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83422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政治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 唯物辩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五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复备时安排:6 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理解主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的既对立有统

2、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通过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会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本讲重点】(1)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2)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本讲难点】(1) 理解主次要矛盾

3、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2)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3)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础知识巩固】1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世界是 和 的,联系的 是矛盾,发展的 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2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 ,矛盾的统一属性是 。矛盾的同一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 , ,双方共处于 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 。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 的倾向和趋势。3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矛盾

4、的普遍性,是指 ,即事事有矛盾; ,即时时有矛盾。 指导意义:要 。4 理解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 ;二是 ;三是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辩证关系:相互联结。一方面, 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另一方面, 。在不同的场合可以 。 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 ,是 的哲学基础,是 的理论依据。6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 、 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并在 。7 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

5、的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 ,又 ,并在 。8 运用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 , 又要看到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要看到 , 又要看到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 , “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 ,要抓住 。我们要坚持 相结合的方法,反对 的一点论和均衡论。9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10 运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是指 。重要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

6、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 。a 是我们 ;b 是我们 。【考点点拨】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1、什么是矛盾(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就是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提示】(1) “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2) “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拓展】哲学上所讲的矛盾和生活中所讲的矛盾(1)第一种情形:生活中讲的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阶级与阶级的矛盾,其实是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2)第二种情形:生活中讲的矛盾,还包括人们语言表述上的矛盾(如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中

7、所寓) ,这是逻辑矛盾。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而逻辑矛盾是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二者有着天壤之别。(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同一性(统一性)斗争性(对立性)区别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表现一定条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渗透、包含) ,并在一定条下相互转化。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条相对的,有条的绝对的,无条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

8、3)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联系实际】第一种情形如“谦受益,满招损”。第二种情形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2、矛盾的普遍性(1)表现: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提示】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的,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都构成矛盾的双方。(2)方法论要求第一、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9、提示】矛盾不仅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是事物固有的,人们不能任意地制造和消灭矛盾,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矛盾,通过改变矛盾的条改变矛盾的状态甚至解决矛盾。【联系实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承认矛盾并勇于解决矛盾的体现。第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一点论) 。 【联系实际】科学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 兼顾矛盾双方“和而不同”的外交战略思想 兼顾对立和统一【高考题-辨析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就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

10、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和消灭矛盾。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会适得其反。3、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第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2)表现第一、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

11、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第二、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就是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依据;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提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以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为前提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提示】A、如何理解“活的灵魂”?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

12、不能生搬硬套,这样才能保持其生命力。B、不要混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本P2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事物的矛盾不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提示】第一点从认识世界的角度讲,第二点从改造世界的角度讲,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分析不

13、同事物的不同矛盾。第三、分析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矛盾。第四、分析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以及同一矛盾中两个不同方面。第五、反对不顾时间、地点、条的“一刀切”。【拓展】A、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为转移”从唯物论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辩证法角度: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从认识论的角度:认识的不断发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别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矛盾具有特殊性哲学范畴唯物论辩证法联系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要求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

14、分析是从实际出发的深刻表现。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二者相互区别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叫“共同本质”。特殊性即个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特殊本质”。 (2)相互联系相互联结第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第二、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提示】“寓于”、 “包含”、 “表现”的使用不要混淆。不能将第二点概括为“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根本有别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空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

15、时间)的无限性,二者在不同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3)方法论要求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提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统一”,就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自身的实际相结合;所谓“历史的统一”,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阶段的实际相结合。、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1)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区别地位和作用不同(支配与从属、决定与非决定)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能有多个。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两者在

16、一定条下相互转化。方法论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区别地位和作用不同(支配和被支配、主导和非主导)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两者在一定条下相互转化。方法论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知识联系】(1)前面讲过“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性质”,和这里并不矛盾。准确地说,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矛盾的同一性指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下相互转化,这个转化过程,就是矛盾主次双方此消彼长的过程。当这一转化尚未改变矛盾双方原有的主次地位,就是事物量变的过程,当这一转化实现了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变更,则发生事物的质变。矛盾双方的转化还有另外两种特殊情形:双方“同归于尽”,产生新的矛盾,如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双方“走向融合”,产生新的矛盾,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城乡矛盾的解决。【拓展】主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