理解释灭火现象时,既要看降温的程度、 隔绝氧气的程度,也要留意关键字眼,如火“灭了”还是“仅仅控制住火势” ,不同情况, “用词和语言论述的语气”是不同的。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知识可用帮我们远离火灾,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蜡烛时不慎将书本引燃,用湿布盖灭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里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2.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 )A.拨打

14、119 火警电话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着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3.夜间液化气报警器显示漏气,下列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 )基 础 演 练4A.开灯找出漏气部位 B.关闭阀门,开窗通风C.跳楼逃离 D.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 119 5.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灭火原理是 ( )A.降温到酒精着火点以下 B.移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隔绝空气和氧气 6.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C.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

15、大火蔓延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7.下层楼房起火,下列自救办法不可取的是 ( )A.关闭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匍匐前进寻找安全通道 D.做电梯下楼或跳楼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9.有下列 6 种物品:汽油 精密仪器 木材 棉布 档案材料 天然气。万 一这些物品失火,请选择合适的灭火器,将物品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1)泡沫水基灭火器 ;(2)干粉灭火器 ;(3)二氧化碳灭火器 。9.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10.右图是对燃着的蜡烛进行的实验。(1)扣上烧杯后 A 中蜡烛没有立即熄灭的原因是什么?(2)解释 B 中蜡烛熄灭的原因。10.(1)烧杯内的空气中仍含有一定量氧气。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笼罩在蜡烛周围隔绝了氧气。13.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 (1)生煤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